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出现了女子实业学堂。上海女子中西医学校明确其宗旨为:“贯通中西各科医,而专重女科,使女子之病,皆由女医诊治。”上海速成女工师范传习所手工分绒线、针黹、织造车造4种,分别开设不同课程;上海女子蚕业学堂的章程规定:“每学期之考试成绩,品行优劣,及实习之勤惰,于放假时发报告纸,送家放察阅,凡有事告假,须有家族信据方准”;扬州女工传习所规定其招生条件:身家清白、心性灵敏、体格强健,年在816岁女工;上海女子中西医学校规定,考试时“聘请中西著名医生莅院,按照科学考试,合格者给子文凭,准其行医。

——摘自王秀霞《理论导刊: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2006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女子职业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女子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
2021-12-29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初,并无食盐专卖制度。安禄山起兵后,国用和军需告急。乾元元年(758年)第五琦始创食盐专卖法,开启了唐朝食盐专卖的先河。食盐专卖的方法是:“在产盐区,设立盐院官吏,实行官买官卖;……盐户只能把盐卖给盐院,不得出售给私人,否则按盗卖罪进行处罚。”天宝、至德年间,食盐的市场价是每斗十钱,“及(第五)琦为诸州盐铁使,尽榷(专卖)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摘编自俞钢《论唐中叶第五琦的经济措施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五琦食盐专卖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五琦实行食盐专卖法的主要影响。
2021-10-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武周政权建立后,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初以来行之有效的大政方针,有因有革,所谓“不改旧物,天下惟新”。武则天主持朝政规定州县境内,“垦辟田畴,整修水利”,使民“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则必加以惩罚。她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给人足,则国自安焉”。此外,武则天还积极向边远地区推行屯田、营田,注意兴修水利,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在户数增长上,从永徽时的三百八十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武则天以女主君临天下,移风易俗,使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对以往的清规戒律和一些陋习进行了改革。如在服饰上,规定妇女出行,不必著幕罗,戴帷帽即可。凡大朝会,妇女可以与百官杂处,鼓励妇女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引进妇女参与朝政,如令上官婉儿“内掌诏命……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则天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武则天改革举措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墨西哥全国大地产的数目由18104944个增加到1930年的15500个。大批失地的印第安农民不得不受雇于封建大庄园,他们所得工资日益减少,从而沦为债役农遭受庄园主奴役。1912年时美国资本垄断着墨西哥78%矿场,72%冶金业和68%的橡胶生产。1929年英美两国投资占墨西哥石油工业总投资额的90%以上。进出口总额由19299.72亿降为4.85亿。但是在外国资本的刺激下,墨西哥的民族资本在轻工业、食品工业和加工工业中的投资额不断增加。193410月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从此开始了他的改革。主要措施是:一、无地或少地农民可通过申请领取相应的土地,所分土地多取自临近庄园和公地。二、1938年宣布将17家英美石油公司收归国有。三、公立小学由19358千多所增至1940年的1万多所,中学由193549所增至1940116所。

——摘编自喻继如《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卡德纳斯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德纳斯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1-06-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宋初建,“大河之南,连亘数十州之地,城覆民屠,不可胜计”,其不耕之田,千里相望,流移之民,非朝夕可还。高宗被金军追击,又遇叛将乱民之变,只能组织军队抵抗。绍兴三年,军费开支与中央行政费用每年至少达到七千余万缗,而各州郡又往往将上供钱物擅自“便宜截用”,在皇帝行宫附近甚至要派尚书户部的主要官员去调发军食。为此,高宗推行了经总制钱、月桩钱等措施。经总制钱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新增税收,二是将原来属于地方财政的收入收归中央。世忠驻军建康(今南京),宰相吕颐浩等令江东漕臣每月桩积钱士万缗起发供军。后来浙江、湖南等路都有月桩钱。南宋罢兵后,月桩钱继续保留,只是略做削减而已。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高宗财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高宗财政改革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文帝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优待重用老臣,封陈平和周勃分别为左右丞相,大力安抚刘氏宗室、诸侯,使他们承认文帝的统治,把自己亲信安插在中央要害部门,这样就协调了三部分人的关系,从而为“文景之治”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文帝非常重视法律制度建设,废除了汉律中沿袭秦律而来的如肉刑、株连刑等“不正之法”。此外,文帝继续“与民休息”,田租从“十五税一”减到“三十税一”,再到“除田之租税”,徭役也减为“三年而一事”。汉文帝还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很快就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针对南越、匈奴等边境少数民族问题,汉文帝与南越谋求和平,使其在不改变其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设置属国,接受汉朝统治;而对匈奴则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一方面积极和亲,另一方面加强防守,令匈奴无隙可乘。

——摘编自艾声《汉文帝与“文景之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文帝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材料前秦苻坚当政时极力拉拢汉族地主,在王猛协助下,实行了一系列政策。苻坚首先整顿吏治,“拔幽滞,显贤才”,提拔了一大批汉族地主分子。在苻坚支持下,王猛在十数天内便杀掉不法贵强豪二十余人,结果“百僚震肃,素右屏气”。针对关中少雨易旱,苻坚下令推广先进的区种技术,还在当地大兴水利,使北方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苻坚废止胡汉分治,强调“黎元应抚,夷狄应和”。他曾严惩袭扰匈奴部民的大将军,还遣使在戎夷部落中劝课农桑。苻坚下令恢复了太学及地方学校,使公卿子弟入学受业,成绩优秀者,予以放表授官,对不通经的官吏则予以罢遣。史载当时“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贾贩于道”。社会经济情况比过去有很大改善。

——摘编自詹子庆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苻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苻坚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代时期,兵戈扰攘不息,天下纷乱动荡,生民倒悬,经济残破。951年继位的后周太祝威顺应时势,致力于整顿内政,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他把豪强所占营田“便赐逐户,充为永业”,牛犊并赐本户官中永不收系”,废除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针对“恣意用法”的习气,他要求官员“须据罪断遣,除准敕勘及合奏外,其余不得便将拟案据闻”后周太祖对地方官吏的职责做出明确的划分,严令其各守其职,不得凭军权指挥一切,“州府不得差监征军将下县”,州县长官须先差散从亲事官等,以塞州府私交党羽、上下相瞒之路径。后周太祖被后人誉为“五代的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其改革“期月而弊政皆除,逾岁而群情大服”。

——摘编自曾育荣《后周太祖郭威内政改革琐论》


(1)根据材料,概括后周太祖内政改革的背景及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周太祖内政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材料秦穆公时期,地处西方的秦国在和其他诸侯国及戎狄的斗争中的劣势愈益明显。三家分晋后,魏对秦的威胁最为严重,于是秦国推行兵制改革。在征兵制度方面,秦国男子达到23岁以后均需服兵役。作为中央的常备兵,在地方接受严格训练,并承担戍守首都的任务。除郡县普遍征兵制外,秦国还实行了募兵制,所招募士兵均经过一定考选,并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战斗力较强。同时,在秦军之中还有少量的被充军的刑徒、贱民、被征服的戎人及小官吏。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兵制改革,秦军数量最多时达到帝甲之士百万,车千乘,骑万匹,大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面对秦的强大,魏不敢再把它视为戎狄,公元前335,魏惠王与秦孝公在杜平(今陕西澄城东)相会,从此结束了中原各国长期以来不同秦会盟的局面。

——摘编自张利《浅谈秦国军事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兵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国兵制改革的特点和作用。
2021-05-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材料  1901年初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4月清政府设督办政务处,行政制度的实质性变革拉开帷幕。在中央,首先裁汰了各衙门的胥吏差役,停止捐纳买官,撤通政使司;在地方,裁撤了河东河道总督和云南、湖北、广东三省巡抚,以及“徒有虚名”的漕运总督。与此同时,又创设了若干新机构、旧机构改组为新机构,如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6年,清政府宣布“筹备立宪”,草案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峙的原则,要求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司立法之责;裁汰军机处和旧内阁,设十一部,掌行政之事;而“司法之权则专属法部”。这一草案的提出遭到守旧势力的拼死反对,最终基于对君上大权和皇亲贵胄特权的考虑,只增设“资政院”以“博采群言”,设“审计院”以“核查经费”,其余一概“毋庸更改”。1911年五月,在清政府行将崩溃之际,宣布“组织内阁”,内阁由皇帝任命的国务大臣组成。在厘定中央官制体系后,清政府企图通过改革地方行政制度“裁抑督抚之权限”,将“财政及兵马之事权,悉收回于中央政府”,遭到大部分督抚的反对,收效殊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官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新政的官制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