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大钊的人生履历表

时间活动
1889出生于河北乐亭县。
1907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系。
1916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任经济学教授。
1918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每周评论》撰文怒斥英、美、法、日等国为“强盗世界”。
1920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
1922三临洛阳,争取吴佩孚对工人运动的支持;参加西湖会议,主张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1923李大钊参与组织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罢工运动遭到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
1924李大钊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大会宣言的起草。
1925五卅运动爆发,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五万余人的示威,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1926领导“三一八运动”,反帝反军阀,由此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和通缉。
1927奉系军阀张作霖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杀害李大钊。

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李大钊的人生之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生抉择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1岁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红军第一骑兵师,保卫苏维埃政权。1920年因伤重转业,投入到经济建设的潮流之中,是苏维埃“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伤病复发导致身体瘫痪、双目失明后,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35年获得国家最高荣誉—列宁勋章,1936年逝世。一生著述不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世纪30年代,奥斯特洛夫斯基深刻地理解时代的要求和精神,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创作出保尔·柯察金这位符合时代呼唤和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再现了当时苏联人民的信念、理想和情操,描绘了苏联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忘我的劳动热情。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何获得国家最高荣誉,并对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后的人生抉择谈谈你的看法。
2022-07-2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4年,陈独秀在《说国家》一文中指出:国家要有一定的土地,国家要有一定的人民,国家要有一定的主权。该主张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开展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C.促进了无产阶级的觉醒D.阐明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2022-05-13更新 | 211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百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位于福建厦门鼓浪屿岛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爱国志士林尔嘉(1874-1951年)的别墅,1955年林尔嘉后人将其献给国家,国家建作公园,园内建有林尔嘉纪念雕塑,如图1、图2所示。


林尔嘉生平主要事迹∶林尔嘉是厦门抗英名将陈胜元的嫡孙,6岁时以内侄身份过继给了台湾首富林维源。1895年,愤慨于国土沦丧,全家迁居厦门鼓浪屿。1904年,林尔嘉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兼厦门商务总会总理。为使国家富强以抗外侮,他提出改革经济发展实业的设想,建议政府实施振兴商务、兴办工矿、修建铁路等措施,保证国家财政平衡。20世纪20年代林尔嘉担任厦门市政会会长此时厦门正在城市建设。无论是开辟马路,还是拆迁民房。经常遇到各方势力的阻挠,林尔嘉都能因势利导,不避嫌怨,秉公办事。因此,厦门近代市政建设,林尔嘉被公推为首创之功。此外,林尔嘉的乐善好施在厦门坊间为人称道,他还在鼓浪屿创办了华侨女子学校,在福州创办了泉山高等女子学校,并捐资兴建了香港大学。

——摘编自林泽贵等《林尔嘉:大海一样的爱国济世情怀》等


提取材料信息,对林尔嘉的主要事迹加以阐释。
2022-01-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英雄模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值得我们学习、尊敬、传颂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姓名荣誉称号主要经历
王进喜感动中国人物上世纪60年代,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大庆铁人
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
奖章
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刘汉章改革先锋1984年出任邯钢总厂厂长使推行技术变革,创立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是国企改革“邯钢经验''的创造者。
黄大年时代楷模称号2009年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用自己的研究成果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被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
张小娟金国'脱贫攻坚
模范
主动回到贫困的家乡工作,担任舟曲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2019年在下乡扶贫途中不幸殉职,年仅34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时代与英雄模范”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01年之后,废科举、办学堂成为时髦,各省掀起一股“大学热”。但张謇反对“仓皇兴学即以大学为发端”的做法,认为“大学之预备在分科高等,高等之预备在中……未设小学,先设大学,是谓无本。”这体现出张謇
A.秉持理性踏实的精神B.过分强调基础教育的作用
C.坚持实业救国的理想D.反对废除科举制度的态度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丁格尔(18201910)自幼在英国接受了远超同时代女性所能接受的教育。16岁时,她遵从国教信仰的召唤,走上护士之路,接受了职业护士培训。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已是护理中心主管的她关注英国负伤士兵的处境,接受她的旧友、国防大臣西德尼的请求,前往战地医院协助。她几乎亲自照顾过每一个病人,给予他们安慰和忠告,从而使负伤士兵的死亡率由50%降为2%。她从未停止追求更远大的目标,她为改善英军的福利奉献了余生。她大力推动主管该事项的皇室委员会的成立,撰写了大量报告,为军队医疗学院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将护士变成了受人尊重的职业。大力推进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1860年,在她的主持下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她身上散发出真理的光芒。”

——改编自【英】西蒙·蒙蒂菲奥里《大人物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丁格尔对医疗事业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丁格尔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8年,王尽美出生在山东省莒县北杏村(后属于五莲县、诸城市)一个贫困的佃农家庭,家境贫寒。

1918年赴济南求学次年,他走出课堂,投入到波澜壮阔的五四洪流之中。王尽美用《长江歌》的调子填写歌词,教群众演唱:“听听听,山东父老,同胞愤怒声,送我代表赴北京,质问大总统!反对卖国廿一条,保护我山东。”这首诗一时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传遍了整个山东。

1921年,王尽美创作了《革命天才明》五首歌谣,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了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的宣传。

1921年春,王尽美等人在济南成立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并代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到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王尽美作诗《肇在造化一赠友人》一首:“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

从1922年初到1923年2月,王尽美多次成功地领导了北方工人罢工,给帝国主义、封建军阀沉重打击,而且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工会工作,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王尽美在济南大槐树机车厂教工人唱的歌谣就可以展示其领导的工人运动:“天下工农是一家,不分你我不分……”

1925年,因长期积劳成疾,王尽美不幸去世。临终前仍念念不忘叮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据倪志勇《试析王尽美诗词中内隐的个人思想的转变》


(1)概括王尽美的主要革命活动。
(2)简要概括王尽美开展革命活动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请用最恰当的语句表述王尽美的“初心”。
2021-03-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张之洞作为晚清举足轻重的人物,亲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谢放《张之洞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张之洞的主要活动中任选一个,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这一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张之洞活动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全面)
2021-02-0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古以来,“九州”就是中原区域的代称之一。

材料一 《尚书·禹贡》记载禹平治水土,划天下为九州(见如图)。20世纪20年代,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学派认为中国古代并不曾有九州制度,因为夏、商两代都在中国的东部,直到周族才扩大了西边部分。春秋战国之世,齐国向东开拓,晋、赵、燕诸国向北开拓,秦国向西开拓,楚国向南开拓,才有方三千里的“中国”出现。因此,九州到了战国中期才有出现的可能,是具有大一统理想的作者依战国诸雄分野而托古假设出来的。

——摘编自陈剩勇《“九州”新解》

材料二 考古学研究表明,公元前3000年间,黄河、长江流域进入中国文明的奠基期,公元前2000年间,以河南、关中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区先后建立凌驾于其他区系之上的中央王国,成为夏商周三代京畿之地。中央王国把中华两河流域文化圈进一步联结在周围。九州篇作者的视野所及正与中华两河流域文化圈相当,九州分野与备历史文化区大体一致。

九州反映的生态环境,如“降丘宅土”是商代以前黄河下游地区先民生活的特点;“岛夷卉服”是舟山岛民的风土记录。

“夏有万邦”虽未能得到考古学证明,但考古学已证明商朝影响所及已达于“九州”。因此九州篇的蓝本很可能出自商朝史官之手,是商人对夏代的追记,最晚不迟于西周初年。

——摘编自邵望平《禹贡九州的考古学研究》


(1)依据材料一,简述顾颉刚关于“九州”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评论顾颉刚的上述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