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使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求,亚历山大二世在司法制度方面也推行了一些改革。改革之后的司法机构不再是行政官僚机构的一部分,而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司法程序具有公开性和口头性的特征,而不是以前的官僚性秘密。当事人可以在法庭上进行陈述并取得足够的法律援助。新的律师阶层产生了,所有俄罗斯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且受到一样的对待。几乎一夜之间世界上最差的俄国司法制度变成了文明世界里最好的一种。尽管还存有局限,但就改革的长远意义而言,现代公正代替了专政和混乱。作为公众利益的核心机构,法庭享有了比在一般情况下俄国所允许的更大的表达意见的自由。

——摘编自【美】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


(1)据材料归纳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运用唯物史观有关观点解释农奴制改革与司法改革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司法改革对俄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1-03-02更新 | 144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国自1725年彼得一世死后的37年中,国家行政管理一片混乱,京都显贵们经常发生争权夺利的斗争。在女皇当政的最初八年中,仅俄国中部地区的农民暴动就有40次之多……“国库里没有钱,军队已8个月领不到薪俸。船只不加修理,堡垒在崩坏”。因此女皇急需进行开明专制改革……早在启蒙运动前期,伏尔泰、狄德罗等就提出了开明专制的主张,尽管这些主张并不完全符合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心愿,但它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社会潮流,更何况普奥两国君主早就开始实行开明专制并陆续开展改革,已取得不小成效。

——摘编自陈利今《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异议》

材料二   176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下诏,把寺院、教堂和高级僧侣的世袭领地收归国有,进行教产还俗。她在1775年发布的一项敕令中宣布工商业自由,商人、城市居民可自由经营工商业。她还指令政府同许多国家签订了通商条约……在经济上给贵族以倾斜,把大量的农奴、土地和巨款赐予他们。1785年颁布的诏书,把贵族的特权发展到顶峰……她首次建立了用新式枪装备起来的猎步兵。1763年开始设炮兵团。她还积极倡导翻译外国书籍,聘请西欧著名学者到俄国工作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摘编自谭建华《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新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叶卡特琳娜二世实行“开明专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叶卡特琳娜二世“开明专制”的特点并揭示其实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提出“以学校为今日先务”,在徽宗支持下,兴学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史称“崇宁兴学”。朝廷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规定,一是扩大太学规模,外舍生定员三千人,内舍生定员六百人,上舍生定员二百人,均比元丰(宋神宗年号之一)时扩充一倍。二是普遍设立地方官学。崇宁三年(1104年),诏诸路州军未置学处并置学,各州县除了高等程度的儒学外,还要办初等程度的小学。三是创立多种专门学校,除原有太学外增添培养皇室宗亲的宗学、培养天文历法人才的天文学、培养医生的医学、培养将士的武学、学习数学的算学、学习法律的律学、学习书法的书学、学习绘画的画学等,其种类之多,历代绝无仅有。四是全面实施“三合法”,停止科举,通过学校取士。“崇宁兴学”在文化教育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深深影响了明清两代的教育制度。

——摘编自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概括“崇宁兴学”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崇宁兴学”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甲午战争后,民族振兴思潮勃然高涨,而“商战不如学战”,因此启蒙主义者将实现民族振兴的希望寄托在语言文字改革上,提出改革方案的卢赣章就是从便于民众学习新知识的角度提倡语言文字改革的。19世纪末期,自经世致用思潮兴盛以来,语言文字工具化的呼声不断高涨,大量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认为“言文一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他们着眼于“农夫贩竖”“妇人孺子”,将文字作为学知识、开民智的首要工具。晚清时期,部分学者根据西方文字符号编写《一目了然初阶》《无师自通切音官话字书》等著作,掀起了语言文字切音化改革浪潮,有些著作销量甚至达到数十万册。

——摘编自汪林茂《清末文字改革:民族主义与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语言文字切音化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语言文字切音化改革的历史作用。
2021-08-1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初的俄国,地主的大田庄仍是封建制度的基础,俄罗斯文明象征之一的古老的村社普遍存在,农民继续受到掠夺并走向破产。助荡与危机定:19067月,斯托雷平出任大隆会议主席。他主张在强权领导下与专统相结合进行改革,走谨慎的变革之路。他将最大的热情投向村杜的土地,推动颁布了(《关于农民土地所有制若干规定的变更与补充》的法令,规定农民有权从村社分离出来,有权使份地成为私产并允许出售。1911611日,又公布《土地规划条侧》,规定农民的份地自动变为私产。斯托雷平改革使200多万农户退出村社,建立“单独的农庄经济”,其中大多数退社贫苦农民由手缺乏农具和资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改革收到了经济上的奇效,俄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但村社依旧残存,直至苏联全盘集体化为止。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托雷平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斯托雷平改革。
2021-09-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侵华前,太行地区手工业较发达,各地就地取材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如造纸、熬盐、采药、酿造、陶瓷、皮革、丝织、草帽、竹业等,几乎遍布太行区各县。抗战爆发后,日伪严密的经济封锁和残酷的军事扫荡使太行抗日根据地手工业种类减少、规模缩小,无法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中共在根据地开始推行互助组、合作社这种新的生产模式,重新整合劳力资源;对有重大发明及创新者提出表扬并予以奖励,举办生产展览会宣传技术创新,将手工业工人、技术人员组队研究技术改进。采用公私联营、开办训练班、奖励劳动英雄的方式以提高群众生产能力和生产积极性。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手工业发展。

——摘编自岳谦厚、赵智荣《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手工业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行根据地手工业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行根据地手工业改革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后,为减轻企业办社会的历史负担,行业企业纷纷与职业教育脱钩。研究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06年,我国企业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机构逐年减少,从2850所降至520所。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务院提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从2006年开始,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全面展开。订单班、大师工作室、引企入校、现代学徒制、共建实训基地……各种能够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的合作模式开花结果,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大大扩充。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项目课程、基于岗位能力要求开发课程……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开始在本土落地生根。校企合作,不再简单地理解为到企业实习,而是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到评价的一系列深度参与。

——摘编自高靓《新中国70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锻造大国工匠奠基中国制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因。
2021-04-1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铁路在引进之初,晚清政府并未直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颁布《国有铁路管理局编制通则》,在已成的营业路设立管理局,使地方路政渐趋一致。至20世纪20年代我国铁路中枢机构已基本完备,中央由交通部路政司统管全国路权。192811月国民政府宣布整理国民经济,振兴实业,秉承孙中山“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的“遗教”,铁道部正式挂牌成立,并设立直辖管理局或管理委员会对地方路局进行管理。国民政府时期是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不仅铁路里程有了较快增长,而且铁路运营的效率也有提升,管理制度也基本上成形。

——摘编自黄华平《近代中国铁路管理机关的沿革史》


(1)根据材料,概括民国政府铁路管理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政府铁路管理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138年,金熙宗改年号为天眷。天眷年间,金熙宗对金朝中央的制度做了进一步改革,呈现出新的面貌,即宫制的确定——金熙宗颁布新的官制和“换官”的规定。所谓“换官”,就是原来女真和辽、宋的官职,依照新制统一换授。金熙宗时确立的这一整套烦琐的官制,大体上都是依照辽、宋旧制,全面地采用了汉官制度。……同时增设平章政事和参知政事官。官员的增设,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建都城,定礼仪……造新文字——金太祖时,完颜希尹参考契丹、汉字造女真字。金熙宗时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不仅进一步显示出采纳辽、宋旧制和接受汉文化的趋向,而且清楚表明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皇权统治。这次改革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的皇权统治,也加强了女真改革派和汉人官员的地位。

——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天眷新制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天眷新制的影响。
2021-05-2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忽辛是元朝回族著名的政治家,于1284年被授予云南诸路转运使。 1297年改任云南行省右丞,开始主政云南行省。此时云南行者内有梁王、云南王等宗室“诸王”,他们在食邑和王府管辖范困内有绝对权力,不受行省约来,广占良田和资源,使得民众“室无宁居”,而各王府的开支完全由行省承担。在行省左丞刘正的协助下,忽辛去掉梁王府“宿卫”的三分之二, 把他们重新编为民户,负担行省的徭役,同时按照军队的花名册,查实军需仓库所在地,分批支给军粮,禁绝官吏舞弊现象。忽辛还下令云南各府州县遍立庙学,选文学之士为教官,因此“文风大兴”。针时云南地方势力强大的现实,他不拘泥于成规。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关系,处决了暗中勾结外贼的马龙州土酋,劝服广南头人沙奴诚心归顺朝廷。总之, “一切病民之政,悉革而新之”。

——摘编自曹相 《元朝回族政治家忽辛在云南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忽辛治理云南的主要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忽辛治理云南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