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9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军阀混战,中国社会处于激烈的动荡和危机之中,救亡的政治思潮纷纷涌现。“省自治和联省自治”成为20世纪初期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其方案是由各省民选省长,制定省宪法,确立省自治,进而通过联省自治谋求全国和平统一。各省军阀纷纷表示拥护省自治,旨在“利用民气,以图自保”。湖南军阀谭延闿首先宣布自治,西南各省军阀相率仿效。资产阶级应军阀之邀参与制宪,或著文立说,各抒己见。章太炎发表文章指出“近世所以治乱者,皆由中央政府权籍过高,……联省自治由本省人充当本省的文武官员,……自无争位攘权之事。”胡适则通过文章提出“军阀权限太多,中央无力制裁军阀。根据省自治的联邦制,……增加地方的实权,使地方充分发展其潜势力,来推翻军阀……已经可以成为号召的旗帜了。”1923 年,随着曹锟贿选当上总统,公布《中华民国宪法》,“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破产。

——摘编自程舒伟《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分析“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资产阶级思潮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受到地方军阀拥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救亡思潮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解释。
2023-03-17更新 | 216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司制度历史悠久,土司虽然接受中央王朝册封的官爵名号,但实际上属于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明清两朝,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大小土司拥兵自重,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改土归流”因此被统治者提上议程。改土归流始于明初,大规模推行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完成于清末。明成祖在平定贵州土司叛乱后,在黔地设立贵州承宣布政司,将原属四川的遵义府和乌撒府划归贵州,原属湖南的六卫及原属广西的红水河以北之地亦划归贵州,建立行省。永乐十八年(1420),政府强制土司弟子入学接受儒家教有,教授四书五经,发展土司儒学。雍正时期,政府废除了“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禁令,大量汉民进入湖广地区,与当地的土民、苗民进行商业、农业互通;同时通过大规模的西南移民政策,将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儒释道文化带入黔东南,从而促进了贵州及西南地区的发展。

——摘编自王勇《试论土司制度的衰落及其原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对西南地区治理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实现了腾飞,但是对于55岁以后的老年人来说,再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1971年,日本政府实施《中老年等群体雇佣促进特别措施法》,明确了推进延迟退休到60岁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增速减缓以及社保财政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日本政府在1986年对《特别措施法》进行修改,更名为《高龄者雇佣安定法》(以下简称《安定法》),开始规定企业需要努力实现雇佣到60岁的义务。1994年,为了与退休年龄提高形成有效地街接,日本政府进行了《安定法》的修改,明确规定了企业有雇佣员工到60岁退休的义务,并从1998年开始正式实施。以1994年《安定法》的修改为标志,日本第一次的法定延迟退休政策得以确立。

——摘编自丁英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日本延迟退休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日本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日本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有什么影响?
2022-04-23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正式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度,农奴制度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基础,农奴制度的废除必然会改变俄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结构。改革最终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1864年司法改革与农奴制的废除就密切相关。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审判机关章程》《民事诉讼程序条例》等进行司法改革,这次改革以欧洲司法模式为蓝本,将司法独立、审判公开、陪审团审判、律师制度等全新的制度和理念引入俄国,创建了乡、县、司法区、省、中央的五级法院建制,完善了检察制度,形成了司法部和参政院联合监管下的司法管理体制。但19世纪70年代以后,沙皇政府开始采取直接和间接的措施来降低司法改革的影响,改革逐渐走向了反改革。直到1917年,改革者建立法治国家的目标仍然没有实现。

——摘编自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与农奴制的废除密切相关的理解。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并说明直到1917年,改革者建立法治国家的目标仍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
2022-04-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押题密卷(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面对列强的入侵,清朝末年法律变革成为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法律变革本身是为挽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服务的,同时它对中国传统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仿照和引进一些近代法律思想和原则。1910年以《大清现行刑律》的名义颁行,作为新刑律颁布前的过渡性法典。刑律共三十篇,三百八十九条,比旧律减少四十七条。将旧律中的继承、分产、婚姻、田宅、钱债等纯属民事的条款分出,不再科刑,以示民刑有别。且将从隋至清沿用已久的笞杖、徒、流、死五刑,改为死刑、流刑、遣刑、徒刑和罚金,以示和各国办法无异。刑律删除了凌迟、枭首、戮尸、缘坐、刺字等酷刑,并规定死刑仅用绞刑的一种;笞杖改为罚金;充军改为遣刑、流刑;徒刑酌改为工艺;虚拟死罪改为徒、流;变通枷号并除站刑等苛刑。旗人、汉人等犯了同样的罪,一律科断。

——摘编自陈昊《论清末的法制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清现行刑律》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清现行刑律》的特点。
2022-04-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淝水之战后,东晋政权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南朝宋高祖刘裕在掌握朝政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东晋时期,中央和州、郡的大权一直掌握在王、谢、庾、桓四大家族手中,选拔官吏,主要依据门第,选出的官吏多是无才无识之辈。刘裕掌权后,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时的精神选拔人才,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赵伦之等。他罢免或处死了许多士族或皇族出身的贪官污吏。他的亲信、功臣中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的,他也严厉惩罚,甚至处死。他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他还敦崇学艺,修建庠序(地方学校),选备儒官,弘振国学。刘裕死后,其子刘义隆继续实行他的政策。由于刘裕父子的改革,宋初的政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刘义隆在位的30年左右用元嘉做年号,因而历史上称之为“元嘉之治”。

——摘编自《宋书·武帝本纪》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裕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裕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经营方式和多种流通渠道局面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中枢的银行,必须相应地改革银行体制。19811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切实加强信贷管理,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决定》,强调中国人民银行要认真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责。1983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组织机构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是国务院直属局级的金融经济组织,在金融业务方面受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为了强化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职能,进一步确立中国人民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法律地位,集中力量研究和做好全国金融的宏观决策,加强信贷资金管理,保持货币稳定,19839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这些业务由新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办理。这是银行体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意义。
2022-07-0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祖 (成吉思汗)近臣别迭进言:“汉人无补于国, 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耶律楚材认为蒙古征战,需要军需,故应均定中原地税, 可得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帝然其言,设十路征收课税使。蒙古建国之初,军政合一。楚材建议窝阔台(太祖之子)在地方设置官吏,使军政互相遏制,被采纳,中央也设立中书省。当时蒙古只有适用于草原的习惯法扎撒黑,随着统治范围扩大到中原,楚材提出《便宜十八事》作为法律,严禁地方官滥杀百姓,打击地痞流氓杀人盗窃。蒙古军队攻克城池后,往往屠城。楚材说:得地无民,又有何用?曾使汴京147万生灵得以保全性命。耶律楚材曾陈时务十策,曰信赏罚....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务农桑....蒙古境内曾停止科举多年。终于在1238 年首次开科取士,选取儒士4030人,不少人后来成为元世祖忽必烈朝名臣。

——摘编自《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建国之初的革新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革新措施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党和国家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机构改革是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十二次机构改革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一体化阶段(1949-1978),主要围绕精兵简政和央地权力归属等问展开。其次是集体化阶段(1978-1992),在于冲破计划经济政府管理模式,适应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对制度保障和支持的需要。第三是规范化阶段(1992-2012),主要围绕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展开,政府职能定位渐渐清晰,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渐形成并趋于完善,逐步实现从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的转变。第四是开始于2012年的系统化阶段,以构建现代政府体系和实现治理现代化为核心,勾画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及政府改革与治理的蓝图。经过改革,初步形成了党政军民同步发展的治理体系,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的框架也基本成型。

四个阶段的划分可以看作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缩影。经过改革,渐渐形成了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科学思想方法,指导中国踏上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文宏、林仁镇《中国特色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1)概括新中国机构改革的特点。
(2)简述新中国机构改革的意义。
2022-04-1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君主们根据臣下的功绩来封官授爵,根据爵位高低来规定臣下的薪水。商鞅认为:“行赏而兵强者,爵禄之谓也。”秦朝建立后,一个一千石的官吏每年可得小米34250公斤,所得俸禄已经可以满足相当富裕奢华的生活了。到了汉武帝时期,俸禄以钱币而不是谷物的形式付给,有记载,丞相作为最高官员,月俸是高级官员中两千石的2倍,是中低级官员中六百石的20倍,是低级小吏的100600倍。魏晋南北朝时期,俸禄内容复杂多样且多以布帛或谷物为主,且多个政权均因战时需要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百官的俸禄。唐朝官员的收入主要包括职田(朝廷拔给官员自主经营的田地)、俸钱和赏赐。此外,还实行公务用车制度,官员的差旅福利,甚至还有退休金。到了清朝,政府在实行“薄俸制”的基础上,还设置了“养廉银”,并设置完善监管措施,形成稳固的俸禄制度。

——摘编自李博朱玉洁《中国古代的俸禄制度》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银贵钱贱”,加之局部内战的巨额军费,使得开支不菲的官员因收入被波及而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面对国家的日渐沉沦及吏制的渐趋腐败,有识之士认为要想革新政治,必须对现行的俸禄制度进行必要的损益。在多方力推下,1869年颁布的《中国海关管理章程》一方面采取了中国俸禄制度按年计算的惯例,同时又引进了绩效工资的思想,体现了工资设计与职级高低、职务繁简相配合。外交官员的工资结构也抛弃了旧有的正俸、恩俸、养廉等名目,而是直接按照行政级别的高低拟定工资额,且按月支付,另外报销一定生活费和交通费。伴随着清末新政中的官制改革,清政府开始陆续实行工费、津贴、薪水制度,且改设各部门、各省份自行拟定养廉银数额,出现了如东三省奏定数额高出定额1.32万两的现象。

——摘编自鲍伟《晚清文官俸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官吏俸禄制度的基本特征,并简要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俸禄变化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