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材料   民国时期,中国传统的医事制度已不能适应增进民众健康的要求,受西学东渐和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医学界人士及知识精英在借鉴和学习外国医疗保障制度后,提出实施公医制度。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政府逐渐变革医疗卫生体制,确立了以传染病防治为重点的疾病防治模式,疾病控制策略也开始由个体转向群体、由民间自发到政府组织转变。金宝善代表国民政府卫生署详细说明公医制度的医疗组织机构建设可以分中央、省、市县三个阶段进行。一是中央有卫生署及卫生实验处两个机关。二是每省有卫生处,负有督促各县卫生院工作实行的责任,必要时还可以添加训练班的设置,以训练下层卫生工作人员。三是县市是医事建设的单位,每县分县卫生院、卫生所、卫生分所,设卫生员。卫生员专做急救、生死报告、卫生宣传、种痘等工作。公医制度加速了中国医疗制度由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的过渡,但也存在公医制度设计未能很好满足社会现实医疗、防疫需求以及和民众观念契合程度不高等问题。

——摘编自史经霞《民国医疗制度变革的理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公医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国时期公医制度改革内容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解决“管得过多、统得过死”问题,中央决定从1980年开始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新财政管理体制,积极为各项改革铺路搭桥。1980-1993年的财政管理体制,实际上是“财政承包制”。1994年中央决定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为实现中央财力的较快增长,按市场经济要求理顺财政分配体制打下了基础。2006年废除了延续上千年的农业税,体现了现代税收中的“公平”原则。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的86.8%来自于国有部门,财政支出的85.6%用于国有部门,财政支出主要围绕城市生产建设领域而进行。到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来源于国有部门的比重只有22.2%,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高达33.52%

——据高培勇《中国财税改革40年: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时期中国财税制度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时期中国的财税制度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17世纪,法国开始军事革命。法国军队数量从1610年的不过2万人增加到17世纪末的40万人,军事力量迅速增长,兵工厂、造船厂、军港等各种军事设施都在扩建,1690年,法国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炮兵学校,创设职业军校,培养职业军官和士兵。路易十四期间发明刺刀装备,建立炮兵团,炮兵成为国家武装力量的一个兵种。法国废弃原有横队战术,改用专业训练严格的三列横队战术,军队战术变化明显。创办后勤部,监督补给品价格、质量、运输及发放;细化军需品储存和运输。军事革命使军队组织和管理趋于专业化。17世纪成为法国军事管理、组织系统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

——摘自孙义飞《17世纪法国军事革命》,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第150期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17世纪军事革命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法国这次军事革命的背景及其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1-01-2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的改革变法从浅层次到深层次、低层次到高层次,再到全面系统的展开,沿着“更法”(整顿旧法,革除弊政)到“借法”(效法西方,变计),再到“变成法”(变革陈旧的法令制度),直到“改中法为西法”(改弦更张,建立新制度、新国家)的轨迹向前推进。封建专制制度的堤坝一旦动摇溃决,洪流就一泻千里,不可阻挡。洋务新政动摇了根基,戊戌维新变法打开了缺口,清末变法新政(推行新政)和立宪运动(政体改革)与民主革命潮流汇合,这个堤坝也就彻底崩溃。

——摘编自徐松荣《晚清改革:从“借法”到“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历次改革变法的总体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不能拯救晚清政府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颁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学制令》。文部省把大力发展小学教育,把普及国民义务教育作为实施《学制令》的首要任务,并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并规定要开办工(机械、矿山)农、水产、商业等10种实业学校,用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1879年,重新颁布了以美国教育制度为样板。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教育令》,其特点是中央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尊重地方的自治和自由。1886年,日本建立了以小学为基础连贯的学校系统和类似于普鲁士的双规教育制度,企图通过小学教育使大多数国民养成誓死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大学和实业学校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这样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

材料二   俄国1863年的《大学章程》和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和《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等教育章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办各类实科学校,二是开办古典文科中学、陆军幼年学校和教会学校。古典文科学校教育使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古典学科上,修业期长达八年。陆军幼年学校是专为帝俄军官和贵族子弟设立的,这类学校注重军人纪律、强调尚武精神,重视“忠君”、“爱国”思想的培养。与此同时,沙皇还保留了教会学校。此外,在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中就明确规定,神学在各类学校教学科目中居首位、僧侣有但任教师的优先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参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近代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俄、日教育改革内容的相同点。
2021-09-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养廉银制度始于清雍正二年(1724 年),当年雍正帝正式降旨实行“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耗羡归公后,作为政府正常税收,统一征课,存留藩库。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督抚大吏每年一二万两,知县一二千两。意思是说得了这笔钱,就应该廉洁奉公,不再贪赃剥民。

——摘编自董庆伟《清雍正帝时期廉政措施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雍正帝。
2021-07-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双辽市第一中学、长岭县一中、大安市一中、通榆县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常平仓始建于太宗淳化三年年。常平仓的基本职能在于平抑粮价,调节丰歉。

仁宗年间,枢密直学士杜衍言“今豪姓蓄贾,乘时贱收,而拙业之人,旋致罄竭。水旱则稽伏而不出,须其翔踊以牟厚利,而农民贵籴……盖常平仓制度不立,有名而无实。”熙宁二年,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将常平仓的钱谷作为青苗钱的本钱,进行有息借贷,也称“常平给敛法”。青苗法推行以后,常平仓储备大为增加,常平给敛法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熙宁七年九月,神宗以诸路灾荒,常平司未能及时贩济,于是下诏要求在推行青苗法取息散利的同时,分出一半钱谷用于贩济。《皇朝编年纲目备要》载“上神宗即位,大修常平法,所蓄既丰。”可见,改革后的常平仓在功能形式上变得更为广泛,既可以解决青黄不接时农民缺少钱粮的问题,防止兼并之家的高利贷剥削,又可以广储蓄、平物价、备凶荒,较之旧的常平法,的确是一项积极的防灾、救灾办法。北宋备荒仓种除常平仓、义仓、广惠仓、惠民仓、丰储仓几种全国性备荒仓外,还有社仓、平籴仓、平集仓等几十种地方性备荒仓,这种盛况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摘编自杨芳《宋代仓廪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统治者改制常平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创新粮食储备与管理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被打破,频繁的战争引发了疫病流行频率的增高。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西方卫生知识以及公共卫生观念也逐步引入中国。甲午战后,面对“华界”的肮脏与“租界”的整洁,清政府的部分地方官员开始逐步效法“租界”,建立起早期公共卫生防疫制度。1905年,清政府成立了巡警部警保司下的卫生科,属于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卫生科掌核办理防疫卫生、设置病院以及检查医药等事宜。卫生科下设三科:保健科、检疫科、方术科。保健科负责检查清洁河川道路、饮食物品安全等公共卫生事项;检疫科负责免疫、检疫疫病以及预防疫病等事项;方术科负责病院的管理、药品生产及营业、医生和稳婆的考验等。1906年,清政府将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将巡警部警保司下的卫生科升格为卫生司。自此,清代全国范围内的卫生防疫制度逐步确立。

——摘编自罗小林等《清代卫生防疫制度考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卫生防疫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卫生防疫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1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由于敌人对苏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中央苏区出现工业品奇缺、农副产品滞销、价格上涨的现象,苏区军民的经济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为此,苏维埃中央政府在国民经济部设立了对外贸易局,在赤白交界地带逐渐构建起一个有总局、分局和采办处的“对外贸易网”,以苏区的产品如谷米、钨砂、木材、茶叶、烟、纸等,换回白区的工业品如食盐、布匹、煤油、火柴、药材等。在对外贸易运营过程中,实行灵活的外贸政策,对外贸易局直接经营部分商品,同时以“减收半税”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和吸引私人商业。为了平抑粮价,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了粮食调剂总局,其仅在1933的五个月中,有27万元的商品流转,并得到7000余元的盈利”

——摘自余伯流《中央苏区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概括中央苏区“对外贸易”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央苏区“对外贸易”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共和国盐业大事记(部分)

20世纪50年代1950年财政部成立了具有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双重职能的盐务总局和中国盐业公司及各地区的分公司和直属机构,负责全国盐的生产和运销的计划管理。1952年盐务总局划归轻工业部,1954年中国盐业公司并入盐务总局,合并后的盐务总局承担全国盐的产销和税收任务,其控制的盐销售量占全国的90%
20世纪80年代1987年,国家经贸委成立中国盐业总公司,实行与盐务总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建制。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撤销盐务总局,成立中国盐业协会。
20世纪90年代19956月,国务院颁布了《食盐专营办法》,对食盐产销实行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对食盐价格实行政府定价
21世纪初20031月,国家经贸委将盐改列为当年经济运行8项重点工作之一。2011年取消食盐专营,实行食盐市场化。20165月国务院公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

——摘编自赵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助推企业创新转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盐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盐业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