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19501月,国家颁布了《关于统一全国税收的决定》,初步建立了我国的税收体系,搭建了现代税收体制的早期框架,并在随后几年不断简化税制。改革开放后,我国步入税制改革的快速发展期。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重塑了收入分配格局。1984年,国家施行“以税代利”,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1994年,国家实施分税制改革,此后,我国实现了税制的城乡统一、内外统一。为了有效吸引外资,2008年,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制度,不仅营造了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也为我国与国际税收接轨作出了重大贡献。2016年,国家颁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等文件,推进“营改增”,迈出了走向现代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

——摘编自许安拓《中国税制现代化发展逻辑与“十四五”改革取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税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税制改革的意义。
2022-06-0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一)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君主们根据臣下的功绩来封官授爵,根据爵位高低来规定臣下的薪水。商鞅认为:“行赏而兵强者,爵禄之谓也。”秦朝建立后,一个一千石的官吏每年可得小米34250公斤,所得俸禄已经可以满足相当富裕奢华的生活了。到了汉武帝时期,俸禄以钱币而不是谷物的形式付给,有记载,丞相作为最高官员,月俸是高级官员中两千石的2倍,是中低级官员中六百石的20倍,是低级小吏的100600倍。魏晋南北朝时期,俸禄内容复杂多样且多以布帛或谷物为主,且多个政权均因战时需要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百官的俸禄。唐朝官员的收入主要包括职田(朝廷拔给官员自主经营的田地)、俸钱和赏赐。此外,还实行公务用车制度,官员的差旅福利,甚至还有退休金。到了清朝,政府在实行“薄俸制”的基础上,还设置了“养廉银”,并设置完善监管措施,形成稳固的俸禄制度。

——摘编自李博朱玉洁《中国古代的俸禄制度》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银贵钱贱”,加之局部内战的巨额军费,使得开支不菲的官员因收入被波及而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面对国家的日渐沉沦及吏制的渐趋腐败,有识之士认为要想革新政治,必须对现行的俸禄制度进行必要的损益。在多方力推下,1869年颁布的《中国海关管理章程》一方面采取了中国俸禄制度按年计算的惯例,同时又引进了绩效工资的思想,体现了工资设计与职级高低、职务繁简相配合。外交官员的工资结构也抛弃了旧有的正俸、恩俸、养廉等名目,而是直接按照行政级别的高低拟定工资额,且按月支付,另外报销一定生活费和交通费。伴随着清末新政中的官制改革,清政府开始陆续实行工费、津贴、薪水制度,且改设各部门、各省份自行拟定养廉银数额,出现了如东三省奏定数额高出定额1.32万两的现象。

——摘编自鲍伟《晚清文官俸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官吏俸禄制度的基本特征,并简要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俸禄变化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隋书·食货志》记载,隋朝均田令规定:农民、奴婢、耕牛的授田皆以北齐制度,即一夫受露天80亩,妇人40亩;丁男另有桑田或麻田20亩,是为永业田;奴婢按良人办;丁牛一头受田60亩,限4头。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政府还大力鼓励百姓垦荒,并大量修复、改造水利工程。如蒲州刺史杨尚希颇有惠政,督导人民“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寿州总管长史赵轨“劝课农桑,更开三十六水门,灌田五千顷,人赖其利”。隋朝政府相继在卫州(今河南汲县)设黎阳仓,洛州设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等。隋朝大业年间,又修建含嘉仓。据考古发掘,含嘉仓已经探出粮窖259个,其中大窖储粮一万数千石,小窖储粮数千石。直到唐王朝取代隋朝二十余年之后,隋朝库存粮食依然尚未用尽。隋朝一系列粮食安全举措,为开皇盛世的到来提供了条件,为隋炀帝的军事远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摘编自刘长林《浅论隋朝应对粮食安全采取的举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为保障粮食安全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保障粮食安全措施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司制度历史悠久,土司虽然接受中央王朝册封的官爵名号,但实际上属于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明清两朝,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大小土司拥兵自重,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改土归流”因此被统治者提上议程。改土归流始于明初,大规模推行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完成于清末。明成祖在平定贵州土司叛乱后,在黔地设立贵州承宣布政司,将原属四川的遵义府和乌撒府划归贵州,原属湖南的六卫及原属广西的红水河以北之地亦划归贵州,建立行省。永乐十八年(1420),政府强制土司弟子入学接受儒家教有,教授四书五经,发展土司儒学。雍正时期,政府废除了“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禁令,大量汉民进入湖广地区,与当地的土民、苗民进行商业、农业互通;同时通过大规模的西南移民政策,将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儒释道文化带入黔东南,从而促进了贵州及西南地区的发展。

——摘编自王勇《试论土司制度的衰落及其原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对西南地区治理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实现了腾飞,但是对于55岁以后的老年人来说,再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1971年,日本政府实施《中老年等群体雇佣促进特别措施法》,明确了推进延迟退休到60岁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增速减缓以及社保财政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日本政府在1986年对《特别措施法》进行修改,更名为《高龄者雇佣安定法》(以下简称《安定法》),开始规定企业需要努力实现雇佣到60岁的义务。1994年,为了与退休年龄提高形成有效地街接,日本政府进行了《安定法》的修改,明确规定了企业有雇佣员工到60岁退休的义务,并从1998年开始正式实施。以1994年《安定法》的修改为标志,日本第一次的法定延迟退休政策得以确立。

——摘编自丁英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日本延迟退休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日本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日本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有什么影响?
2022-04-23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正式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度,农奴制度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基础,农奴制度的废除必然会改变俄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结构。改革最终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1864年司法改革与农奴制的废除就密切相关。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审判机关章程》《民事诉讼程序条例》等进行司法改革,这次改革以欧洲司法模式为蓝本,将司法独立、审判公开、陪审团审判、律师制度等全新的制度和理念引入俄国,创建了乡、县、司法区、省、中央的五级法院建制,完善了检察制度,形成了司法部和参政院联合监管下的司法管理体制。但19世纪70年代以后,沙皇政府开始采取直接和间接的措施来降低司法改革的影响,改革逐渐走向了反改革。直到1917年,改革者建立法治国家的目标仍然没有实现。

——摘编自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与农奴制的废除密切相关的理解。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并说明直到1917年,改革者建立法治国家的目标仍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
2022-04-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押题密卷(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936月初,雅各宾派上台之时,国内面临严峻形势:物价飞涨且保王党叛乱,外来势力干涉压境。为了摆脱困境,雅各宾派着手解决土地问题。同年63日,雅各宾派促使国民公会通过法令,规定将没收的大量逃亡贵族.王室和僧侣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卖给农民,购买者可以分期付款,10年还清。同年610日,国民公会又颁布了第二个土地法令,规定把近两百年来被地主、贵族夺去的农村公有土地以及牧场和森林归还给农村公社。如果农村公社中有三分之一(及以上)的居民赞成,就可以把公有土地按人口进行分配,不论男女、老幼,也不分新户、老户,在家或外出,凡在农村公社中居住满一年者,每人都能分到同等的一份土地。同年717日,国民公会颁布了第三个土地法今,无偿地废除了一切封建权利和义务,以及各种苛捐杂税,烧毁全部地契、文据。至此,法国大革命中的中心问题——土地问题,基本得以解决。

——摘编自吕桂霞《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土地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各宾派颁布土地法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各宾派颁布土地法令的影响。
2022-05-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民国初期,北洋政府对边疆事务的关注首重于藏、蒙、新边事,处理散布于西南、西北地区的残留土司,基本因循逊清成例,游移于土司存废之间。在民族主义思潮高涨的近代中国,面对边疆危机的外在冲击,边疆问题关系到民族国家统一整合的成败。土司问题的解决,一直到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后,才出现转机。在国家政体转型后,追求政体统一、民族平等和“还政于民”,民国时期的在西南边疆废土归流以整合边疆为目的。将废除土司同革除封建残余、追求社会平等、融合民族关系、树立土民国家观等相联系。南京国民政府厉行废土归流,意在消除中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多元政治共存的局面,将边地整合进统一的国家体系中。然而,现实的政治困境却令中央与地方政府就土司问题的解决各持己见,国民政府有意淡化民族意识,强调政治统一,而土司则重在对边疆各族社会文化特殊性的突出。中国作为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在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时的阵痛,而民国时期对于“中华民族”统一性的过分强调,终未能解决民族与国家、多元与一体的矛盾性。

——摘编自李沛容《国家转型下的边疆整合困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实施“废土归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的“废土归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面对列强的入侵,清朝末年法律变革成为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法律变革本身是为挽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服务的,同时它对中国传统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仿照和引进一些近代法律思想和原则。1910年以《大清现行刑律》的名义颁行,作为新刑律颁布前的过渡性法典。刑律共三十篇,三百八十九条,比旧律减少四十七条。将旧律中的继承、分产、婚姻、田宅、钱债等纯属民事的条款分出,不再科刑,以示民刑有别。且将从隋至清沿用已久的笞杖、徒、流、死五刑,改为死刑、流刑、遣刑、徒刑和罚金,以示和各国办法无异。刑律删除了凌迟、枭首、戮尸、缘坐、刺字等酷刑,并规定死刑仅用绞刑的一种;笞杖改为罚金;充军改为遣刑、流刑;徒刑酌改为工艺;虚拟死罪改为徒、流;变通枷号并除站刑等苛刑。旗人、汉人等犯了同样的罪,一律科断。

——摘编自陈昊《论清末的法制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清现行刑律》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清现行刑律》的特点。
2022-04-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和初年,面对“盐铁之利,积于私室,而国用日耗”的局面,理财家李巽在盐法方面“大正其事”,强调“盐铁使煮盐,利系度支”,将盐利收入归于度支,使之成为中央所能支配的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他首先降低盐价,元和元年(806年)奏:“每州所贮盐,若遇价贵,斗至二百二十,减十文出粜,以便贫人,公私不缺。”这便是仿效刘晏时的常平盐,由政府以低于市场价格的售价,将盐直接零售给百姓,以平抑盐价。降低专卖价格以及政府低价粜盐,促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保证了财政收入的增加。其次,调整专卖机构,为了使盐的购销网趋于合理、严密,对原有机构或裁并,或增设,如“堰埭先隶西观察使者,悉归之;因循权置者,尽罢之”。疏通了盐专卖的流通渠道,促使专卖收入猛增。再次,废除别贮库。这一措施带来了唐朝中后期户部财政独立的曙光,是关系到三司成立的重要之举。

——摘编自马慧芳《浅析唐朝元和年间财政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李巽盐法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巽盐法改革的意义。
2022-06-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平顶山市、汝州市、漯河市2021-2022学年高二6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