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时期,绘画进入商品市场,使绘画艺术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统治者“重文轻武”,边陲未定却安享“太平”,咏歌文藻,游娱翰墨,帝王、贵族对文化财富欲求达到极致。在沿袭五代设立专门绘画机构的基础上,北宋对画院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增加画院的人员编制,其次在太学中创设“画学”,画院根据画师的考试成绩,分别授予他们各种职街。为了提高画师的技术水平和增加多方面的艺术修养,画院规定了一套系统的教学和训练内容,将“画学”按题材分为佛道、人物、鸟兽、山水、花竹和屋木等六门,还设置了“说文”“尔雅”等辅助课程。画院踏实、严谨的画风,工致、优美的格调,清新、隽永的意境,对今天的创作也能提供借鉴,仍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摘编自陈可《绘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画院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画院体制改革对绘画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明代中期,农民逃亡的现象明显多了起来,官方屡屡遇到差丁不足工役难兴的困难嘉靖年间,江西等地进行了“地(税)丁(役)合一折银征收”的“一条鞭法”税制改革,并在万历年间推广至全国清初,明代原有的户部赋役册簿大量地毁于战火,清政府便以仅存的《万历条鞭册》为依据,进行赋役征发康熙后期,国内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流动再次增加,不少地方丁额缺丁银失,财政受损康熙五十一年,清政府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随后在广东进行了“摊丁入亩”税制改革,即将丁役银合并到田税中一起征收雍正二年,清政府将“摊丁入亩”在全国各省全面推开,从此,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实现了从“以丁为本”到“以田为本”的转变

——李三谋《清代“摊丁入亩”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摊丁入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摊丁入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材料 元朝以来,官府的文移案牍极为繁冗,使办公文、办公事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如非长期从事无法精通。吏员在封建社会属杂流,文化层次一般较低,他们大多唯利是图,利用办公文的专利上下其手,舞弊弄奸,损害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这种情况到明朝初年仍未改变,当时有官府按原格式报送公文到中央,朱元璋看了非常厌烦。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年八月正式颁布《案牍减烦式》。这一改革使公文案牍简易好懂,各级政府主官可在短时间内熟悉并亲自主持政务。而一般吏员则只能管理事务性、技术性的工作。朱元璋此举的主观目的是使官和吏分开,利于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这一改革客观上简化了文章格式,简化了文字,促进了文风的转变。

——摘编自宋强刚《朱元璋对文字、文体的改革与明代之文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公文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公文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汉武帝时,由于大事兴作,巨款开支,不仅使汉初七十年间的积蓄为之一空,而且广大农民由于繁重的赋税徭役和豪强豪商的盘削,加上连年天灾,纷纷破产流亡。同时,豪商大贾们利用汉初以来“开山泽之禁”的政策,操纵冶铁、煮盐、铸钱等生产部门。面对严峻的情势,汉武帝决心进行财政经济改革,从公元前120年起,重用“兴利之臣”,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这其中尤以桑弘羊最受信任。他推出了一系列改革经济财政的措施,主要有:征收财产税,即算缗告缗;扩大公田数量,出租给农民并收税;屯边移民,将民众迁往汉帝国新占领的土地上耕种,这个措施极有助于安置流民、降低军费;推行五铢钱,打击私铸行为;盐铁收归官营等。后来,王安石变法中的均输法、市易法就是脱胎于桑弘羊设置的均输、平准,历代以来实行的专卖政策也是出自他的盐铁官营之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桑弘羊主持财政经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桑弘羊的财政经济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代统治者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明成祖把原属元朝疆土的十块土地让与朝鲜,其理由是“朝鲜之地也朕度内,朕何争焉”。雍正常也认为“朕统御寰宇,凡臣服之邦皆隶版藉”。但中央对边疆历来奉行“王者不治夷狄”的天朝礼制秩序。19世纪70年代,日本意图侵占台湾,其理由是该地为中国的“化外之民”,“不治”说明没有有效的统治关系,没有统治关系也就没有主权。日本所挟以为据的“理由”来自近代西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清末,随着边疆危机的深入,边疆建省呼声日益高涨。有人提出在西藏等地建立行省,实行直接统治,去掉那种在新的国际规则下往往授人以柄的“藩属”关系。1884年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885年建台湾省,1907年建东北三省。在新的国际形势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治边理念和统治方式,昭示中国对边疆的主权。

——摘编自但兴悟《“大一统”中国的重新塑造:近代边疆危机与建省改制》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建省改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建省改制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旧西藏是惨无人道的“人间地狱”……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其黑暗、残酷比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制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占西藏总人口不足5%的农奴主占有着西藏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垄断着西藏的物质精神财富,而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遭受着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挣扎在极端贫困的悲惨境地中,根本谈不上做人的权利,被农奴主视为“会说话的牲畜”。长期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窒息了西藏社会的生机和活力,社会停滞不前、濒临崩溃。

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9年3月10日达赖集团发动全面武装叛乱,党领导西藏人民坚决平息了武装叛乱。与此同时,在西藏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埋葬了封建农奴制度,使百万农奴和奴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获得了解放,为西藏走上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铺平了道路。这是西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西藏社会发展和人权进步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和世界人权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巨大进步。

——摘自中国西藏新闻网《民主改革六十年新旧西藏两重天》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西藏民主改革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材料   清初沿明旧制,按照一条鞭法征派赋役。由于官僚豪绅的隐匿和地少丁多的农民的逃避,地亩和人丁数很难确知。随着土地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无地、少地的农民越来越承担不起丁税的重负,不断地进行反抗斗争。鉴于这种情况,清政府在康煕五十一年(1712年)宣布,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全国的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多征。但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只是固定了丁银数额、并未废除丁银,丁役负担不均的问题仍存在。为了彻底解决了负担不均问题,以缓和社会矛盾,清政府于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将丁银摊入地亩征收,即所谓“摊丁入亩”,又称“地丁制”,规定把康熙五十年固定下来的丁银(人丁2462万,丁银335万余两),摊入田赋银中一并征收

——摘编白王土:立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赋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赋税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协定关税下,晚清中国税率维持在5%的水平。清末民初,政府多次尝试提高关税,均未取得实质进展。1928年6月,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关税自主是其主要内容之一。鉴于形势,美国率先与中国签订了新的《中美关税条约》。随后英、法也与中国达成新的关税条约。到1936年,中国平均进口税率迭到31.2%,最高税率达80%。此外,政府还降低出口税率,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抑制了外货倾销。虽然海关总税务司仍然由英人担任,但一些口岸税务司开始由中国人负责,税教也开始由中国中央银行储存保管。

——摘编自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中卷(1840-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发动关税自主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关税自主运动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英国1688年革命虽然提高了议会的权力,使其享有立法大权及财权,但是却保留了国王的行政大权,国王及大贵族继续掌握任命官吏的权力。结果,英国政府各级官职继续为贵族所垄断,买卖官职、贪污舞弊成为普遍现象,造成冗官多,效率低,工作混乱。18世纪国会曾多次进行改革,但收效甚微。19世纪,代表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改革,提出通过竞争考试录用文官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建议,但在1854年提交国会讨论时遭到以贵族议员为主的多数议员反对而未得到采纳。

在克里木战争期间(1853—1856年英俄战争),英国政府机构的混乱及工作效率之低下暴露无遗,亚伯丁内阁下台。1855年,帕麦斯顿就任内阁首相,迫于公众舆论压力实行改革。他未经国会讨论,径以枢密院的名义颁布了文官改革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在被推荐充任低级官职的候选人中进行考试选拔。这是一次温和的改革,这种考试与其说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不如说“只是为了淘汰那些不称职的人”,格拉斯顿内阁上台后继续推进改革,1870年颁布了文官制度的第二道枢密院命令: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但同时又规定外交部及内务部除外,而且某些高级文官仍可以不经考试而直接由大臣任命。此后又经过不断改革,补充或修正,文官制度日臻完善。

——摘编自刘祚昌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过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得以推进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建立后,针对全国各地税制不统一的状况,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财力需要,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全国税制的决定》,加强税收工作,建立新税制。同时还颁布了《全国税收实施要则》,规定除农业税外,全国征收14种中央税和地方税,即货物税、工商业税、盐税、关税薪给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等,不久,又公布《契税暂行条例》,开征契税。在农业税制方面,对全国各地实行的税政、税种、税目和税率也进行了调整,特区省份也陆续制定了农业税征收办法。以上各税在全国一经实行以后,全国税政得以统一,这也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建立,初步形成了以按产品或流通征收的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其他税种相辅的工商税收制度。当时建立的税改制度实行“多税种,多次收”的复税制体系,适应了当时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情况。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税制的沿举与思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税制改革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税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