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陈嘉庚是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成员。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一直对国民政府“抱有厚望”。1938年,来自南洋各埠的164名代表成立以陈嘉庚为主席“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在大会上历数了日本侵华种种罪行,并呼吁大家支援祖国抗战。国民政府还成立了“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为尽国民天职,陈嘉庚主动承担劝募公债2000万元,并首先认购10万元。国民参政会召开期间,他致电“在敌寇未退出我国土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的提案,之后还大胆地指责国民党对汪精卫投降活动的纵容态度。毛泽东题词赞誉陈嘉庚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46年11月,陈嘉庚在新加坡集资创办的《南侨日报》,及时向广大侨众报道了国内战局和国际形势,民主运动的曲折发展,解放区的光明和国统区的黑暗,并预见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1949年陈嘉庚决定接受毛泽东的邀请,回归北平,共商建国大计。

——摘编自《陈嘉庚对创立新中国的重要贡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嘉庚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胜利后陈嘉庚的历史贡献和陈嘉庚精神的实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西汉宣帝(前91年一前49年)亲政后视“霸王道杂之”为必须遵行的“汉家制度”。因出身微贱,知道百姓对贪腐官员切齿痛恨,所以他在诛杀一批地位很高贪污官员的同时,还派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者”。对郡守级官吏,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并不定期派使者对郡守级官吏的工作进行考察,根据考核结果,信赏必罚。他曾先后三次诏令把“赀百万者”的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诏令分给“流民还归者”公田,贷给种子与食物,并不要他们出算赋和给徭役。他的“厉精为治”取得了卓著的文治武功,被誉为“中兴”君主。但宣帝为了打击霍氏集团的权力,任用外戚、宦官,统治后期贪图奢侈逸乐,“颇修汉武故事,官室、车服盛于昭帝”,也为西汉末期政治混乱埋下祸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宣帝推动汉代出现“中兴”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汉宣帝的历史功过。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处,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陪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
2019-01-30更新 | 1841次组卷 | 17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