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据统计, 曹魏、西晋时期朝廷选举入仕情况统计如下表所示。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2 . 展示材料:

材料一:魏晋之际,寒门升上品已非易事。西晋时,品第高卑的依据主要是家世,“状”,即德才的作用已不大。从而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状态。南北朝时期,崔、卢(北方)、王、谢(南方)子弟,胎毛未干,“已拜列侯”;未离襁褓,已被“冠带”。只要有一个“高贵”的出身,也就是凭借门第和父、祖的官爵,就可以“平流进取,坐致公卿”。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第3版)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效果。
2023-09-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展示材料:

材料一   迨至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献帝逃亡,中央、地方失却联系,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居里选的制度自亦无从推行。于是朝廷用人没有了标准,尤其是武人在行伍中滥用人员,不依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P57

材料二: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

——《晋书•卫瓘传》


根据材料,引导学生理解九品中正制正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和目的)。
2023-09-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下图为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才程序。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A.扩大了政府统治基础B.确立了严密的选官程序
C.维护了门阀士族利益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九品中正制之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据此可知(     
A.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B.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
C.中央选举权利得到加强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2023-04-27更新 | 1465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二)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6 . (一)官员的选拔
制度时期内容
世官制西周至
春秋
官位世袭的制度,____世代垄断高官
荐举功劳制春秋
战国
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____授予官职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秦朝向官吏学习____而为官
察举制汉代含义察举指先____而后____
形成汉武帝时期
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
九品中正制魏晋
南北朝
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
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
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2023-02-2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选择性必修3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魏晋时期,封爵是获得政治权势的重要途径,“公侯之子孙”能轻易获得上品。从下表出仕的统计中可以看出该时期(     
父祖或本人有爵者(出仕)父祖或本人无爵者(出仕)
西晋81183
东晋130108
A.官员选拔的封闭性强化B.普通的地方豪强出仕途径拓宽
C.中正品评评议权力削弱D.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得到增强
2023-01-18更新 | 921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220 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人士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九品中正制形成之初(     
A.维护官位世袭制B.标志选官制成熟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提高了官员素质
2023-01-04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公元220年,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在地方设立中正官代替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曹丕推行的政策(     
A.打破贵族政治特权B.阻断世家子弟进入仕途
C.带有中央集权倾向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
2022-11-26更新 | 768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历史学者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一书中评价九品中正制时写道:“九品中正之弊,果如何乎?论者皆曰:‘用人不容不论其才,才又各有攸宜,中正品平,皆不能具。若论考绩,尤不应舍功实而采虚名。’”这一评价说明九品中正制(     
A.忽视选拔对象的才能和实绩B.制约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C.强化了士族阶层的政治特权D.扩大了门阀政治的基础
2022-10-07更新 | 1997次组卷 | 16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