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87次组卷 | 66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分封制度取代郡县制度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2023-01-09更新 | 222次组卷 | 115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民族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虽然分分合合、王朝更替、偶有反复,但没有改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滴变趋势。演变趋势指
A.察举制度不断削弱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专制主义不断强化D.民主法治不断健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夏、商时期,分散的各部族均被称为“国”。西周诸侯自称为“国”,天子自称为“邦”,从西周至春秋,国一直作为都城的称呼。西汉被分封的同姓诸侯王也被称为“国”,在其领域内有财政军大权。至汉武帝时,诸侯王的国已经被改并为郡县,诸侯王只食其赋而不准治事。西汉以后,除少数朝代的封国有过相对自治权之外,诸侯王均不得管理所封国内的军政事务。这些军政事务一概由朝廷派遣的官员管理,即实际上被纳入地方行政序列。

——摘编自韦庆远等《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在其辖区开始设置郡、县。在当时,郡、县二者间未必有统属关系,但这已经说明这个时期郡县制已经开始出现。秦朝在地方建立了郡县两级的行政体制,秦分天下为36郡,汉代时期已增至83个。汉武帝为了对地方诸郡进行监察,设置13部刺史,刺史的治所被称之为“州”。东汉改“郡”为“州”,改刺史为州牧,开启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时代。

——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夏商至汉代“国”这一词含义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夏商至汉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
2021-11-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得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通婚、封赏等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率领姬姓的军人若干,加上一些殷人遗民,一同住在封国城市内,谓之为“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土著族群,住在城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层人士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型与开展》

材料二   简单地说,秦汉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二级制,郡是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郡之长官管理一郡之军事、经济、文化和司法,其俸禄与中央九卿相当,为二千石,其地位也与九卿相等。县是低于郡的行政区,县之长官称为长或令,主要负责县内的赋税征收,兵源募集,政令及法令的推行,故县之长官也被称为“亲民之官”。郡的长官郡守(太守)、县的长官县令(长)都由国君直接任免,职位不能世袭,他们代表中央对地方行使统治权,遵循国家的法令,秉承国君的意旨行事。秦汉郡县制自创立以来尤其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广,对秦汉乃至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泽伟、范楚平《秦汉郡县制对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到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6 .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孟加拉国投资开设的制帽工厂,为当地村庄摘掉了贫穷的“帽子”;在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仅在物流领域,就创造了超过6000个就业岗位。这表明
A.区域性贫困问题全面消除B.国际经济新秩序业已形成
C.合作发展可实现互利共赢D.世界多极化趋势越发明显
2021-11-1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建国以后,土地兼并便在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到建中元年(2780年)正月,正式以敕诏公布。

两税法改变了租税徭役据丁口征收,租税徭役多落到贫苦的劳动群众头上的做法,它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由于依照财产多少即按照纳税人负税能力大小征税,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了税目和手续。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奠定了宋代以后两税法的基础,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一件大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实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税法的积极作用,并指出两税法反映的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趋势。
8 . 下表是《1915~1975年国际资本输出总额统计示意图》据此可知
A.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扩张方式B.国际资本输出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繁荣
C.全方位和多层次外交逐渐成为世界主流D.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得到加强
9 . 某中学史学社团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论文评比,一位同学收集了如图所示素材来撰写历史论文。请给这位同学的论文加上最贴切的主题
A.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B.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C.世界经济实现了体系化制度化D.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
2021-08-2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明太祖曰:“自秦以下,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其擅专威福。

——摘自黄佐《南雍志》

材料三   清高宗(乾隆帝)日:“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身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已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摘自《十二朝东华录》


(1)唐太宗对设置宰相有何看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明太祖对设置宰相有何看法?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清高宗对设置宰相有何看法?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4)上述材料中各朝统治者对设置宰相的态度有无本质的区别?试说明其理由。
2021-07-2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