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在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的过程中,为确保地方稳定,鄂尔泰提出:“若不视有无过犯一概勒令改流,不论不足以服人,兼恐既无以善后。”对改土归流之土司,“虑其住居本地,有党羽相助为非,故远徒以杜其后患”。在改流之地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体制也仿内地一并推行。在改流的同时必定会兼顾尚未改流地区的治理,保留土司的地区采取流土并治的措施。改土归流之后,都会辅之以“减免赋役,选用循良,善加抚恤,疏浚江河,挑筑沟坝,垦辟荒芜”等善后措施。清政府重视善后,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土司地区的控制,从而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一体化。

——摘编自李世愉《改土归流与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朝改土归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雍正朝改土归流措施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府兵制创立于西魏北周。起初,府兵是职业兵,是兵农分离的。早期府兵,不是六镇鲜卑,便是关陇豪右,后来地方豪强私家武装的乡兵也被纳入府兵系统,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直接障碍。隋朝在府兵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开皇十年,隋文帝颁布诏令,军人和普通农民一样,也可以按均田令分得土地。在管理体制上,设置十二卫,各卫置大将军,为府兵最高将领,总隶于皇帝。隋炀帝时,十二府有领兵权,而无调动军队的权力;兵部掌管军令和军官的除授等,却不具体领军。隋朝在府兵制度上的这些改革,巩固了府兵制,加强了封建政府的武装力量。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府兵制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兵制改革的意义。
19-20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两汉律极为繁杂魏时已加改革,但还不够简括。司马昭集羊祜、杜预等名儒重臣14人删改魏律,去其苛秽,存其清约订定新律20篇,620条,27600余字。律与令合2926条又从令中划分出条例章程,称为故事,各归本官府执掌。268年,新律修成,晋武帝令抄录死罪条目,在亭、传(旅舍)悬挂,使人民之所趋避。从汉律令和说解773万字省约到12万字在法律编纂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人民生活上,多少减轻些动辄得罪轻重无准的威胁。久经丧乱的广大劳动群众这才有可能来恢复社会经济,补救战争的创伤。晋书·食货志》说,太康年间,“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成安其业而乐其事”+自东汉末大乱以来,这算是一个难得的光明时期。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律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晋律法改革的影响。
2019-09-26更新 | 12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美国国会在舆论压力下,经过多次辩论,于1883年初通过了由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法案。从此,文官改革开始纳入法律程序之内。彭德尔顿文官法吸取别国文官制的长处,总结并提出一整套美国的文官管理规则。这些规则直到目前仍保持稳定。其主要内容有:对官员选拔实行竞争性的公开考试和考核制,同时对高级要职实行选举制和任命制;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政府官员名额;文官隶属于行政部门……彭德尔顿法的核心是实行竞争淘汰的考绩制,即根据公职人的能力和政绩,按照公开竞争原则决定其录用和提拔降退。彭德尔顿法还规定了文官委员会的成与权限,其职能包括举行文官考试、调查文官法执行情况以及制定各项细则。虽然文官委会凡度险遭撤除,但仍得到保持和发展,直到1979年才改组为联邦人事管理总署。

——摘编自丁则民《美国通史: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8年,英国财政大臣格拉斯顿组织专人就文官制度问题对财政部、海军部的部门做了详细调查,1853年底写出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对文官的录用、考试、晋升、分级等提出了一整套建议,建议的中心是要求确立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这个报告虽然在1855年2月被国会否决,但它的内容则成为50—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基本依据。

材料二 1868年上台的格拉斯顿自由党内阁,曾力争用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任用文官。1870年6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从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2)根据材料,指出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举措,并指出其社会作用。
2019-07-26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辽国把许多汉文化的特征整合进了自己的社会里,耶律氏先后接受了祖先崇拜和祭祀已故皇帝的习俗,契丹上层阶级中的一夫多妻制也逐渐转变为一妻多妾的制度。这表明
A.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扩大
B.北方各民族习俗日益趋同
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
D.北方民族由游牧转向农耕
2019-07-11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中原和代北的不同特点,拓跋珪规定了相应的租税赋役制度。天兴元年正月,他重申维持旧燕旧土的租赋制度。在平城及其周围设置八部帅,其职责是对分土定居的氏族成员“劝课农桑,量校收入,以为殿最”。同年,拓跋珪从中原地区迁徙大量被征服的人口到京城,“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授田”。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在代北地区有了发展,国家按比例对定居从事农业劳动的国人和徙民考课,为北魏政权的存在提供了物质保障。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拓跋珪改革的措施。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拓跋珪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英国1688年革命虽然提高了议会的权力,使其享有立法大权及财权,但是却保留了国王的行政大权,国王及大贵族继续掌握任命官吏的权力。结果,英国政府各级官职继续为贵族所垄断,买卖官职、贪污舞弊成为普遍现象,造成冗官多,效率低,工作混乱。18世纪国会曾多次进行改革,但收效甚微。19世纪,代表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改革,提出通过竞争考试录用文官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建议,但在1854年提交国会讨论时遭到以贵族议员为主的多数议员反对而未得到采纳。

在克里木战争期间(1853—1856年英俄战争),英国政府机构的混乱及工作效率之低下暴露无遗,亚伯丁内阁下台。1855年,帕麦斯顿就任内阁首相,迫于公众舆论压力实行改革。他未经国会讨论,径以枢密院的名义颁布了文官改革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在被推荐充任低级官职的候选人中进行考试选拔。这是一次温和的改革,这种考试与其说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不如说“只是为了淘汰那些不称职的人”,格拉斯顿内阁上台后继续推进改革,1870年颁布了文官制度的第二道枢密院命令: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但同时又规定外交部及内务部除外,而且某些高级文官仍可以不经考试而直接由大臣任命。此后又经过不断改革,补充或修正,文官制度日臻完善。

——摘编自刘祚昌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过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得以推进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旧西藏是惨无人道的“人间地狱”……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其黑暗、残酷比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制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占西藏总人口不足5%的农奴主占有着西藏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垄断着西藏的物质精神财富,而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遭受着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挣扎在极端贫困的悲惨境地中,根本谈不上做人的权利,被农奴主视为“会说话的牲畜”。长期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窒息了西藏社会的生机和活力,社会停滞不前、濒临崩溃。

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9年3月10日达赖集团发动全面武装叛乱,党领导西藏人民坚决平息了武装叛乱。与此同时,在西藏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埋葬了封建农奴制度,使百万农奴和奴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获得了解放,为西藏走上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铺平了道路。这是西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西藏社会发展和人权进步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和世界人权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巨大进步。

——摘自中国西藏新闻网《民主改革六十年新旧西藏两重天》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西藏民主改革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举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纳税人或纳税人组织与官府争夺税权的斗争,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

——摘偏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