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 .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这表明
A.礼节轻重决定地位的尊卑B.古人对丧葬的轻视
C.丧葬制与宗法制密切相关D.丧葬制违反宗法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有了法律。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A.法家法治思想成为当时治国共识B.法律体系建立并走向完备
C.礼法结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D.国家治理日益走向规范化
2021-03-12更新 | 688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1届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题
4 . 据《魏书》记载,北魏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都曾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时,出于对黄帝的尊崇,改姓元氏。北魏统治者此举的目的是
A.推动民族交融B.巩固自身统治
C.结束分裂局面D.加速封建化进程
2021-02-05更新 | 931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史记》记载:“周幽王用褒姒废太子,立褒姒子为适(同“嫡”),数欺诸侯,诸侯叛之。”由此可知,周幽王之死的制度性原因是违背了
A.禅让制B.内外服制C.宗法制D.分封制
6 . 《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由此看出元朝
A.设立中书省B.实行行省制度
C.实行金瓶掣签制D.推行改土归流
7 . 史籍记载:“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这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秦朝的郡县制B.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C.元朝的行省制D.清朝的军机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初胡惟庸案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群臣奏胡惟庸等罪,请诛之。于是,赐惟庸、陈宁死。”《明太祖实录》
因汪广洋案株连,“出胡惟庸等并六部官擅自分给,皆处以重罪,翌年处死胡惟庸。《国初事迹》
“御史中丞……亦以惟庸阴事告。帝大怒,乃诛惟庸、宁并及节。《明史》

A.胡惟庸因谋反被明太祖所杀B.胡惟庸被杀的记载不符合史实
C.宰相胡惟庸是被冤枉的D.胡惟庸被明太祖下令处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周厉王时期,“善夫”“宰”“大”等近臣的作用较之前明显加强,地位也有所提高。大簋盖铭曾记载,厉王将一位叫睽的贵族所拥有的土地赏赐给 “大”,并派“善夫豕”向睽传达命令、监督交割。该现象反映了
A.分封制和宗法制已濒临瓦解B.周王意欲集权重塑天子威仪
C.西周末年社会动荡礼崩乐坏D.贵族政治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