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9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子产(?——前522),又字子美,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当晋、秦争霸时,郑为晋、秦所争。今晋、楚争霸,又为晋、楚所争。国境屡为战场,自裹公以来几至年年有战事,故其大夫患之。子产参与郑国政务时,高士奇将此时郑国的时局概括为:“族大宠多,俗淫而侈,又介于晋、楚之间,疆场日骇,民生垫隘,未易以为治。”子产鉴于礼已经无法挽救,故征之于刑书,以法绳之。子产的立法“为民刑程,上下维辑”没有出现“乱狱滋丰,贿赂并行”之乱象。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摘编自姚晓盈《子产的治国理政思想及其践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子产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李朝前期朝鲜封建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李成桂采取各种措施整治和加强专制集权统治。1388年,丈量全国公私土地,登记造册,收归国家所有。1391年,对两班官僚及其他贵族按等授田,第一科(一等)授田150结(李朝以生产20石粮谷的土地为1结),以下递减,第十八科为末等,授田10结。对地方豪族和士兵另授军田,每人5-10结。其余大部分土地为公田,由国家分配给农民,征收租税,作为封建国家的基本财政收入来源。科田法是国家把土地的收租权转让给受田者,即受田者只有收租权,而没有土地所有权。而且领有科田和军田者还必须向国家缴纳相当于田租1/10的田税,以加强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和管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成桂田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成桂田制改革的影响。
2022-07-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至咸丰二年(1852年),生丝出口包数增长了三倍多,洋商到杭嘉湖一带高价收购丝茧,推动了该地蚕桑业进一步发展,“远及西洋番舶,贸迁百万”。太平天国运动后,江浙皖地区鼓励地方发展蚕桑业,江苏南河同知尹绍烈积极响应,在淮安清江浦设立蚕桑局。光绪时期,全国府州县蚕桑局基本上遍布除青藏等少数几个省之外的所有地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前后,朝廷多次谕纺劝课蚕桑。新政之际,清政府更加注重实业,各地为提倡蚕桑,振兴实业,大量设立蚕桑局。民国以来,各地蚕桑局仍致力于推动传统劝课蚕桑形式向近现代蚕桑推广模式的转变,这一发展脉络始终贯穿于中国近代蚕桑业发展的整个历程之中。

——摘编自高国金等《晚清蚕桑局的兴衰与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蚕桑局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民国时期蚕桑局发挥的作用。
2022-07-1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111日,中央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总裁宋子文在开幕典礼的致词中强调,中央银行直辖于南京国民政府,“而非隶属于财政部”。中央银行自成立起,便力图使政府各项收入全部存入该行,并且特别规定财政部所辖各机关所有公款均应从其他银行转存中央银行,若须解缴税款,亦应交由中央银行汇解。中央银行以“铲除”在华国外银行的“恶势力”为由,分别训令海关总税务司和盐务稽核所,将关、盐税款(主要作为庚于赔款等的抵押)一律转存中央银行,从而较顺利地从外商银行收回了关、盐税款的保管权。虽然中央银行发行的是印有上海地名的钞票,但该行数次咨文国民政府各部门和各地政府,宣布中央银行钞票“无论缴纳赋税公款、清偿债务、各项买卖,一律通用”。另外,它昭告民众:中央银行钞票准备十足,持券人可在银行营业时间内,无限制地随时兑现金。19291月,中央银行又获得发行辅币券的专权,其他各银行均不得涉足。

——摘编自吴景平《宋子文与中央银行》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成立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历史作用。
2023-05-21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帝即位之际问题很多,如臣重君轻、匈奴侵边、诸侯王坐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汉文帝采取了柔缓、德孝和刑威思想治理国家。在社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后,他鼓励老百姓勤劳耕作,采取了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和宽简行政、平狱缓刑的措施,凡事尽量做到温和、宽厚,以柔缓思想治国。同时,他不仅要求人们在言行方面服从统治,而且要在内心顺服。于是,他增强人们的德孝意识,让人们对“德”与“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了适应统治需要,汉文帝用武力维持了较好的社会秩序,实现了国家安定,有效保障了其治国政策的顺利推行。三种思想和实践相互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汉文帝的治国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汉文帝仁君形象和西汉文景盛世形成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周世霞《汉文帝治国思想及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汉文帝的治国思想特点与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治国思想的历史影响。
2022-07-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农村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是土地制度问题,由此而形成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农村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危机四伏的社会。以梁漱溟、晏阳初为代表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力图在已有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秩序下,通过非暴力的社会改良,拯救农村、复兴民族,重新回归社会和谐,实践自己的理想。历史已经证明,这一理想及其实践诚然可贵,但是收效甚微,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风起云涌的社会环境,激烈的政治革命、武装斗争,并没有给农村改良运动大多的实践空间和时间:在时尚革命、推崇暴力的近代中国,以改良为主要手段的,温和的、非暴力的实践,非但很难具备实现的条件,而且对于暴力斗争的双方都难以讨其好。

——摘编自张忠民《和谐的努力与幻灭——略论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材料二   2006年,中共中央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已经形成了粮食、高牧,搐菜,水(干)果等种养殖业为支柱的若干产业,一些特色经济发展快速,优势突出,农村商贸物流和县域旅游产业有了巨大发展。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多,图书馆、科技推广站等设施逐渐建立和完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不良社会风气逐渐减少,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率超过90%,家用电器种类和质量不断增多和提高,住房质量大为改善,村庄整体布局逐渐美观。通过村务公开、管理民主、财务透明、民主选举等措施,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途径不断增多,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

——摘编自刘利雨《论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22-09-2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初规定,纳粮人家“亲赴州县所在交纳”。因此,“郡县吏每遇征收赋税,辄侵渔于民”。还有的粮户委托别人去州县代纳,于是产生了所谓“揽纳户”,他们往往勾结州县吏胥从中舞弊。洪武四年(1371年)九月,朱元璋“命户部令有司料民土田,以万石为率,其中田土多者为粮长,督其乡之赋税。且谓廷臣曰:‘此以良民治良民,必无侵渔之患矣。’”这一制度主要在浙江、南直隶、江西、湖广和福建等地区实行。粮长主要负责田赋的催征、经收和解运,最为繁重的是解运。洪武十四年(1381年)二月,“浙江、江西粮长一千三百二十五人,输粮于京师,将还……赐钞为道里费”。有的粮长,如郑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如邾阿奶,“起立名色,科扰粮户”,正名“加五(成)收受”。

——摘编自南炳文、汤钢著《中国断代史系列》


(1)根据材料,说明朱元璋改革田赋制度的背景与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田赋制度改革的作用。
2022-06-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宋的政局需要不断的扩充军事力量,鉴于当时养兵费用浩繁,宋孝宗(11621189年在位)大胆改革军事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义兵制。“籍民家三丁取一,以为义兵,授之弓弩,教以战阵,农隙之时,聚而教之”。义兵制的实质在于寓兵于农。义兵既不脱离生产,又不荒废教阅,既壮大了军事力量,又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采取义兵制也是迫于当时国家的需要,一方面军事力量不足,难以抵御外侵,一方面国内经济尚需发展,民不富裕,财政压力大,因而只能采取此种能稍稍两全之策。像选拔文官一样,宋孝宗重视军事人才的选拔,要求各地荐举将领不受等级和数量的限制。

——摘编自王世东《宋孝宗赵奋的为政治举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孝宗军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孝宗军事改革的作用。
2022-06-1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淝水之战后,东晋政权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南朝宋高祖刘裕在掌握朝政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东晋时期,中央和州、郡的大权一直掌握在王、谢、庾、桓四大家族手中,选拔官吏,主要依据门第,选出的官吏多是无才无识之辈。刘裕掌权后,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时的精神选拔人才,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赵伦之等。他罢免或处死了许多士族或皇族出身的贪官污吏。他的亲信、功臣中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的,他也严厉惩罚,甚至处死。他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他还敦崇学艺,修建庠序(地方学校),选备儒官,弘振国学。刘裕死后,其子刘义隆继续实行他的政策。由于刘裕父子的改革,宋初的政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刘义隆在位的30年左右用元嘉做年号,因而历史上称之为“元嘉之治”。

——摘编自《宋书·武帝本纪》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裕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裕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权分裂。南朝成为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南朝疆土,宋时最大。宋孝武帝刘骏在位期间,面对战乱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改制举措,削弱士族权力,大力提拔寒门势力,整顿刑律,并改置州镇和设立典签,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继续推行“土断”,赦免奴婢和军户,抑制土地兼并,限制士族封山占水,始行“检籍”,设立台使,改革税制,并改铸钱币;军事上,以颜师伯为青州刺史,又重用殷孝祖、卜天生等将领,击溃北魏军队,取得了宋魏第一次青州之战的胜利,收复了济水以北的失地,并进行了军制改革;文化上,尊孔崇佛,恢复礼乐。但统治末年,孝武帝大兴土木、滥杀无辜、奢侈无度,耽于享乐。为了巩固帝位,过度削弱宗室力量,引发宗室内斗局面,动摇刘宋统治基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骏改革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骏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022-05-3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2届高三5月猜题信息卷(二)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