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南教育在宋代出现了第一个发展的高潮,书院、官学、私学成为宋代湖南3种主要的教育形式。湖南则是书院教育发展之重镇,在全国非常突出,更出现了当时闻名全国的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以及书院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朱张会讲”(朱熹张栻在岳麓书院诘难辩论)。宋代时期,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也有较大发展。宋代湖南进士中试人数为唐代的37倍,黄宗羲所著的《宋元学案》中共写宋代学者988人,其中湖南有141人,位居全国第5。

——摘编自冯象钦 刘欣森《湖南教育史》

材料二   湖南近代教育改革在民国建立后拉开帷幕。湖南军政府先后设立学务司、教育科,裁撤清末各县劝学所,县署内设第三科掌管全县教育事务。学务司颁布了《湖南暂定学制大纲》,将全省教育系统分为保育、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6大类。各级学校取消读经讲经课,代之以民主自由;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学上开始摆脱填鸭式的传统方法,重视并实行多元互补的现代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湖南各级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留学教育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罗慧《民国初年湖南教育改革的历程与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湖南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国初年湖南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11022日,湖南军政府宣告成立。民国初期的湖南教育改革也随之拉开幕。军政府先后设立学务司、教育科,裁撤清末各县劝学所,县署内设第三科掌管全县教育事务。学务司颁布了《湖南暂定学制大纲》,将全省教育系统分为保育、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6大类。各级学校取消读经讲经课,代之以民主自由;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学上开始摆脱填鸭式的传统方法:重视并实行多元互补的现代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カ。辛亥革命前夕,湖南已有私立学校的踪迹:革命后,私立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

——摘编自罗慧《民国初年湖南教育改革的历程与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国初期湖南教育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湖南教育改革对现今教育改革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明朝的科举制度被逐渐腐蚀,成为一种文官集团内部拉帮结派的工具。录取考生的主考官可以成为这些新进士的“座师”,以师生关系为名,座师提拔学生,学生孝敬座师,结成私党。

为消除科举考试中的作弊现象,从嘉靖七年开始,各省的科举考试改由中央委派,不再由地方自主管理。而且明确规定,录取的文章要求文风朴实,说理明白,对于空谈大道理、辞藻华丽的文章一概不予录用。后来把改革第一年录取的进士的文章,挑选了一批范文结集出版,颁行天下,以端正文体。在这个文集的序言中,指出了好文章的标准之一是:“于圣贤经义亦多发明,与古义无甚远。”即鼓励考生对儒家经典上的说法阐述自己的思考,有所创新和发挥。

嘉靖年间的科举考试录用了一大批富有改革精神、勇于突破常规的人物,包括后来隆庆变法的主持者高拱、万历变法的主持者张居正、抗倭英雄胡宗宪、谭纶、唐顺之,著名清官海瑞等。

——摘编自田澍《嘉靖革新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嘉靖年间科举制度被腐蚀的危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嘉靖年间科举考试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耶律隆绪,辽景宗长子。乾亨四年,景宗死,嗣位为皇帝,改元统和。时年十二岁,母承天皇太后奉遗诏摄政,任室昉、韩德让及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以为辅佐,和辑契丹贵族,任用汉人士大夫,积极整治弊蠹,改革法度。统和元年,首诏三京左右相及诸道节度使以下官吏,秉公执政,严禁非理征求,扰害于民。时枢密院请诏北府司徒颇德译南京所进律文。三年,以契丹诸役户贫乏,量加优免;六年,从乌古等部之请,把本非土产,而是靠贸易得来的贡品貂鼠皮、青鼠皮,改为只进牛马。以减轻属部的负担。八年,诏括民田,翌年通括户口,十二年均定税法。又以南京道新定税法太重而明令减少。此外,还创设义仓,豁免逋赋,安辑流亡;停止民输官俸,改由内帑支付,十三年,诏诸道民户,应历以来胁从为部曲者,仍籍州县。诏诸道水灾饥民,质男女者,自来年正月起,日计佣钱十文,价满则尽遣还其家。史称统和之政,“务在息民薄赋,以故法度修明”。

——据《辽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隆绪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耶律隆绪改革成功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末年,王莽代汉,在变法时,曾批判了当时对奴婢的不合理处理,拟用朝廷命令的办法,取消“奴婢”之名,从而改善、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他下诏令:“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栏),制于民臣……逆天心,悖人伦,谬于“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今更名……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东汉初年,光武帝下令解放奴婢。从建武二年(26年)至十四年(38年),共下令六道。解放奴婢的范围,包括因贫穷而被“嫁妻卖子”者,王莽时没入官者,被略者等。有违抗命令而不解放奴婢者,以“略人法从事”。刘秀还在建武十一年(35年),三次下令禁止残害奴婢。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莽、光武帝刘秀奴婢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汉代的奴婢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3月到1939年年底,日年先后向陕甘宁边区河防阵地发动大小进攻23次,并通过“三光”政策和经济封锁来摧毁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势力还加紧了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国民政府下拨的军饷在“皖南事变”后完全停发并断绝了一切外援。据统计,19401943年,陕甘宁边区累计106个县发生了自然灾害,灾害发生频率高达87.7%,灾荒和战争导致大量移民和难民涌入,粮食消耗量严重超出了边区物资与财政供给保障的正常水平。鉴于此,边区政府为解决边区财政困难、巩固红色政权直至保障抗战取得最终胜利,推行了生产节约运动。

——摘编自张丽娟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节约运动》

材料二   19561月,中央政治局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确立“勤俭办社”的基本原则,19569月,刘少奇在党的八大报告申发出“在一切企业中,在一切国家机关中,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都必须继续提倡节约”的号召。此后,《人民日报》在《勤俭办企业》的社论中又指出:目前“我们却把企业办得很铺张,把许多钱花在不必要的地方,群众一定会不满意我们的”。1957年,全国第一次职工家属代表会议也确定全国职工家属勤俭持家的基本任务,要求职工家庭要以勤俭持家的精神来搞好家务。新中国发动的生产节约运动,对于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保证实现我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摘编自王传利《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节约运动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发起生产节约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发起的生产节约运动的表现及其影响。
2021-12-03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兵制又称军户制,通行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各地军阀为确保获得足够兵源,相继推行军民异籍之制。三国时期,普遍将户口分为普通户、屯田户和军户三类。军户由军队或州郡管理,父死子继,世代为国家服兵役,无法脱籍,致使军户地位不断下降。其身份甚至与奴仆罪犯相近,导致军队士气和战斗力极为低下。孝文帝推行改革后,最终激起埋葬北魏王朝的“六镇起义”。北魏后期,世兵制已难以为继,军事改革势在必行。

于是,西魏权臣宇文泰创立府兵制。以开府为基层组织,称为府兵。府兵编入军籍,府兵由六等以上农民之精壮子弟组成,平时务农,战时出征。府兵制在发展过程中打破胡汉分治的界线,不断扩大征兵对象,吸纳汉人,严格训练,战斗力较强。战争结束后,将帅解除兵权,兵各归其府,有效防止将帅擅权。

——摘编自袁琮蕊《《花木兰>背后的军事制度沿革:从世兵制到府兵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后期世兵制难以为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府兵制的特点及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直隶传统的商人组织主要是以会馆、行会等地缘性和业缘性的社会组织形式出现的,它们“不特官与商隔阂,即商与商亦不相闻问”,经常是“只求一已之私利而不顾大局”,在与洋商的竞争中,屡遭失败。1904年,袁世凯改革商人组织,在原商务局、商务公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商务总会”。总会成立后积极协助政府发行铜圆,禁止私制钱币流通的工作,还在.处理商家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会还帮助商人了解商务和市场,组织举办商品展览会。在总会的带动下,直隶州县“闻风兴起”,接踵成立了各自的商会, “并心一志、共谋发展”。在总会的倡导下,各地商业学校、工商业学堂、工艺研究所陆续创办。总会还协助袁世凯清理不合理的厘捐征收,减少了对商人不合理的派捐。

——整理自宋美云《近代天津商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天津商务总会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天津商务总会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钱法在明清时期经历了式微——重整——式微的起伏过程。15世纪中叶以降,旧钱、制钱都被允许流通。在通货紧缩与政府铸钱稀少的背景下,铜钱私铸行为屡禁难止。16世纪中后期,明朝全面重整钱法却不断遭遇挫败,制钱多被排挤出税收领域,行钱地带狭小等问题突出。18世纪,清政府对于铸钱制度不遗余力地坚持,对制钱铸造管理采取中央两局为主、各省为辅的分散铸币方式。通过增减制钱投放来调适银钱比价、调整税收领域的银钱搭配方式和比例等措施,清政府间接对白银进行“软”调节。从币材的采购到铸币过程的管理再到制钱的投放供应,清政府建立了严密的管理制度,制钱在不少地区取代白银成为新的本位币。不过就整个环节而言,清政府对于铜钱的制度管理面临较大困境。18世纪后期以降,钱法再度走向式微。

——摘编自仲伟民、邱永志《十六至十九世纪中日货币流通制度演进路径的分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制钱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制钱制度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6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原由国防科工委归口管理的核工业部、兵器工业部改由国务院直接领导。后来又成立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等军工总公司,并逐渐使其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1987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把军队使用部门与国防科技工业部门在武器装备研制中.的指令性计划调拨调整为订货关系,主要是通过军品需求部门同供给部门签订订货合同,借助法律形式来保障军事部门对军品的需求。与此同时,在“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通过加速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大力发展民品科研生产等举措,国防科技工业逐步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1989年9月,中央决定成立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品出口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和管理军品外贸工作,积极帮助军工企业开拓国际军工合作渠道,不断增加军工合作项目。

——摘编自杜人淮《国防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沿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防工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防工业改革的历史背景。
2022-01-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