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时代)士族人物几乎垄断了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郎及中书省中书舍人以上的显要官职。在选举制度上,资品的评定完全演化为以血缘关系区别的门第高下为标准。官职的清浊、升迁之速,完全看门第是上品还是卑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建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举荐,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把考试、读书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科举制选官的依据及其影响。
2023-10-25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史料记载:琅琊王氏家族,“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郡县制的继续推行B.科举制的确立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分封制的实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九品中正运行之初,品第人物必须提供三个项目:一曰世,二曰状,三曰品。“世”指家世,“状”指政绩才能,“品”指言行品德。据此可知,当时的九品中正制(     
A.扩大了选官范围B.重在维护士族的特权
C.加强了中央集权D.适应了政治军事需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历史学者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一书中评价九品中正制时写道:“九品中正之弊,果如何乎?论者皆曰:‘用人不容不论其才,才又各有攸宜,中正品平,皆不能具。若论考绩,尤不应舍功实而采虚名。’”这一评价说明九品中正制(     
A.忽视选拔对象的才能和实绩B.制约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C.强化了士族阶层的政治特权D.扩大了门阀政治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某学者指出,在九品中正制下,评品权力握于中正之手,品第之高低,常常系之于门第世资,中正给予官吏候补人的品第,实质上正是一种基于被品评者门资家格的任官“资格品第”。可见,这一制度(     
A.成为维系世家大族统治的工具B.是官员升迁的重要依据
C.使朝廷对官员的监察得到加强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晋书》记载:“元康末,(霍)原与王褒等俱以贤良征,(朝廷派人)累下州郡,以礼发遣,(霍原等)皆不到(朝廷赴任)。”该记载折射出当时(     
A.世家大族把持着选官大权B.传统的礼乐制度面临崩溃
C.九品中正制实施存在障碍D.读书人为做官而沽名钓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曹魏时实行九品中正制,由朝廷官员兼任各级中正,将人才依古制分为九等,原来意图只是为了便于铨选,并将用人权集中于朝廷手中,防止、抵制当时世家大族的“浮华”结党之风。后来,朝廷却对世家大族加以拉拢、依靠,九品中正制也就逐渐变质。九品中正制的变化根源于(     
A.世家大族价值观发生嬗变B.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朝廷丧失对社会的控制力D.不同阶层间流动的加速
9 . 人物品题即臧否人物,是汉魏六朝士族社会最重要的文化风尚之一,有学者总结为:汉末清议,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两晋玄风,重“神韵”;南朝衰落,好“文采”。其实质是
A.削弱地方豪强势力B.强化对官员的监察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控制选举的话语权
10 . “豫州大中正夏侯俊上言,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移病所,不能接宾,求以尚书郎曹馥代毓。旬日,复上毓为中正,司徒三却,俊固据正。”《晋书·傅玄附子咸传》,据此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与以往的选官制比较,最大的特点是
A.改变了选才的标准B.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C.通过考试选拔人才D.世代垄断高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