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6年,从日本舶来的“东洋车”开始出现在北京街头,由于不需要什么技术,大量农民进城拉洋车。调查显示,到1924年时,北京有20%的人的生活离不开人力车。北京本有深厚的行会传统和基础,但人力车夫却长期没有行会。车夫与老板的矛盾都局限在个人层面,没有上升到阶层的层面。当有轨电车开进上海、天津,并开始向北京进发时,遭到“人力车”从业人员的激烈反对。1929年,以人力车夫为主的“旧行业”与电车工会甚至发生暴力冲突。此前人力车夫常被社会视为流痞一类,而这次公开的集体行动、集体反抗,使社会开始正视他们。中国共产党也重新重视起在北京人力车夫中的组织动员工作,不久就大见成效。

——摘编自雷颐《北京人力车夫与中国现代性转型》

阅读材料,围绕“交通工具与现代性转型”,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然资源的演变

时期新增加大规模使用的自然资源种类
旧石器时代燧石、树木、鱼、兽、果
新石器时代栽培植物、驯化动物
青铜器时代铜、锡、耕地、木材、河流
铁器时代铁、铅、金、银、汞、石料、水力
中世纪风能、海洋水产
18世纪末以后煤、石油、铝、磷、钾
20世纪30年代以后稀有元素、放射性元素:石油和煤不仅作为能源,也作为原料
20世纪50年代以来更多的稀有金属、半导体材料、遗传基因

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空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4-04-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广东·期末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全球化动力机制的变化”的课题时,制作了以下示意图做为学习成果,准备进行展示。

第一次全球化的动力机制示意图(1914年之前100年)
请你做为学生评委,结合所学对该示意图进行评析。(要求:可以赞同或提出修改建议,并加以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2024-04-06更新 | 3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4 . “哥伦布交换”是指植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或迁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情况描述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民族”大熔炉据说,1500422日葡萄牙殖民者卡布拉尔一行登上里约热内卢,考察了9天,留下2名死囚便离开,这两名死囚与当地印第安人结合,形成了最早的混血种人。至今,据巴西官方调查显示,国内人种占比情况大致为白人47.3%、混血43.1%、黑人7.6%、亚洲人2.1%,剩下的是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
海地的圣多明各—被灭绝的原住民在圣多明各,欧洲人到来之前约有印第安人上百万,到1548年只剩下不到500人。据估计,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的100150年间,80%95%的美洲印第安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传染病的打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和凝聚力。很多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开始认为,他们的守护神抛弃了自己,转而寻求欧洲人的保护并信奉了基督教。
福州—甘薯养活了更多中国人口1593年,闽商陈振龙将已经从美洲传到吕宋岛的甘薯带回福州引种,被称赞为“嘉植传南亩,垂闽第一功”。甘薯的单产特别高,适应性很强,又“不与五谷争地”,于是得到迅速传播。1765年朝鲜从中国引进甘薯时即有诗云:“万历番茹始入闽,如今天下少饥人。”比甘薯晚些时候,马铃薯也循着海上丝绸之路登陆中国。此时的甘薯在新的外来户面前俨然已成本土之物。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体现的“哥伦布交换”进行合理的解读。
2024-02-04更新 | 39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海洋观的形成与演变同海洋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息息相关,涉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西海洋观的演变

中国西方
14世纪之前春秋时期,齐国“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古希腊狄米斯托克主张“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此后的历代统治者大多推行开放合作的海洋政策。罗马帝国提出“海洋应归罗马所有”的观点。
14世纪—19世纪中期明太祖明确下达“片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的禁海令。清朝两次颁布禁海令。1608年,荷兰人格劳秀斯提出“海洋在本质上是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的控制的,所有国家都可以自由地加以利用”。
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1874年,李鸿章提出“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19世纪末,美国人马汉提出“海权论”,通过强大的海军力量来控制海洋通道。
20世纪中期至今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近海防御”的战略思想,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和世界和平。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由海制陆的观念,即依靠先进的海上作战平台和智能化武器,从海上对敌岸目标发动打击。

—根据王世汉《中西海洋观的变迁与反思》等整理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至少引用材料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大城市的兴衰——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一书中,作者本·威尔逊追溯了7000年前的城市起源,勾勒了延续至今的城市发展史,以此揭开“什么造就了城市”的真正奥秘。书中每章讨论一个或几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城市。以下是该书的部分目录

1章城市的黎明
乌鲁克(前4000~前1900)(注:美索不达米亚西南部苏美尔人古城)
2章伊甸园与罪恶之城
哈拉帕(注: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一座古城)和巴比伦(前2000~前539
3章国际大都市
雅典和亚历山大里亚(前507~前30
4章巍峨帝都
罗马(前30~后537
5章饕餮之都
巴格达(537~1258
6章战争之城
吕贝克(1226~1491)(注:位于今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
7章世界之城
里斯本、马六甲、特诺奇蒂特兰、阿姆斯特丹(1492~1666
8章社交之都
伦敦(1666~1820
9章地狱之门?
曼彻斯特和芝加哥(1830~1914
10章巴黎综合征
巴黎(1830~1914

——(英)本·威尔逊《大城市的兴衰: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从材料中选取两个或多个城市,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17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胜景洋场跑马图》
上图是清末苏州桃花坞年画名店陈同盛画店出品的风俗年画。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并结含近代史有关知识,提出一个明确的看法并进行阐述。(要求:看法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日常饮料的由来


啤酒
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第一批农业社会用驯化的谷物直接制造的产品。很长时间内,它一直是城市社群中最受欢迎的饮料,因为水的质量并不太可靠。20世纪真正成了一种世界性饮料。

红酒
是地中海希腊和罗马文化的象征,曾长期是西方精英所偏爱的饮料。红酒后来成为世界贸易的一部分,并突出体现于非西方世界精英“西化”上。

蒸馏是阿拉伯人的发明。许多种烈酒在欧洲扩张时期得到传播,特别是用甘蔗酿造朗姆酒。

咖啡
由阿拉伯人引入欧洲,这种异域饮料首先经由咖啡屋在精英中得到普及。19世纪时取代啤酒成为最流行的饮料。咖啡与茶、巧克力一道,推动了对另一种“异域”产品——糖的需求。
由英国人和荷兰人从东方进口,在18世纪变得十分流行。
可可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
可口可
跟许多流行饮料一样,可口可乐最初是一种药用饮料。可口可乐是美国的“国民饮料”,象征着20世纪的美国化、商业化和全球化。

——摘编自【比】埃里克范豪特:《世界史导论》,沈贤元译

从上述表格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信息,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番薯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广东人、福建人分别从安南(今越南)吕宋(今菲律宾)带回中国大陆,并先在粤、闽二省形成大面积种植区,成为主要粮食作物。清初,番薯由粤入赣南,乾隆初,由闽入赣东北。番薯入湘始于平江县(今湖南东北部),“山中广(东)福(建)客民多种之”。不久推广到邻近县份,如巴陵、攸县。闽粤移民还在四川建成了规模可观的番薯产区,如在资州,“先是资民由闽粤来者始嗜之,今则土人多种以备荒”。

——据葛剑雄、曹树基《简明中国移民史》

清代前期移民示意图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7-1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年代四部曲”,系统阐述了18—20世纪的西方历史,其书名如下:

《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资本的年代:1848—1875》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根据“年代四部曲”所划分的时代,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任选其中一个时代,为该时代确立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所确立的主题不得与书名主题重合。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