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政由方伯”,诸侯国基本上已具有独立权。各国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军事竞争催生出国际间的战争规则和交往原则,并由此出现了专门的外交机构和外交官。各国为了协调国际关系,经常组织会盟活动,制定盟约作为诸侯共同遵守的国际规范。盟约具有国际司法和调节功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各国在国际交往中,形成了国家平等、和平外交、互不侵犯等原则。与此同时,儒家也力图将国际法纳入“礼”的范畴,构建和谐的“天下秩序”。

——据高旭《先秦国际法的溯源与探究》等

材料二   近代国际法话语权体系依托资本主义国家崛起而实现,主要适用于欧洲主权国家之间。西方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优势,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法推广至全球,将非西方国家置于它们单方确立的国际法之下。在这一进程中,主权平等原则得到承认,但这只是欧洲范围内的有限承认,如柏林会议商讨非洲国家的国际公约时,列强是以西方的文明标准决定非洲国际事务,非洲国家却无从参与。近代国际法话语权体系偏离了主权平等原则,这种单一性的话语权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法的“国际”属性。

——据冯胜勇《国际法史背后国际法话语权体系的现代性反思》

材料三   国际法脱胎于西方文明的母体,如今已逐渐为中国所接受、认同和支持。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交往活动,从国际法律秩序中获得巨大的收益。中国应提高现代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时应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力求使自身的主张与行动符合国际法的规范与理念,并在全球治理问题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据韩逸畴《从欧洲中心主义到全球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国际法产生的背景及其应用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国际法体系。
2024-05-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表是20世纪主要国际法中有关战争的部分条款,据此可知(     

国际法

条款



《国际联盟盟约》

联盟会员国约定,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 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侯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 ,不得从事战争


《非战公约》

缔约各方同意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联合国宪章》

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和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 ,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A.国际法适应国际形势不断调整B.禁止战争是国际法的一贯原则
C.国际法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D.维护国家主权是国际法的宗旨
2024-05-0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高考历史【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测试卷(江苏专版)02
3 . 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首领,拥有任命教会各种神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同时保留了天主教的教义和教规,拒绝接受这一法案者以叛国罪处死。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在位期间,再次重申了这一法令。伊丽莎白一世的举措(     
A.建立了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B.消除了教皇国对英国民众的影响
C.进一步强化了世俗王权的权威D.确立了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
4 .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获得了权力与财富、脱离了教权绝对统治的各世俗政权形成了彼此之间相互平衡的国际关系格局,这一国际关系 “大洗牌”的成果就是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A.提升了罗马教皇的权威B.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形式
C.建立了近代的外交制度D.形成了“全体一致”的决议原则
5 . 1864年,总理衙门组织出版了《万国公法》,郑观应阅后写道:“公法一出,各国皆不敢 肆行,实于世道民生,大有裨益”,认为中国应加入国际法体系。甲午战前,郑观应感叹说: “公法仍凭虚理, ……是故有国者,唯有发愤自强,方可得公法之益。倘积弱不振,虽有百公法何补哉?”该思想变化说明郑观应(     )
A.主张借国际法维护国家主权B.认识到民众思想启蒙重要性
C.强调学习西方通过变法图强D.反思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观
2024-05-0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6 . 罗伯斯庇尔在国民大会上提出“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的著名论断;当暴君消失后,一篇评论写道:“由法律之剑所溅洒的卡佩的血,为我们清洗了一千三百多年的耻辱。我们只是从21日星期一才真正成为共和国的公民,我们得到了被邻国作为榜样的权力。”由此可知,法国大革命(     
A.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B.掀起欧洲革命浪潮
C.彻底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D.得到欧洲各国拥护
2024-05-0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三十年战争在其开始之初,仅限于德意志境内,皇帝和支持他的天主教诸侯与新教诸侯两大集团之间作战。不久,丹麦、尼德兰、瑞典、法国、西班牙等国相继加入战争,英国、俄国、教皇和波兰等则因支持不同的集团而纷纷介入,三十年战争遂演变为国际战争。1648年,交战双方经过会议协商,共同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这场战争。和约规定,德意志的350个邦在教会事务和政治方面均得自主行使领土主权,和约还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从1814年10月到1815年6月,列强在维也纳召开全欧国际会议。这是自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以来,第二次通过全欧国际会议来安排整个欧洲的政治格局。1648年,和会上没有英国、波兰、俄国和土耳其的代表,而这一次和会仅仅排除土耳其在外。会议所有重要事务主要由俄、英、奥、普、法五国协调决定。会议的主要结果是: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恢复君主制,法国的疆界恢复到1790年的状况,俄国获得波兰的大部分和芬兰,普鲁士也扩大了领土,建立了由奥地利主持的德意志邦联,英国获得一些海外殖民地。

——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也纳会议召开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威斯特伐利亚会议相比,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国际关系体系的特征。
2024-05-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九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024·浙江·模拟预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交市,裴矩掌其事。四年,帝将巡河右,先令矩赴敦煌,矩知帝勤远略,遣使说高昌王及伊吾吐屯设,啖以厚利,导使入朝。明年西巡,次燕支山(张掖附近),高昌王、伊吾设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伊吾设献西城数千里之地,六年,置伊吾郡,使薛世雄城之。

——摘编自岑仲勉《隋唐史》

材料二   一部从中世纪迈向近代的世界历史,也是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宗教改革摧毁了罗马教皇的一统权威,王权被看作为国家的标志与象征,独立的主权国家开始成为社会的基本单元,西欧一些民族追求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认为祖国是所有公民为着共同利益组成的结合体,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要用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经营西域的手段,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意义,并指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并从民族和民主角度分析16到19世纪西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2024-05-05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9 .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该规定(     
A.导致了欧洲政局四分五裂B.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
C.否定了西欧封建专制制度D.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2024-05-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10 . 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自由行使领土权,他们不应该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同本协议有关的每一方都必须站在受害者的一方,向他提供意见和武力,协助他还击侵害者。该和约(       
A.竭力维持欧洲均势局面B.消除了欧洲各国的争端
C.确立国家主权平等原则D.建立起大国协调的体系
2024-05-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