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卢作孚推行以北碚为中心的乡村建设,他从实验区的地形、物产的实际出发,从实业入手,进而推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他还建立饮水消毒站、运动场、在囤船上创办船夫学校,在染织厂兴办工人学校,为了训练妇女的职业文化素养,举办妇女学校,“由这些具体活动,引起大众管理公共事务的兴趣,以训练大家公里公共事务的方式,以完成地方自治的组织,尤其是进入现代化的经营。”

   ——摘编自周凝华、田海蓝《卢作孚和民生公司》

材料二   鉴于过去的教训,这次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不搞“一刀切”,该种粮的种粮,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该放牧的放牧,该养鱼的养鱼。从1989年开始,“粮食统购价格提高20%,棉花、油料提高15%和25%,生猪平均提高26%。”杂交水稻从湖南推向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增产20%以上,农村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由原来的长时间的停滞不前变得欣欣向荣。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乡村建设实验的思路,分析其乡村建设实验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农村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乡村振兴的认识。
2022-10-3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用社会组织手段替代高成本、高技术的专业性投入,走专业机构防治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道路。1985年,卫生服务收费放开。通过市场获取资金来拓展服务内容、范围。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性提高的同时,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随之凸显。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行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防疫向疾病防控的转变。2003年以后,中国公共卫生改革的步伐大大加速。公共卫生的改革方向重回公益性和公平性的道路上来。财政对公共卫生投入加大,公共卫生机构通过市场化的技术服务收入比重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国家相继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规。

——摘编自胡兴强、任军《中国公共卫生服务发展与改革历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卫生服务改革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我国卫生服务改革的原因。
2021-06-16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丙卷地区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世宗朱厚熜(1521—1567年在位),年号嘉靖。世宗即位后,撤回天下镇守内臣,基本不曾再设,仅裁革冒滥职员一项,每年省太仓粟二百五十万石。宦官犯罪,鞭挞至死,陈尸示戒。多次降旨,“若有才识优异堪以任重者,不拘资格,从公举荐,吏部遇缺,酌量请简用,不许避嫌推托”。因“近屡旨禁肃朝仪,廷臣多故违以唾者”,禁城内不许吐唾。嘉靖八年(1529年),敕谕户部清查庄田,对强占民田者,俱还原主。此后,只准许王府留用封国之初所请庄田,此外,不得议留。吏部方献夫奏称:洪熙以来,始封外戚,其后一门数贵,传袭不已。建议自现在始,已封爵的令终其身,不得再承袭。这项制度经世宗裁定后成为永制。嘉靖九年(1530年),桂萼上疏建策清查新增田地及编审徭役,世宗批准施行。这些改革仅是在局部范围内,且“数行数止”,“嘉靖新政”很快成为泡影。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嘉靖新政”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嘉靖新政”作一简评。
2021-06-0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五一中学2021届高三考前定位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138年,金熙宗改年号为天眷。天眷年间,金熙宗对金朝中央的制度做了进一步改革,呈现出新的面貌,即宫制的确定——金熙宗颁布新的官制和“换官”的规定。所谓“换官”,就是原来女真和辽、宋的官职,依照新制统一换授。金熙宗时确立的这一整套烦琐的官制,大体上都是依照辽、宋旧制,全面地采用了汉官制度。……同时增设平章政事和参知政事官。官员的增设,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建都城,定礼仪……造新文字——金太祖时,完颜希尹参考契丹、汉字造女真字。金熙宗时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不仅进一步显示出采纳辽、宋旧制和接受汉文化的趋向,而且清楚表明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皇权统治。这次改革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的皇权统治,也加强了女真改革派和汉人官员的地位。

——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天眷新制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天眷新制的影响。
2021-05-2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朝代周之后,文帝命高颎、杨素等主持修订新律,上采魏晋旧律,下及齐梁。新律废除历代枭首、轘裂(车裂)等酷刑,除谋叛以上罪外一概不用灭族之刑。废除前代审讯酷法,责打不得超过200大板,枷杖大小也都有规定。民有枉屈,可依次上告,直至朝廷。开皇三年(583年),再次修订,删去死罪81条、流罪154条、徒杖等罪1000多条,仅留500条。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开皇律》。实施三年后,文帝下令诸州长史以下、行参军以上官员,“并令习律,集京之日,试其通不”。同时,废除妻、儿连坐之法。开皇十二年(592年)下诏,各州死罪囚,“悉移大理(寺)案覆”。开皇十五年(595年)又规定:“死罪者,三奏而后决。”文帝在朝廷上曾于律外杀戮官员,还允许长官对下属“于律外斟酌决杖”。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修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隋文帝修律做一简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宋初建,“大河之南,连亘数十州之地,城覆民屠,不可胜计”,其不耕之田,千里相望,流移之民,非朝夕可还。高宗被金军追击,又遇叛将乱民之变,只能组织军队抵抗。绍兴三年,军费开支与中央行政费用每年至少达到七千余万缗,而各州郡又往往将上供钱物擅自“便宜截用”,在皇帝行宫附近甚至要派尚书户部的主要官员去调发军食。为此,高宗推行了经总制钱、月桩钱等措施。经总制钱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新增税收,二是将原来属于地方财政的收入收归中央。世忠驻军建康(今南京),宰相吕颐浩等令江东漕臣每月桩积钱士万缗起发供军。后来浙江、湖南等路都有月桩钱。南宋罢兵后,月桩钱继续保留,只是略做削减而已。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高宗财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高宗财政改革的作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713年7月,唐玄宗刚刚总揽大政,即颁发了《命新除牧守面辞敕》,要求赴任的都督、刺史都要向皇帝“面辞”,以便皇帝面授机宜和讨论理政安民之道。开元二年(714)正月,唐玄宗又颁发《简京官为都督刺史诏》,指出:牧守与地方治乱至为相关,决定于京官内选“宏才通识、堪致理兴化者”授以都督、刺史之职,使京官与地方官相互对流。针对以往考核官吏时,县令虽有政绩,也多不得上考(考绩分上、中、下三等),唐玄宗在《劝奖县令诏》中特别规定:“其县令在任,户口增益,界内丰稔,清勤著称,赋役均平者,先上考,不在当州考额之限也……”欧阳修说:“玄宗自初即位,励精政事,常自选太守、县令,告诫以言,而良吏布州县,民获安乐,二十年间,号称治平,衣食富足,人罕犯法。”

——摘编 自田廷桂《唐玄宗改革地方吏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革新地方吏治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革新地方吏治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齐管仲治国,士、农、工、商均“群萃而州处”,以便子承父业,取得了成功,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汉末大乱之后,如果照搬汉代征兵制,继续以小农户为主体组织国家军队,势必对自耕农经济的恢复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而,魏晋时主张效法管子治国者不乏其人。东汉田庄农民和豪强地主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汉末军阀多系豪强地主出身,曹操由一个普通军阀上升为国家统治者。曹魏国家军队也是由私兵升格而成。由此,曹魏以世兵制为主要集兵方式,其主要含义,一是兵民分离,二是兵家终生为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形成一个以当兵为世业的职业兵阶层。此外,曹魏政权将士兵家属集中居住,严加控制,并按“保质”制度的惯例,担负起赡养兵士家庭的义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魏世兵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魏世兵制的影响。
2021-04-29更新 | 36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1高二下·河北衡水·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庆历新政是北宋仁宗庆历年间,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进行的一场改革运动,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包括“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由此可推知,这些措施旨在
A.节省耗费以减轻人民的负担B.解决当时的积贫积弱的局面
C.把重农抑商上升为基本国策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是岁(东汉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军队) 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等

材料二   1950 年,驻新疆部队 11 万指战员就地屯垦,筑起了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

1955年,铁道兵 9 个师的转业官兵在东北的密山、虎林、饶河境内,组建军垦农场。1958 年,全军大批复员军人到北大荒建设军垦农场。1966 年,12 个军区相继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这些生产建设兵团被誉为"不穿军装,不发军饷。永不转业的戍边大军"。1972 年以后,这些农场陆续移交给地方管理。

——摘编自陈默、杨庆华《试论中国军屯发展的基本规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末年曹魏势力推行屯田的特点并分析屯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屯田的主要表现,并归纳其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