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提出“以学校为今日先务”,在徽宗支持下,兴学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史称“崇宁兴学”。朝廷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规定,一是扩大太学规模,外舍生定员三千人,内舍生定员六百人,上舍生定员二百人,均比元丰(宋神宗年号之一)时扩充一倍。二是普遍设立地方官学。崇宁三年(1104年),诏诸路州军未置学处并置学,各州县除了高等程度的儒学外,还要办初等程度的小学。三是创立多种专门学校,除原有太学外增添培养皇室宗亲的宗学、培养天文历法人才的天文学、培养医生的医学、培养将士的武学、学习数学的算学、学习法律的律学、学习书法的书学、学习绘画的画学等,其种类之多,历代绝无仅有。四是全面实施“三合法”,停止科举,通过学校取士。“崇宁兴学”在文化教育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深深影响了明清两代的教育制度。

——摘编自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概括“崇宁兴学”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崇宁兴学”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甲午战争后,民族振兴思潮勃然高涨,而“商战不如学战”,因此启蒙主义者将实现民族振兴的希望寄托在语言文字改革上,提出改革方案的卢赣章就是从便于民众学习新知识的角度提倡语言文字改革的。19世纪末期,自经世致用思潮兴盛以来,语言文字工具化的呼声不断高涨,大量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认为“言文一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他们着眼于“农夫贩竖”“妇人孺子”,将文字作为学知识、开民智的首要工具。晚清时期,部分学者根据西方文字符号编写《一目了然初阶》《无师自通切音官话字书》等著作,掀起了语言文字切音化改革浪潮,有些著作销量甚至达到数十万册。

——摘编自汪林茂《清末文字改革:民族主义与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语言文字切音化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语言文字切音化改革的历史作用。
2021-08-1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金)章宗朝(公元11891208年),黄河曾三次决口,明昌五年(1194年)八月,黄河阳武故堤决堤后,章宗命参知政事马琪、香持国行省事,节制沿河数路之州县官员征发赋役,全力治河。明昌六年四月修河防毕,行省罢。为解决女真人户的贫困这一难题,承安五年(1200年)九月,章宗以枢密使宗浩、礼部尚书贾兹佩金符行省山东等路括地。这种做法是女真统治者以国家的强制手段,把民地括为官地,以满足女真猛安谋克户对土地的需求。泰和三年(1203年),蒙古边衅又起,金廷以尚书右垂相宗浩行省泰州主持修筑东北路界壕。九月,宗浩还朝,行省罢。泰和年间,为指挥对宋作战,又设置了汁京等行省。这4处行省在军事前线可便宜行事,指挥具体军事运作,很好地完成了军事使命。卫绍王与宣宗迁都汁京前所设行省中,出现了像西京行省、中都行省这样具有地方性特征的行省,是行省设置的新现象。

——摘编自杨清华《金朝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金章宗设置行省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章宗设置行省的影响。
2021-04-23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铁路在引进之初,晚清政府并未直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颁布《国有铁路管理局编制通则》,在已成的营业路设立管理局,使地方路政渐趋一致。至20世纪20年代我国铁路中枢机构已基本完备,中央由交通部路政司统管全国路权。192811月国民政府宣布整理国民经济,振兴实业,秉承孙中山“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的“遗教”,铁道部正式挂牌成立,并设立直辖管理局或管理委员会对地方路局进行管理。国民政府时期是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不仅铁路里程有了较快增长,而且铁路运营的效率也有提升,管理制度也基本上成形。

——摘编自黄华平《近代中国铁路管理机关的沿革史》


(1)根据材料,概括民国政府铁路管理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政府铁路管理改革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初的俄国,地主的大田庄仍是封建制度的基础,俄罗斯文明象征之一的古老的村社普遍存在,农民继续受到掠夺并走向破产。助荡与危机定:19067月,斯托雷平出任大隆会议主席。他主张在强权领导下与专统相结合进行改革,走谨慎的变革之路。他将最大的热情投向村杜的土地,推动颁布了(《关于农民土地所有制若干规定的变更与补充》的法令,规定农民有权从村社分离出来,有权使份地成为私产并允许出售。1911611日,又公布《土地规划条侧》,规定农民的份地自动变为私产。斯托雷平改革使200多万农户退出村社,建立“单独的农庄经济”,其中大多数退社贫苦农民由手缺乏农具和资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改革收到了经济上的奇效,俄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但村社依旧残存,直至苏联全盘集体化为止。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托雷平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斯托雷平改革。
2021-09-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使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求,亚历山大二世在司法制度方面也推行了一些改革。改革之后的司法机构不再是行政官僚机构的一部分,而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司法程序具有公开性和口头性的特征,而不是以前的官僚性秘密。当事人可以在法庭上进行陈述并取得足够的法律援助。新的律师阶层产生了,所有俄罗斯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且受到一样的对待。几乎一夜之间世界上最差的俄国司法制度变成了文明世界里最好的一种。尽管还存有局限,但就改革的长远意义而言,现代公正代替了专政和混乱。作为公众利益的核心机构,法庭享有了比在一般情况下俄国所允许的更大的表达意见的自由。

——摘编自【美】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


(1)据材料归纳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运用唯物史观有关观点解释农奴制改革与司法改革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司法改革对俄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1-03-02更新 | 144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28年,帝国主义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和扶植国民党反革命政权,决定作出有限的让步。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从巩固反动统治和扩大财源出发,便利用这一时机,于1927年宣告关税自主,并于1928年12月7日颁布“海关进口税则”。1929年2月1日该税则正式实行,这就是所谓第一个“国定税则”,1930年12月29日,国民党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再经协议,颁布第二个“国定税则”。以后又在1933年、1934年分别颁布第三、第四个“国定税则”,由十二级税率改为十四级税率,税率也改为5%至80%……1929年国民党政府关税收入为2.75亿元,1934年增至3.82亿元,关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百分比由1928年的41%,增加为1932年的51.75%。

国民党政府虽然提高了进口税率,但不是关税自主……如1929年的第一个“国定税则”因与日本帝国主义利益有抵触,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刁难,直到满足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日本帝国主义才同意与中国签约。1933年“国定税则”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反对,仅实施一年就夭折了。

——摘编自郭庠林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简明教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从1928年开始国民党政府推行关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上述国民党政府所推行的关税改革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历史上的改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021-07-0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黑死病之后的一百多年里,鼠疫在英国基本销声匿迹。但是到了16-17世纪,鼠疫又开始暴发,并呈现出频发态势。据统计,1499-1500年、1517-1518年、1563年、1577年、1603-1604年、1664-1666年,英国都曾发生过不同规模的鼠疫。鼠疫频发除了大量人口死亡外,还造成了经济崩坏、社会失序、道德沦丧等问题。面对鼠疫,以巫术魔法为主的民间医学与以古希腊罗马医学为主的正统医学,几乎一筹莫展。传统上以教会为主的应对机制,也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王国政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应对鼠疫的责任,由国家主导应对疫病,亦即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逐渐拉开帷幕。

——摘编自邹翔《16-17世纪英国鼠疫与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雏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雏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16-17世纪英国对鼠疫的应对机制建立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该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神宗上台后,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掀起了“熙宁兴学”改革运动,促进了北宋的教育改革。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就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救、养、取、任”四项纲领,为“熙宁兴学”奠定基础。神宗年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在皇命亲自干预下,用“三舍法”取士取代科举取士,学行卓优者可直接做官,还颁布了新的官方考试、讲经标准照宁六年(1073年),王安石设立经议局,并亲自主持撰修三经义,即《诗》《书》《周》礼。熙宁六年(1073年),在太医院的基上,又设置专门的医学;分为方脉科、针灸科、肠科等项目培养专门人才。“康宁兴学”期间,中央政府还在地方设置学官负责地方各级教育,规定地方官不得干涉,普设学田,扩充地方学校经费来源,促进州县学的长远发展。

——摘编自师克谦《从“王安石变法”探予北宋教育改革的轨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熙宁兴学”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節析“熙宁兴学”对北宋教育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侵华前,太行地区手工业较发达,各地就地取材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如造纸、熬盐、采药、酿造、陶瓷、皮革、丝织、草帽、竹业等,几乎遍布太行区各县。抗战爆发后,日伪严密的经济封锁和残酷的军事扫荡使太行抗日根据地手工业种类减少、规模缩小,无法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中共在根据地开始推行互助组、合作社这种新的生产模式,重新整合劳力资源;对有重大发明及创新者提出表扬并予以奖励,举办生产展览会宣传技术创新,将手工业工人、技术人员组队研究技术改进。采用公私联营、开办训练班、奖励劳动英雄的方式以提高群众生产能力和生产积极性。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手工业发展。

——摘编自岳谦厚、赵智荣《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手工业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行根据地手工业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行根据地手工业改革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