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7月,张之洞上呈《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西法十一条折》和以前上呈的两折并称为《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张之洞建议在京设一农政大臣,专门负责考求督课农务,在农政衡门内部设京师农务大学校,多翻译西国农书,并提出了修农书的四条办法∶一是劝农学学生赴日本或欧洲农务学堂学习,学成回国充各省农务局办事人员。二是劝官绅将农学诸书广为翻译刊刻,分发各州县,每县设一劝农局,邀集绅董讲求谷果、桑棉、林木、畜牧等事,因地制宜种养,种养的法者给奖,地方官不得举办农政者,照溺职例参革。三是导乡愚,即购办新种子器械,先办试验场,然后发给全省,令民间试办,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次第推行。四是垦荒缓赋税,即鼓励开垦山地、海滩地、州地,种植林木、杂粮,悉听其便,不必强令开作稻田,以开辟地利。十年之内,概免厘税。

——摘编自黎仁凯《张之洞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归纳张之洞农政改革的基本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张之洞农政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3月到1939年年底,日年先后向陕甘宁边区河防阵地发动大小进攻23次,并通过“三光”政策和经济封锁来摧毁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势力还加紧了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国民政府下拨的军饷在“皖南事变”后完全停发并断绝了一切外援。据统计,19401943年,陕甘宁边区累计106个县发生了自然灾害,灾害发生频率高达87.7%,灾荒和战争导致大量移民和难民涌入,粮食消耗量严重超出了边区物资与财政供给保障的正常水平。鉴于此,边区政府为解决边区财政困难、巩固红色政权直至保障抗战取得最终胜利,推行了生产节约运动。

——摘编自张丽娟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节约运动》

材料二   19561月,中央政治局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确立“勤俭办社”的基本原则,19569月,刘少奇在党的八大报告申发出“在一切企业中,在一切国家机关中,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都必须继续提倡节约”的号召。此后,《人民日报》在《勤俭办企业》的社论中又指出:目前“我们却把企业办得很铺张,把许多钱花在不必要的地方,群众一定会不满意我们的”。1957年,全国第一次职工家属代表会议也确定全国职工家属勤俭持家的基本任务,要求职工家庭要以勤俭持家的精神来搞好家务。新中国发动的生产节约运动,对于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保证实现我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摘编自王传利《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节约运动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发起生产节约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发起的生产节约运动的表现及其影响。
2021-12-03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12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西方财政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达到了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无疑有助于该时期税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鉴于孙中山在国民党中的崇高地位,南京政府至少在表面上必须奉民生主义为治国的经济纲领。而民生主义的精就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这两者都涉及税制改革。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经过多方筹划,终于决定自193111日起,裁撤厘金。为弥补损失,财政部仿照西方国家成例,就国内工业产品开征货物统税。19305月,南京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关税协定》,国民政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基本上取得了关税自主权。关税自主后,南京国民政府对进出口税则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南京政府对税制改革的重视,激发了学术界探讨税制改革问题的热情;学术界在税收领域里的研究,不少是围绕官方在税制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以展开的。

——摘编自夏国祥《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研究》


(1)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税制改革的原因。
(2)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税制改革的影响。
2021-10-2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2届高三10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政府于1898年,以“农为本,以工商为用”,应“亟宜振兴”之由,在北京设立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农业管理机构——农工商总局,又责令通商口岸及产茶省份各督抚,迅速筹议开办茶务学堂。户部批准茶商和商部部长盛宣怀减免茶税请求,规定茶税为值百抽五。在地方,湖广总督张之洞行文湖北产茶各州县,劝谕茶农讲求采制各法,“栽种必明化学,焙制又须机器”。在汉口创办两湖制茶公司,仿印度焙制之法,采用机器制茶。同时设学堂,立方言学、商务学两科,招收茶商子弟聪慧学生50名,“专习各国语言文字及讲求商务”,以振兴茶业训练人才。一些茶商主动引进机器制茶。福州茶商,到印度学习考察后,“效法西伦者”归用机器焙制,出口四万箱,获利甚厚。”汉口茶商也购置并试用了焙茶机器,效果不错,“即因雨沾淫之茶亦可制以出售,不特色、香、味并美。”

——摘自杨木庆、周晓光《十九世纪中国茶业改良与振兴思潮探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中国茶业改良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茶业改良的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力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国家要求严守12000万公顷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300多万公顷。国家划定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功能区6000万公顷,大豆,油菜籽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近1500万公顷加强建设东北稻谷,玉米,大豆优势产业带,形成黄淮海平原小麦,专用玉米和高蛋白大豆规模生产优势区。各级政好大力研发和推广科学施肥,节水灌既、绿色防控等技术,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达到38.8%,37.8%,病虫草害损失率大幅降低,国家还搭建了规范统一的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形成以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为中心,省(区,市)粮食交易平台为支撑的国家粮食交易体系。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粮食安全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粮食安全改革的影响。
2021-12-16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年以后,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许多涉及地方自治的法规,如《县组织法》等。根据这些法规,各县纷纷实行地方自治,建立区和乡镇自治组织。到1934年底,各省基本完成了所属各县划分自治区和乡镇区域的工作,并召集乡镇居民大会选举正副乡长、镇长和成立乡镇自治公所。各级自治组织应办理的自治事务包括户口调查、建筑公共设施、办理保卫等,范围极其广泛。地方自治的经费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为公产公款和公营业,二为政府拨给和补助,三为特别捐。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乡镇组织所需的经费多是就地摊派,这就使“规定的不能行之于事实”,多数地方的自治组织不能行使各自的职权。另外,自治官办的情形与孙中山“将地方上的事情,让本地方人民自己去治”的地方自治构想也背道而驰。

——摘编自赵如珩《怎样实施地方自治》等


(1)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自治措施。
(2)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自治措施。
2021-12-1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10月阶段训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开皇三年(583年)十二月,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以天下州郡过多,请罢郡。其表日:“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县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万数,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少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觉得切中时弊,操作性亦比较强,遂下令罢天下郡政府。《通典·州郡一》中记载,隋文帝快刀斩乱麻,一下子撤销了全国所有的郡级政府的建制,从而把过去的州、郡、县三级政府的体系,改成了州、县两级政府的格局。此时,全国共有1255个县。

——宋亚平《隋代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代地方行政体系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代地方行政体系改革对封建统治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振兴安史之乱后陷于极度困境的国家财政,整顿濒于崩溃的唐王朝经济,刘晏着手经济改革。漕运改强制的劳役制为雇佣劳动制。盐政改官收、官销的官营专卖制度为民产、官收、商运、商销的以民营为主的产销制度。在不产盐、且距产盐区遥远的边荒地带和一般盐商不愿去的地方,由国家运一部分盐贮于这些地区,以低于市场价格销售给老百姓,以防止少数盐商抬高盐价,获取暴利。刘晏坚持“以养民为先”“富其国而不劳于民”的思想原则,对户税和地税进行全面改革。他下令降低税率减轻税负,并把纳税时间分为夏秋两季。

——摘编自周道生《论刘晏的经济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刘晏经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晏经济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融入世界经济与贸易的过程中,知识产权法律的现代化是基本要求。洪仁玕著《资政新篇》便提出兴专利之利。1882年郑观应为其上海机器织布局申请纺纱织布新技术专利,获光绪帝御批10年专利保护,为近代第一件专利。维新运动中光绪帝所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利法。

新中国成立后,为配合计划体制,一度忽视知识产权制度,以奖励制度激励科技与文化创新,但收效甚微。1978年改革开放,知识产权制度勃兴。1980年、1985年中国专利局和国家版权局相继成立。1982年《商标法》、1984年《专利法》、1990年《著作权法》等相继出台,同时《著作权法》的制定参照了若干国际惯例,我国也于1980年加入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4年加入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实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更需要促进国际国内创新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发展的知识产权贸易。

——摘编自易继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知识产权体制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知识产权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的改革变法从浅层次到深层次、低层次到高层次,再到全面系统的展开,沿着“更法”(整顿旧法,革除弊政)到“借法”(效法西方,变计),再到“变成法”(变革陈旧的法令制度),直到“改中法为西法”(改弦更张,建立新制度、新国家)的轨迹向前推进。封建专制制度的堤坝一旦动摇溃决,洪流就一泻千里,不可阻挡。洋务新政动摇了根基,戊戌维新变法打开了缺口,清末变法新政(推行新政)和立宪运动(政体改革)与民主革命潮流汇合,这个堤坝也就彻底崩溃。

——摘编自徐松荣《晚清改革:从“借法”到“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历次改革变法的总体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不能拯救晚清政府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