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海明威参加一战后,带着伤痕和恶魔般的战争记忆,于1929年写出了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德国作家雷马克也于1929年根据自己在一战中的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一年内在欧洲发行500万册,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这反映了当时(     
A.欧美极端民族主义泛滥B.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C.和平主义成为社会主流D.西方精神危机凸显
2 . 8世纪中期至9世纪中期,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柏拉图和新柏拉图派的大部分著述,都被翻译成了阿拉伯语;12世纪,西班牙的学者们把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由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这一现象(     
A.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B.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繁荣
C.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传承发展D.加速了西欧文艺复兴进程
2023-05-30更新 | 594次组卷 | 6卷引用: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预习自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希腊哲学里,也有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 《伊索寓言》中的几个故事在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农人历书》版本中的劝导词与希西阿德的《田功农时》惊人地相似。这表明(     
A.两河流域是古代西方文化的源头
B.两河流域文化对西方世界的文化影响广泛
C.两河流域文化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
D.两河流域文化对希腊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