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一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十分悠久,无论是从明代“东学西渐”到“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并行,还是到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始终是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输入与输出相随相伴的历史。

——摘自刘燕凌《冲突与融合: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

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围绕”中西文化”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近现代中国部分人物关于中学与西学的观点

人物观点
王韬认为“天下之道”应“(中西)融会贯通而使之同”
章太炎提出“会通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
王国维倡导中西二学“化合"之说
蔡元培提出“中西并用,观其会通,无得偏废”
李大钊认为“东西文明,互有短长,不宜妄为轩轻于其间”
毛泽东主张真理“不应该分中西”“中国的和外国的,两边都要学好”

——摘编自张允熠《东学西传、西学东渐和中西融合》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第二章两汉时期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的勃兴
……
古代地中海世界对通往东方道路的探求
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第三章唐宋时期中西文化的交融
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二次高潮
……
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况
……
中国陶瓷文化的向西流播
指南针与印刷术的西传
第四章蒙元和明前期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的畅达
蒙古西征及其对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的影响
……
元代中国与西欧的交往
马可•波罗与伊本•巴图塔的来华
元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第五章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东来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的撞击与交流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传教士的大批东来
利玛窦与徐光启
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三次高潮
中古传统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摘编自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请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1-04-13更新 | 239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阿合奇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传播受到文化的维模功能和适应功能的影响。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在他的行动体系理论中,强调了文化子体系的功能是维模,即模式之维护的功能。文化的维模功能是社会文化的基本功能之一。由于文化的这种功能的存在,在文化传播中,维模功能使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了一种选择作用和自我保护作用。外来文化有利于维护本土文化模式,便容易被接受,并被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营养补充到本土文化机体中去。如果外来文化对本土的文化模式具有危害性,维模功能就会起“文化警察”.的作用,竭力阻止外来破坏性文化的侵入。同时,在文化传播中,文化适应也反映了文化的一种选择性,它与文化维模原理密切相联。当一种文化传播到另一文化圈中时,它必须适应这一文化圈的文化特色和接受能力等情况。没有这种适应,传播便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半途夭折。实际上,在传播文化过程中,不仅外来文化要适应本土文化,而且本土文化也要适应外来文化,两者彼此相互适应,没有这种相互适应,就无法达到文化的整合。

——摘编自人人文库网《浅论文化与传播的相互影响》

请回答:
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1-25更新 | 791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朝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朝,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
宋朝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书院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
元朝官学化是元朝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
明朝明初一百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成化年间,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明朝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的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
清朝清朝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

——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史》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20-12-11更新 | 957次组卷 | 23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早期引进的茶,味道苦涩。从17世纪中期起,随着糖的“加盟”,上流社会的女性中间流行喝下午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征。蔗糖在18世纪变得越来越日常化、平民化。18世纪朱,工人阶级中开始出现了茶歇,在工作间歇喝茶休息。这正是由茶的特性决定的,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像兴奋剂一样能让人精力充足。由于加糖红茶具有这些重要性,所以它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

——【日】白川稔《砂糖的世界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对历史信息的阐释准确全面)
2019-05-20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
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8-06-09更新 | 6295次组卷 | 44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