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经过“文景之治”日趋走向繁荣和强大,工商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为了进一步增加国库收入,抑制商人势力,保护封建农业的地位,汉武帝起用桑弘羊等人,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的新经济政策,盐铁官营政策就是自此而始。这一政策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为汉武帝抗击匈奴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豪强地主加剧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盐铁官营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西汉政府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会议。

会议的一方代表是“有司”,包括丞相田千秋以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等朝廷官员。另一方代表则是从地方各郡国举荐上来的贤良和文学。其主题是“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罢盐铁榷酤(榷酤:酒类专卖)”。在会议上,贤良文学和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朝廷官员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贤良文学之士指出“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器,苦恶,价贵,或强令民买之。” (《汉书食货志》),“夫秦、楚、燕、齐,土力不同,刚柔异势,巨小之用,……县官笼而一之,则铁器失其宜,而农民失其便。……草莱不辟,则民困乏。” “故盐冶之处,大傲皆依山川,近铁炭,其势咸远而作剧。……烦费,邑或以户,百姓病苦之。……”同年七月,会议闭幕,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

——摘编自陈启喆《盐铁会议与西汉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演变》


(1)为什么盐铁官营政策会盛极一时?之后却又遭到激烈的反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盐铁官营政策的认识。
2018-12-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醴陵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楚国的变法运动。吴起对无功劳的贵族及其后代,实行均其爵、平其禄政策,对立有军功和其他有功人员则授予爵禄。吴起总结了李悝在魏国变法的经验,深知法治的重要性,故他在变法中制定法令,公布于众。为确立法治的权成性生,吴起还采取“倚车辕”的办法,即立一车辕,有能够搬动的予以奖赏。吴起禁止大吏结党营私,奖励百宫尽忠守职,不超越所规定的权力。裁减冗官,选贤任能,罢除无能无用之辈。注意耕战并重,亦兵亦农,禁止丁民游手好闲,不务耕作。在此同时,收减百官和封君子孙的俸禄,以保证军队得到给养,加强训练。吴起还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经过变法运动,楚国经济、军事等方面得到一定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吴起被杀,变法失败。

——摘编白《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起变法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变法或改革的认识。

2018-12-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云南省大理市2019届高三11月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历了一个腐败高发期。这种腐败,可以看作是“体制腐败”与“经济腐败”的混合体。“政党分赃制”下官员选任方式及其相伴而生的政治腐败,曾被舆论和公众所容忍和接受。1881年,当加菲尔德总统被求职未成的共和党人吉托枪击身亡的时候,舆论和公众才开始对政府腐败进行鞭挞。1883年,总统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其主要条款包括:第一,文官必须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第二,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第三,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同时又规定:在联邦政府内建立主管文官事务的文官委员会。

—摘自石庆环《美国联邦政府治理腐败研究:从1883年《彭德尔顿法》的视角观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美国腐败严重的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彭德尔顿法》颁布的意义。

2018-09-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9届高三信息化试点班入学测试文科综合之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

——董煟《救荒全书》

材料二   平时在社会福利上,宋代所贯彻的,是超过现代所谓的“由摇篮到坟墓”,而是“由胎养到祭祀”。所谓“由胎养”,主要是指慈幼,在这方面,首为仁宗于嘉佑二年(1057年)修胎养令,规定凡下户怀妊而不能自存者,以粟颁赐之……宝祐四年(1257年),始令“天下诸州建慈幼局”……事实上,除上前述慈幼局外,养老之居养院或养济院亦肩负育幼任务,且养至十五岁并免费入学……除官养孤贫小儿得以入学外,两宋州县普置学田以助学……对于有病贫民,宋代亦提供福利,仁宗在位时,哀痛者乏良药,为颁庆历善救方,知云安军王端请官为给钱和药予民,逆行于天下……关于贫民之收养,设有专门机构,唐代有悲田院,宋因其旧于京师置东西福田院,以禀老疾孤穷丐者……至于漏泽园,是由政府提供公地,“埋瘗无主死人……每年三元春冬醮记”。南渡后仍维持此制。这种由“胎养到祭祀”的福利,虽比当代福利国家所提供的涵益较广,但却主要是选择性,局限于贫而无告者之特殊对象。不过,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南宋时,这种互助由宗族扩及乡党,这可从朱熹所提倡的社仓看出。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英国走到“福利国家”这一步经历了漫长的路。16世纪,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建立“济贫制度”。济贫制度以教区为单位实行救济,每个人都要交纳济贫税,结果是穷人交钱养活穷人,其实质是“劫穷济穷”。但济贫制度为社会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由不幸和灾难造成的困境不致导致最糟的后果。工业革命以后,自由放任思想甚嚣尘上,济贫制度受到动摇,劳动者暴露在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下,随时面临着生老病死的威胁。由此造成的社会后果是十分明显的,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孕育着深刻的危机。1911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目的就在于缓解这种危机。但这时采取的做法是互助式的,尽管国家出面组织了社会保障,具体操作者却是各种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合作社、互助会等等,而且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很小,只包括若干行业中的工资劳动者。1946年的《国民保险法》才把覆盖面扩大到全体国民,并且由国家具体操作,承担社会保障的一切责任。正因为如此,这样一个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钱乘旦、徐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宋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三,比较中国宋代和英国福利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指出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宋代和英国福利制度建设留给你的主要启示。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统治者为了利用法律为其专制统治服务,在其统治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普法措施。普法教育的内容及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对具体法律条文的讲解、宣传。明朝正式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每年正月、十月或逢节日时,有关官署与学官召集士大夫之老者到学校讲读律令。《大明律令》等法律法规成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二是定期宣讲圣谕。宣讲圣谕一般在乡约所举行,圣谕内容主要是明太祖所发布的圣谕六条,即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无作非为。三是讲读《大诰》。《大诰》是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间,采集官民犯罪而经御笔批示处理之具体案例。朱元璋要求“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并要求“皆颁学宫以课士,里置塾师教之”。《大诰》由此成为全国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科举考试从中出题。

——摘编自季林、张玉军《明朝的“普法教育”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普法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朝“普法教育”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材料一:《汉书》记载西汉的赋税制度说:“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旧仪》记载:民年(龄)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民年七至十四岁出口赋钱,……”《文献通考》中说:汉凡二十三以上为正卒(正式兵员),每一岁当给郡长官一月之役。其不投者。为钱二千入于官,以雇庸者(代替服役的人)

材料二:康熙说:“致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于是在1712年,他以康熙五十年丁册为准,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后“勿增勿减,额”。……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划一的赋役制度。……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

——摘自《清代赋税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赋税制度改革的原因,并概括汉代赋税制度的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较,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赋税制度改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隋朝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及其原因。

(2)谈谈清末保甲制最终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对当今乡村稳定和发展的借鉴意义。

2018-05-1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材料一: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不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其中的“养之”,即优待和栽培人才。“饶之以财,约之以礼,或之以法”。……“任之”,即任用人才。任用之道,关键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任人唯德。

—武玉环《王安石变法失败错在用人》

材料二: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文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就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教学与自热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技育改革法令……《学制》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校育。《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宣扬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认为学术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不知学问为何物”。大力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新编日本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养之”和“任之”的特点

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教育改革在内容和对象方面的变化。

(4)练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与改革关系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对新政的作用与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新政的积极意义相当明显。清廷覆灭了,也不能说新政全部失败了,且不说经济建设、司法制度、社会习俗、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即使是预备立完宪没有走完全程,也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另一面,也不能说,假如不发生革命,让新政继续下去,中国近代转型就会更加顺利。因为,革命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正是一部分新政刺激的结果,是新政无法继续走下去的结果。

——摘编自《熊月之谈清术新政与危机的纠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革命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正是一部分新政刺激的结果”的理解

2018-03-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经历了巨大而且快速的经济与社会变迁。……随着大规模移民的涌入,城市住房条件恶化,公共卫生状况今人担忧,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攸关公众健康的服务面临极大挑战,医疗保险这一话题首次进入美国公众舆论。1912年,美国劳工立法联合会开始着手调查工人的伤病问题,并决定起草强制医保法案,希望从州的层面向联邦层面过渡。
材料二 在美国劳工立法联合会推动下,1916~1919年强制医保四次进入纽约州立法程序。然而出乎其意料的是……强制医保法案引发了企业、保险业以及职业医师团体的联合反对,企业反对承担更多费用,保险业担心强制医保对本行业造成冲击,医学会则不满医师收入减少,因此采取各种措施阻挠法案通过。恰逢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激烈碰撞之时,为反对者提供了政治借口……而同一时期发生的战争和红色恐慌进一步激化了矛盾,促使强制医保的反对者更加强烈地发起攻击。最终医保计划在反对声中以失败告终。

——李文硕《进步运动时代美国的医保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强制医保法案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指出纽约州强制医保法案失败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医疗改革的认识。
2018-01-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