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0 道试题
1 . 1964年,“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法国与“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一建交活动(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B.为中国重返联合国扫清了障碍
C.促进了中国同欧盟的发展D.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2024-03-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柱状图。该词使用频率的变化反映出(     
A.意识形态矛盾日益缓和B.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国家利益影响对外政策D.中国摒弃“一边倒”方针
2024-03-22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3 . 下表所示为美国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态度变化。据此可以推知(     

时间

内容

1949—1960年

美国以时机不宜为理由,采取“拖延讨论”手法,阻挠联合国把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议程。

1961—1969年

美国改变手法,一面表示“赞成”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一面又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代表权这样一个只需要简单多数即可通过的问题,作为需要2/3的多数才能通过的所谓“重要问题”。

1970年

白官友言人齐格勒说道:“美国及对以牺牲中华民国来接纳北京放权进入联合国。”他明确地说出了后来形成的“双重代表提案”的实质。

A.联合国的机构职能日益丧失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挑战
C.美苏两极格局遭受严重冲击D.中美外交正常化存在多重阻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部分年份《泰晤士报》涉华报道高频词

年份

关键词及其出现次数

1921

日本(176),日本人(150),会议(九国公约会议)(106),远东(81

1949

共产主义(336),政府(261),英国(226),共产党(191),民族主义者(187

1971

联合(172),北京(170),美国(99),国家(97),击败(75

1972

美国(139),尼克松(100),英国(90),访问(85

1979

贸易(81),发展(68),百万(66),越南(65),国外(64

2001

国际(56),美国(56),奥林匹克(43),布什(40

2010

增长(108),贸易(108),经济(94),全球(93),世界(89

2017

总统(117),北京(107),特朗普(100),韩国(96),贸易(68
2020~2021全球(96),贸易(93),冠状病毒(85),爆发(84),英国(84

——摘编自张亚男等《中国百年发展的外媒形象建构》

根据材料,围绕整体或部分关键词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4-03-21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护照是公民出入本国国境时,由本国发给的一种证明该公民国籍和身份的合法证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护照制度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护照的实行概况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办理量少。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
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
根据材料及历史背景,多角度分析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4-03-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1年,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缅甸,并在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仰光等城市举办中国文化艺术展览,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1955-1956年,中国与日本先后派遣剧团实现文化互访,中国京剧与日本能剧、伎剧进行了交流。这些民间交往(     
A.丰富了新中国文化的内涵B.拓展了新中国外交的空间
C.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获得了国际社会一致认可
2024-03-20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1957年10月,周总理指示外交部“必须配齐所有兄弟国家和各重要资本主义国家语言的翻译”,以外国语学院为培训基地,国家出资聘请专家。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又制定了培养翻译的五年规划。这些举措(     
A.意图完善国民教育体系B.出于打开外交局面的需要
C.逐步开启了全方位外交D.标志着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中国的世界史研究

时间主要研究内容
19世纪中后期埃及、土耳其等国的亡国史研究
20世纪初世界各国革命史研究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史研究
20世纪5070年代各国人民友谊史研究
1978年以来全球史研究

——据于沛《学术史研究是建构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的源头活水》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特点,并选择其中两个阶段加以说明。
9 . 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20世纪60年代前期,根据形势的发展,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问题,认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时段,中国在后一个“中间地带”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是(     
A.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B.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C.中英、中荷的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关系D.中法建交,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10 . 下面是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示意图(截至2017年5月)。据此可知,中国(     
A.致力于推进新型区域合作B.为推进全球治理贡献力量
C.保障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D.主导建立了国际政治新秩序
2024-03-1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