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   为解决军粮供应问题,汉武帝时期实行大规模的屯田。屯田始于元符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后,在朔方以西至令居屯田,屯田官兵达五六万人。此后,随着战争的需要,上郡、朔方、河西走廊的敦煌、酒泉以至西域的轮台、渠犁、车师、楼兰等地皆有屯田,屯田官兵最多时达到六十万人之众。屯田制度解决了边地军队的军粮供应问题,使军队的作战能力得以保证,汉朝政府对西北边塞地区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

——摘编自漆侠著《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汉武帝实施屯田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汉武帝实施屯田政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道光、咸丰以来,四川吏治腐败,盐政废坏。1876年,丁宝桢任四川总督,经全面调查了解,缜密谋划,奏疏朝廷,改革川省盐政。1877年起,他在泸州建立滇黔边官运盐务总局,总理川盐的采购、运输、批发、征税等事务;批准由商民自愿捐资筹款,采取以工代赈的形式,对川江险滩进行了疏凿修淘,重点整治了河道共2000余里线路,50余处险滩;融通畅滞,清理积引,调剂盐场与销岸的供求平衡;为确保运道畅通,组建安定营五营,专司黔滇边岸缉私和巡护,派巡防营在水路要隘驻扎,“穷民称便,枭匪势散”。丁宝桢督川十年,共上奏有关盐政的奏疏60余折片,虽谤声四起,备受攻击,仍大义凛然,独持正义,辟众谤而谋全局。但对以官运商销为核心的盐政改革,时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改行官运,办运者则扣费以入私囊,批销者则卖私以取盈余,上下分肥”。1901年清朝在电旨中指出“从前四川盐务,经丁宝桢破除情面,切实整顿,至今增款甚钜”,并要求各省督抚“仿照妥办”。

——摘编自王红《清末丁宝桢四川盐政改革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丁宝桢四川盐政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丁宝桢在四川的盐政改革。
2022-03-16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随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晏阳初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平民教育重点在农民的教育。1926年晏阳初与志同道合的一批知识分子来到定县翟城村,推行他的乡村教育计划。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晏阳初推行的各项平民教育活动都从农民的切身需求出发,着眼于小处:为减少通过饮用水传染的疾病,平教会指导农民修建井盖与围圈,适时消毒灭菌;训练公立师范学生与平民学校学生进行免疫接种;训练助产士代替旧式产婆,向旧式产婆普及医学常识;建立各区保健所,培训合格医生,从平民学校毕业生中培训各村诊所的护士与公共卫生护士;为村民引入优良棉花和蛋鸡品种;组织成立平民学校同学会,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改组县乡议会,改造县乡政府。

1936年,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步伐步步逼近,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在战争威胁下离开定县,向南撤退。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晏阳初曾试图游说蒋介石为乡村教育投入更多资源,但是由于内战的因素而遭到蒋的拒绝。

——《宴阳初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晏阳初平民教育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
2021-09-24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管仲在齐国的改革特别重视工商业方面的发展。他认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将“农工商”从业者与“士”并称。同时置官设吏,加强对工商业的管理,薄税敛,通有无,重奖专业人员,力戒奢侈淫巧。他采用“官山海”政策,即“请君伐菹薪(枯柴),使国人煮水为盐,征而积之”。在铁器生产上采用“故善者不如与民量其重,计其赢,民得其七,君得其三”。同时通过会盟与诸侯各国达成关税协议:“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为了吸引其他诸侯国的商人来齐,管仲在生活、驿站设置等方面给予外商以优惠,“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所以各国商人纷纷到齐国经商,以至“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摘编自夏梦《管仲富民强国的经济措施浅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工商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工商业改革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璁大力支持嘉靖皇帝“继统不继嗣”,嘉靖七年(1528年)提拔他为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张璁入阁机要间推行改革:调整内阁翰林,开创了“科道官员互相弹劾”的规定,每年令巡按御史及按察司管,对地方官考核上报吏部查实。为了整治宦官干政,在全国清查贪污舞弊,同时大规模裁员,罢黜镇守太监之职。坚决清理庄田,查勘京畿勋戚庄田528处,计57400余顷,其中26000余顷分别还给业主。在二些地区推行“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的“一条编”的赋役制度。倡行“三途并用”,强调用官不只是进士还有举人和贡生也要提拔使用,推行“内官外放”把京官调到地方锻炼。张璁是“嘉隆万大改革”的总设计师,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是对张璁变法的延续和深化。

——摘编自百度百科《张璁变法》


(1)根据材料概括张璁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璁变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解放区的教育接管工作,先以中心小学为重点,改造学校行政,调整行政干部,新配备的校长、教导主任绝大多数从北京各校有威望的教职员中选拔,老解放区的干部只占极小部分。新解放区小学教育启发学生自觉自治,废除了过去法西斯化的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方面,取消了党义等反动课程,高小增加了政治常识。加强了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开展了好儿童运动,提出爱国家、爱人民、好劳动、好学习、尊师长、守纪律等口号。师资方面,撤换了个别反动教员,安排一般教员继续工作,并通过个别谈话、暑期学习会等形式对大多数教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启蒙,还安排老区教员以谦虚、谨慎、诚恳、朴素、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作风去影响新区教师。此外,还通过增加免费学额、举办识字班等措施来吸收和照顾贫苦家庭子女入学,如冀中十专区,经过整顿和改造,入学儿童已达二十万

——摘编自中央档案馆编《共和国雏形——华北人民政府》


(1)根据材料,概括华北人民政府对新解放区小学教育改造工作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华北人民政府对新解放区小学教育改造工作的影响。
2022-04-08更新 | 24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提升训练(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重大改革与国家治理

材料   齐桓公即位,齐国国势衰微,经济困难;而桓公欲图霸业,想有一些作为,拜管仲为相,实行改革。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定三官制度。……郊外设邑、卒、乡、县、属等机构。……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经济方面: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以农为本,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在以农为本的基础上,本末并举。

军事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这样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于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规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

——摘编自中华文本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改革成功的原因和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中前期,外国银元在东南沿海一带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五口通商以后,外国银元流通的范围逐渐向北扩展至长江流域及内陆地区。晚清时期,张之洞率先在广东自铸银元以取代洋银,其后,湖北、江苏等省纷纷仿效。清政府认识到铸造银元、铜元具有可观利润,且各省铸币不利于币制统一,因此希望收归铸币权,加之英、美、日等国要求中国统一币制,于是酝酿币制改革。然而,由于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冲突,以及清廷内部的分化,造成清政府统一铸币和币制改革举步维艰。而由于铸币所带来的财政独立,使得地方屡屡违抗中央不得私自铸币的命令,从而扩大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也影响了晚清政局的走向。

——摘编自熊昌锟《清代币制改革的酝酿与纠葛》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推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晚清币制改革予以评价。
2022-02-04更新 | 286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材料   建国初期,由于国民党旧法观点的影响未得到有力清除,当时的司法干部队伍思想比较混乱。从国民党司法机关接收下来的旧司法工作人员中混进了一些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造成了司法干部队伍作风方面严重不纯。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使司法机关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进行司法改革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从1952年到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以反对旧司法观点和改革整个司法机关为主要内容的司法改革运动。作为建国初期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一部分,它上承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法制建设的成果与经验,下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制建设整个历程的关节点。

——摘编自侯松涛《建国初期的司法改革运动: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司法改革运动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司法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户籍制度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由来已久,阅读下列有关我国户籍制度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西汉承袭了秦的户籍制度,与此同时又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保证国家有充足的赋税收入。汉政府表彰累世同居,法律禁止父母健在的情况下子孙分门立户,魏晋时期,政府颁布了“户律”,实行编户齐民,将户籍管理法律化。宋朝实行都保制,王安石变法时期又实行保甲制度强化对社会的控制。宋朝有最为典型的特权户籍"官户”,它可享受荫补(即做官的资格),减免某些税收,差役免除和减免刑法等特权。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叫“匠户”。明代以户帖制与黄册制登记户口,将户口、土地和赋税三者合一。在管理上,明朝实行里甲制,严格限制人口的流动,邻里之间,相互监视,相互举报,处在政府的严密控制之下。清朝康熙之后,随着“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赋税和户口之间的关系被土地所取代,户籍申报编制的经济意义降低。随着保甲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广泛建立,乾隆三十七年,取消五年一次的户口编审制度,代之以通过“岁计”了解各地户口增减情况,淡化了户籍的赋税功能,而强化了政治控制功能。

——江立华《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经历了从建立到强化再到改革的演变的历程。户籍制度内涵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异化。“为土地改户籍”、城市户籍含金量不减反增等现象成为制约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重要因素。人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作为人口城镇化的重要制度障碍,户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成都市从2003年以来,先后进行5次改革,改革力度大,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改革是采取先改内容再改形式,通过降低入户门槛及其他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顺利实现了二元户籍制度向一元户籍制度的转变,极大的推动了域内人口城镇化进程。成都户籍制度的改革在较大程度上还原了户籍本原功能,是一元户籍制度改革的创新典范。

——徐茂《人口城镇化视野下的成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