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精品专辑 > 专辑详情
同步教学 共292套

随堂练习课课练收藏

共292套| 浏览:11715次| 更新:2024-03-15 | 尊享会员免费下/PLUS会员8折下 立即升级

《随堂练习课课练》由一线教师精心筛选、编写而成,旨在提升孩子们的课堂学习效果。预设了丰富多样的课堂题目类型,包括知识点检测、理解与分析、问题探究等种类,覆盖每一个小节,深度适配教材。 不局限于单项知识点的训练,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应用技巧为导向,帮助学生抓主题,明要义,达到通过‘课-课-练’的方式,使得学生的知识内化,数据化进步尽在掌握中。无论是积累神器,模拟评估还是闯关利器,“随堂练习课课练”可以满足你众多需求。赋能学者,用心开启每个孩子的智慧之旅;致力于教育,助力一线教师更好地应对高效课堂。《随堂练习课课练》,邀您一同见证我们为凝聚集群智慧所付出的努力,共享成长的喜悦!

整卷下载 全部加入试题篮
2023-09-04 35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秦朝选拔官吏按资历或劳绩来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称“量才授官”。秦律中的《置吏律》、《效律》等是关于职官建置、任免、铨选、考核的法规,对违规、违纪、失职的官吏,不仅要依法论处,而且撤职,永不任用。由此可见秦朝(       
A.只重视劳绩忽视道德危害巨大B.严苛的法律不利于官僚的稳定
C.有利于实现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D.非常重视各级官吏的选拔和任用
2023-07-20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汉、魏时期的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现象。这反映出(     
A.察举制保证了政权的稳定性B.封建统治基础亟需扩大
C.察举制提高了地方官员素质D.重文抑武的价值追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魏晋南朝时,负责品评士人的中正官由朝官兼任,地方长官所征辟的掾属(佐治的官吏),也需要中正品评方能继续升迁;权贵一旦失势,其子弟就会被中正“削下”降品。这客观上反映魏晋南朝(     
A.寒门士族的崛起B.选官权力中央化的趋势
C.官吏选拔的开放性特征D.官僚体系的混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秦朝时期的上计制度(审计监督制度)是由县级行政单位直接上报中央,而西汉时期则是县首先上报上一级的郡,再由郡上报给朝廷。这反映了西汉时期(     
A.政府经济管理短暂松弛B.地方的行政制度已经完善
C.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D.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
2023-02-04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抚吉十一校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下表为西汉中期至东汉末期刺史、州牧的罢置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时期罢置情况改制内容
西汉成帝绥和元年罢刺史置州牧刺史官秩提升、固定治所、监察范围扩大
西汉哀帝建平二年罢州牧置刺史
西汉平帝元始五年正十二州名分界刺史掌握临时军事权力、获得一定地方行政权
新莽天风元年置州牧、部监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复置州牧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罢州牧置刺史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改刺史为州牧完全掌握军政大权
A.选官方式具有一定多样性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C.皇权衰弱导致刺史行政化D.制度变迁受经济重心南移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下面是唐宋时期中央各类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由表中呈现的变化可推知(     
学校名称朝代入学资格
国子学唐朝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
宋朝京朝七品官以上子孙
太学唐朝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
宋朝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
四门学唐朝七品以上,侯伯子男子及庶人中的杰出者
宋朝八品以下官员至庶人子弟
A.知识分子成为主要参政力量B.宋代统治基础进一步扩大
C.教育逐渐摆脱贵族垄断局面D.理学思想影响不断扩大
2023-08-16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唐代的科举制度使得从学校到社会都重视读书、习文、作诗赋和钻习儒家经典,“五尺童子耻于不闻文墨”,这对于结束魏晋以来的清谈学风与玄虚思想具有重要作用。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     
A.彻底扭转了门第观念B.选拔了实用人才
C.带动了社会尚学风气D.改变了官场风气
2023-05-14更新 | 1259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宋朝时期,差遣因故离职或任满后仍暂时在职,当年无法满一考,则这一部分任职时间称作“零考”。官员赴任新差遣后,他们需在到任后的一定时限内向本州提出申请,由州“录报在京所属,依格资序一色,方许补满前任,共成考任”。南宋末年,其适用范围已经扩大到了文武官员群体。这项制度(     
A.体现了官员管理制度精细化B.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C.折射出宋代文人治国的理念D.完善了科举选官制度的流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唐代选官,五品以上由皇帝敕授,六品以下经由吏部考询后奏授,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多为敕授;唐代一般官员,一任须经四考方可迁转,而御史三考即可升迁,一般御史迁到尚书省即为员外郎等清要官职。这表明唐代(     
A.官员考选体系严密B.监察官员地位显要
C.科举取士有待完善D.官僚政治趋于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唐朝规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宋朝亦规定:“自今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监察御史。”而有明一代,出任六科给事中者,大多是“在各衙门か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
A.有效保障了监察权的独立性B.促进了监察方式的多样性
C.有利于监察机构效用的发挥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法制化
2021-10-15更新 | 290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清代乡试、会试分试三场,考官综合校阅三场试卷以定去留,但这种录取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注重头场、偏重经学等弊端。为此黄宗羲提出定额取士主张,即各场按照固定的数额确定入围人数。如浙江乡试每科举子约一万人,第一场入围人数固定为一千人,第二场固定为五百人,第三场则按计划录取人数确定最终人选。这反映出(       
A.科举考试已经不符合政治需要B.与时俱进精神占据主流
C.程朱理学与启蒙思想并不兼容D.兴利除弊助推制度传承
2023-05-10更新 | 2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高考历史预测密卷(二)历史试题【新高考河北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顺治十年(1653年),清廷上谕中提到“令士子读书,各治一经,选为生员……比闻各府州县生员,有不通文义,倡优隶卒本身及子弟,厕身学宫,甚者出入衙门,交结官府,霸占土地,武断乡曲”。顺治帝颁布上谕旨在(     
A.消除八股取士的弊端B.抑制门阀士族的膨胀
C.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D.提高科举取士的标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明代科举实行分卷制度,下表是宣德、正统年间分卷考试及录取比例

分卷制(   
A.反映了明代党争的激烈B.利于协调全国文化发展
C.化解了官僚集团的矛盾D.导致地域政治集团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明朝监察御史组织形式上隶属于都察院,但可不经都察院而独立行使监察职权。对于监察御史,要求刚正不阿,各项法律熟记于心,同时规定“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这表明,明朝的监察制度(     
A.依赖于监察官的品德B.提高了广大官吏的文化素质
C.利于监察效能的提高D.发挥法律与教化的双重作用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治理是一个国家管理的运作方式,也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这主要涉及国家政治制度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文化、外交等管理体制。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理、民族、文化差异性都很大,治理国家的难度极高。但是,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从未中断,中国大一统的国家格局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居于主导,杰出的国家治理智慧支撑起了悠久的辉煌历史。自古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就有着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作为大一统的整体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