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19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初,清政府相继设立江南制造局附设机械学校、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广东水师学堂等学校。……风气稍开之后,又出现了以西学为主的自强学堂,甚至旧式书院也开设了一部分西学课程。这些做法旨在(       
A.推动官学教育全面近代化B.着力培养专业化军事人才
C.废除科举落实学堂选官制D.倡导科技推进清政府自救
2 . 在秦墓出土的竹简《日书》中出现最多的字依次是吉、凶、祸、福、贫、富、利、害等,几乎找不到德、仁、义等字眼,这与同为卜问吉凶祸福的周人的《易》,动辄“天德”“修身”“大义”等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出(     
A.秦人的迷信思想衰退B.秦文化功利主义色彩
C.焚书坑儒摧残秦文化D.秦国移风易俗最彻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中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陆上丝绸之路中断和阻塞,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大发展时期。汉代的中国海船航行到印度黄支国,还有“苦逢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到唐代中期以后,中国商船从广州航行至波斯湾尽头的末罗国,航期只需89天。除了丝绸外,沉重而又易碎的瓷器成为外销出口的大宗商品。在进口的货物中,唐代的统治阶级对香料需求量很大,而香料的产地集中在大食和南海地区。不论是陶瓷的出口,还是香料的输入都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把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传播到世界各地。

——摘编自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二 16世纪的航海探险和建立殖民帝国使局限在狭隘范围内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事业。意大利城市对东方贸易的严密的和狭隘的垄断已经彻底被打破。热那亚、比萨和威尼斯从此相对地默默无闻,而里斯本、波尔多、利物浦、布里斯托尔和阿姆斯特丹的港口船只汇集,商人的货物架上堆满了商品。除了东方的香料和纺织品以外,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土豆、烟叶和玉蜀黍,西印度群岛的糖蜜和甜酒,南美的可可、朱古力,非洲的象牙等。从西半球大量运进白糖、咖啡、大米和棉花,使这些物品不再成为奢侈物件。海外发现和征服海外领土的另一个显著结果是贵金属的供应的增长。事实上,几乎要在五十年以后,从美洲运来的财富的影响才发挥出它们的威力。

——摘编自[美]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中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对外贸易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023-10-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董仲舒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苏轼提出“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也”。其中所蕴含的外交思想和政策导向体现在(       
A.朝贡贸易B.蒙古西征C.西学东渐D.闭关锁国

5 .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的西汉海昏侯墓葬,不仅出土了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还出土了骆驼造型的编钟架构件鎏金青铜钩,这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这反映了汉代(     

A.游牧民族的南下较为频繁B.南方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与骆驼
C.江南地区手工业领先北方D.陆上丝绸之路对江南地区的影响
2023-09-21更新 | 614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9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相比前代,周代宗教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神”或“上帝”角色的转变方面,即由原来氏族部落专属神祇变为天下所有部落的神祇;在继承“君权神授,天命所归”的前提下提出了两个新的命题:其一是“天命靡常”、其二是获得天命的依据在于“德”。周代的这些做法(     
A.使神权与王权分离B.旨在维护天下共主合法性
C.体现家国一体理念D.发扬了儒家为政以德思想
7 . 利玛窦在中国将近30年,带来许多先进的科学知识,留下诸如“平面”“曲线”“几何”“三角形”等中文词汇。另一方面,他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过系统的钻研,把孔子及儒家学说介绍给欧洲,对启蒙思想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据此可知(     
A.文明互鉴推动华夏认同B.文艺复兴在华结出硕果
C.中西文化出现双向交流D.东西科技差距逐渐缩小
8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中原人民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每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会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

——摘编自曹文柱《乾坤众生》

材料二   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显然缩小了的数字,在厦门被掠卖出国的华工人数,1845年一百八十人,1849年二百八十人,1851年二千零六十六人。香港总督包令(18541859年在任)在亲眼看见厦门掠卖华工的情况后,不得不承认:几百个苦力胸前各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夏威夷群岛)等印记。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三版)

材料三   新加坡社会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缺乏社会向心力所需要的同质性因素。英国占领新加坡后,不追求同化当地民众。为了开发新加坡,英国殖民当局把新加坡定为自由港,建立了自己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实行总督制,并从东南亚地区招揽大量劳动力。华侨从1830年占总人口的30%1860年超过65%。它还一直都是东南亚移民的中转站,人口流动性较大。

——摘编自郑维川《新加坡治国之道》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四五十年代经厦门被掠卖出国的华工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加坡社会“高度的异质性”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3-09-08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2017年,考古工作者在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境)的考古现场首次在四川大规模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址。而在该遗址发现的双耳罐、圈足杯等陶器中,有不少也明显带有甘肃齐家文化等文化的痕迹。据此可推知,该遗址文化时期(       
A.手工业生产趋于标准化B.中外之间交流频繁
C.存在着跨区域文化交流D.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10 . 中国的“奉天承运”和西方的“君权神授”不同;罗马的“皇帝神格化”是为了论证其统治的神圣性和“神意”;而中国强调,“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种不同体现了中国(       
A.人民主权的原则B.民为邦本的意识C.君主专制的特点D.以德治国的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