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上级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然究尚失之于薄。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1)依据材料,归纳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变化的原因。
2019-08-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唐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举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纳税人或纳税人组织与官府争夺税权的斗争,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

——摘偏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
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1954年宪法规定了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
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1958年和1959年的户口制度对人口流动作了严格限制。1975年宪法取消了关于迁徙自由的条款。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为半开放期。1984年制定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是对户籍政策的重大调整,人们对户口问题的认识有了新变化。
2010年5月,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区市都已研究制定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25个省区市发布了居住证实施办法,2016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2%。实施居民身份证“三项制度”以来,办理异地居民身份证500余万张,2016年又有143.5万的无户口人员登记上了户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

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

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

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中小学教学计划中大多都有“劳动”科目,要求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77年,邓小平发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提出“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的论断。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完全充当为国家工农业生产输送劳动力的角色。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把劳动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劳动教育内容变为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家政、园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且把劳动教育与各种社团、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相结合。

——摘编自张鹏飞《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展望》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政府是劳动教育政策的主要供给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教育政策变迁难以适应开放化、多元化、综合化的学校和市场,政府逐步放权以不断提高学校和市场等在劳动教育政策变迁制度话语权,不断满足学校和市场自身的发展需求。

——摘编自唐秋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变迁呈现出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供给主体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观我国长达几十年的户籍制度改革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是从1978年到1984年,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迁移的限制由严格控制开始转向适度放松。以198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为标志,严格的户籍政策开始出现松动。二是从1985年到1999年,户籍制度改革进入暂住证时代。1985年,公安部出台《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实行暂住证制度。三是从2000年到2013年,以服务为导向的户籍制度改革全面铺开。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并予以农业人口的市民化政策财政支撑。四是从2014年至今,户籍制度改革进入居住证时代,改革向纵深扩展。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居住证暂行条例》,在全国开始逐步建立起了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了新的突破和依托。

——摘编自李丹阳、汪勇《新中国70年来户籍制度改革的演变历程、逻辑与趋向》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并简析户籍改革的趋势。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
2022-06-01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初杂役由里长依据黄册所登户等,量户因事点差。然法久弊生,富户豪民用各种手段逃脱杂役,所有差役大部派给中户、下户充当,下户贫困难堪,纷纷逃亡。明英宗正统八年.江西按察金事夏时在江西创行均徭法,明孝宗时正式在全国推行。均徭法改革首先是把那些有定额、有定期的常役从杂役中独立出来.冠其名曰均徭,自此明代徭役正式区分为里甲正役、均徐、杂泛差役三类。均徭法要求"里甲除正役照黄册应当外,又别另编造均徭文册,查勘实在丁粮多寡,编排上中下户,量计杂泛重轻等事金定,挨次轮当"。均徭审编周期方面,"南北直隶及各省地方均徭,其审编之法,有一年一编者,有二年一编者,有三年一编者,皆因时地之不同,繁简之不一,轻重之不等,固难执一隅而议拟也"。正德年间又出现银差和力差之分,银差即徭役折银交纳,一般来说,力差多为重役,由上户承充,银差多为轻役,由下户支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银差日增,力差日减的趋势。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均徭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均徭法改革的影响。
2022-03-2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高三3月全过程纵向评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武宗时期,朝政极度混乱,引起了明代社会严重危机,世宗嘉靖皇帝即位后,重用张璁对社会时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张璁把百官的次序排列为内阁→九卿→鉴司→守令,并明确了各自的权责;张璁深感科举之弊,要求考试文风“务要平实尔雅”,派遣京官主考各地乡试;倡行“三途并用”,强调用官不只是进士还有举人和贡生也要提拔使用,推行“内官外放”把京官调到地方锻炼。为了整治宦官、外戚鱼肉百姓,在全国清查贪污舞弊,至嘉靖九年,已查勘京畿勋戚庄田计5.7万余顷,其中2.6万余顷返还给业主,至嘉靖十年,浙江、两广、山西、四川等处的镇守太监因“贪纵害事”皆被裁革。与此同时,他还对赋役制度进行了改革,把田赋和徭役合起来,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张璁改革以最大限度扫除了百余年来的明代积弊,激发了明统治阶层的活力,遏制并扭转了国势日衰的趋势,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是对张璁变法的延续和深化。

——摘编自田澍《嘉靖革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张璁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璁变法的影响。
2022-10-19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苏联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1957年5月10日,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工业和建筑业改组的法令,决定撤销25个管理工业和建筑业的部,只保留与国防工业直接有关的航空工业部、造船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学工业部、中型机器制造部,相应地撤销了113个各加盟共和国的部。同时规定,全苏建立105个经济行政区。每个经济行政区设立一个国民经济委员会,所有原来各部所属企业一律下放给所在地区的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改组法令实施后、地方和企业往往不考虑全国生产力布局的合理性和资源保障情况,力图建立闭关自守的独立经济体系,从而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分散的局面,导致基本建设战线越拉越长,严重降低了投资效果。此外,改组还破坏了统一的技术政策、使统一行业的科研和设计力量无法集中。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摘编自顾学宏《评赫鲁晓夫时期的工业管理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苏联工业和建筑业改组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苏联工业和建筑业改组的影响。
2022-02-15更新 | 8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年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官方救助重点由乡村扩大到城市,呈现出向日常性社会保障体制发展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级城市突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带来的限制,呈现出空前的兴盛。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又引发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市民贫富分化现象日益突出,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五月,宋廷采纳大臣苏舜钦的建议,仿照唐代旧制,在开封创设福田院。

宋代城市的官方医疗救助并不是分散、孤立的行为,而是普遍推行的城市救助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北宋时期,从相关政策的制订、制度的建立、机构的创置,到各项措施的实施及规范,乃至一些具体的救助活动,几乎都是由朝廷直接发出指令,并由各种朝廷派出机构负责和监督与执行。随着朝廷政策上的开放和鼓励,地方政府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除了各类穷民和贫民,也涉及普通市民、流动人员、灾荒饥民,乃至部分官宦士人。这些原本身份不一、高下有别的社会群体,在官方医疗救助体系中不再具有等级差别,而是同属平等的被救助者。

——摘编自陈国灿陈雪瑶《民生为重:宋代城市的官方医疗救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医疗救助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医疗救助发展的背景。
2022-02-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