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皇权与正朔、天命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因此,历代帝王对天文历法的管控都非常严格。但是,由于五代十国期间,政权交替频繁,天文历法之禁没有延续性;加上常年战乱,官方无法及时制订和颁布历法,为满足农民生产劳动对历法的需求,民间只能私修历法,而民间历法的准确度又明显不足。北宋初年吸取前代教训,进行了历法改革。宋太宗在强化天文之禁的同时,又多次向民间发出征召历算人才的诏令,主持铸造了天文观测仪器。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在皇帝的支持下,吴昭素主持编订了《乾元历》。《乾元历》的精确度较前代历法有了明显改进,皇帝亲自为《乾元历》作序,并颁行全国,是北宋初期历法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摘编自滕艳辉、袁学义《宋代历法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初期历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初期历法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随着英国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型,一些学者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适度干预。美国人亨利·乔治1879年出版的«进步与贫困»在英国引起了巨大反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当务之急是用税收手段打破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19世纪后期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的改革,使得英国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政治影响力大增,两党为了争取选民支持,开始了财税制度竞相改革的年代。其主要措施有二,一是征收个人所得税。自18世纪以来,英国税收长期以间接税为主,如货物消费税、关税和印花税等,其长期征收加重了普通劳动人民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逐渐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二是征收遗产税、继承税等。1853年,英国把对土地和实际财富的遗赠正式纳入征税对象,此后遗产税税率不断提高,1894年为8%20世纪初提高到至15%。财税改革使英国的年度平均税收不断增加,1851-1856年为5440万镑,1890-1899年则超过了一亿镑。

——摘编自郭家宏、王广坤«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财税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财税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财税制度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国社会处在一个政治经济大变革时期。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一向赞同男女平等,重视女子教育。以蔡元培为总长的教育部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育体制,将女子教育基本上纳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1912年民国教育部颁布了《壬子学制》。之后又颁布了各种学校令,并“与前项系统各有出入,综合起来又成了一个系统,谓之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女子高小以上,可设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学校及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在复古思潮的干扰下,女子教育的正常发展步履维艰。随着时间推移《壬子癸丑学制》弊端不断暴露,1922年,政府不得不顺应时代发展,颁布《壬戌学制》。它在受教育权方面规定女子获得了同男子平等的教育权利,从小学到大学,全部实行男女同学,而且课程上也不再有男女之分。同时,它还使得女子教育权利被制度化和法律化,从而使女子教育的发展有了法律上的保证。

——摘的自刑微《浅析民国前男女子教育发展动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期政府进行女子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政府进行女子教育改革的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银两是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单位,起于汉代盛行于明清。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近代以来中国呈现货币种类繁多,发行机关多元化,流通范围的区域化。193331日,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称“本部为准备废两,先从上海实施。特规定上海市面通用银两与银本位币1元或旧有1元银币之合原定重量成色者,以规元715厘合银币1元为一定之换算率”,并自本310日起施行。中央造币厂开始铸造银币,正面为孙中山半身像,背面为帆船图案,俗称“孙头”或“船洋”。38日,又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重量为26.6971克,成色为银88%,铜12%,即合纯银23.493448克。以中央造币厂为唯一的造币机构,其他各省的所有造币厂都必须废止。

——摘编自贺水金《论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南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19815月,在面临技能型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国家劳动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徒培训工作的意见》,在一些地区开始试行变招工为招生的改革试点,推动学徒制度的改革。19893月劳动部下发的《关于印发<学徒培训制度改革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中提出了学徒制改革的方向:“应该逐步实行学校(培训中心)和企业相结合培训学徒工的方法,既可利用企业生产现场,加强学徒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又可利用学校(培训中心)课堂教学,加强学徒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学习”,这标志着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学徒教育制度的终结。同时,国家开展教育体制改革,实行职业教育分流,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职业学校的招生比例与普通高等中学的招生已接近11,以企业为主的学徒制被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代替,学徒制由企业为主,转向以学校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摘编自郑荣奕《我国学徒制的历史演变与改革方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学徒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我国学徒制度改革的意义。
2021·广东·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5年,随着我国国内经济形势继续好转,新一轮工资改革也应运出台。这次改行工资制待遇后,工作人员住用公家房屋和使用公家家具、水电,一律缴租、纳费。这次工资改革,建立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几大类分配制度,其中党政机关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企业工人分为8个(个别工种为7个)技术等级。专业人员,如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医务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也都相应有了自己的等级系列。与此同时,依据各地自然条件、物价和生活费用水平、交通及工资状况,并适当照顾重点发展地区和生活条件艰苦的地区,将全国分为11类工资区。工资区类别越高,工资标准越高。定级标准采用依据职务,参考德、才和资历进行评定。这次评级,担任重要职务的党外人士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甚至被高评。广大党外人士对共产党的胸怀普遍赞赏,并欣然领受。

——摘编自黄新原《五十年代的工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5年工资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5年工资改革的特点。
2021-04-19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出《财政部改革币制令》,宣布:“ 一,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如有故存隐匿、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处治。二、除三大银行外,曾经财政部核准发行之银行钞票,现在流通者,将其照常行使,其发行数额,即以截至十一月三日止的流通总额为限,不得增发,由财政部酌定限期,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通过法币改革,国民政府将全国存银1/3以上统统收归国库,不仅有力地保证了法币的发行,而且也极大地促成了汇价的稳定。这是因为三大银行有了无限制买卖外汇的基金,可以很容易地稳定汇价,建立法币的国际信誉。

——摘编自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秀重建汉朝,天下从乱走向治,从纷争走向统一。王莽改制留下一个烂推子,加之连年的内战,国家变得凋敝不堪。刘秀以他非凡的胆识才干,遵循“以柔道治之”的方略,创造了“光武中兴”的业绩。实行“简政”是其重要政策之一,所谓“简政”,就是废除王莽的繁苛法令,恢复汉初的法简刑轻。为此,屡次发布大放令,平反冤狱,释放犯人。光武一朝刑法宽松,社会安定。简政的另一方面是裁减机构与官员,载减了十分之一的郡国、四分之一的县级区划、十分之九的官员,节省了财政开支,减轻了社会负担。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秀“简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秀“简政”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定都长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转运南方的粮食。但是,依靠大运河的漕运面临线路严重不畅,运输周期太长,成本较高等难题。唐玄宗逐渐认识到必须改革漕运,来缓解长安的粮食压力。732年,唐玄宗任命装耀卿为宰相兼主管漕运的江淮、河南转运使,改革漕运。装耀卿在地方任职时就十分关心漕运,又经过长期的调查和思考,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他继承了隋代的仓储制度,在扩建粮仓的同时,又新增了一些粮仓,这些粮仓与分段运输相互配合。从而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通过这些措施,使长安与以大运河为主干的全国漕运网有机连成一体。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裴耀卿改革漕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装耀卿改革漕运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教育从洋务派创办各种“洋务学堂”起,就开始落地生根。1904年1月,清廷批准《奏定学堂章程》,一直延用到1911年清朝覆灭,秉承的宗旨是“忠君”与“尊孔”。袁世凯为自己当皇帝复辟帝制,重新尊孔,在教育方面更是通令恢复学校祀孔典礼。面对这种情况,“全国教育联合会”讨论、研究新学制,胡适在新学制草案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22年11月1日,北京政府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新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史称“壬戌学制”。该学制基本参照美国学制,以小学、初中、高中的“六三三制”取代了原来的小学、中学“七四制”。直到现在,依然实行“六三三”制。它还提出了七条教育标准: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这些措施都深刻影响着当时中国的社会发展。

——摘编自雷颐《壬戌学制与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壬戌学制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