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下列图文是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新莽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全册9简,简长23厘米,宽1厘米,完好无缺。内容是王莽派使者慰问边地更卒途经肩水金关(注:汉代烽塞关城,是当时进出河西的咽喉)时的费用记录。该册的出土可用于研究当时(     

①河西地区的商品物价        ②公务接待和劳边情况
③简牍书写和编联方式        ④中原地区的饮食结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4-05-05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自然》最新发表一篇考古学研究论文称,利物浦大学和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的考古学家在赞比亚的卡兰博瀑布遗址发现了一件约47.6万年前的木构件,它是两根切开凹口后交叉搭建的原木,这个木构件可能是一个平台。以往研究表明,史前人类只会将获取的木头作为武器或挖掘工具,但这个木构件表明早期人类有意识地使用石制工具改变了原木的形状,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利物浦大学的拉里·巴勒姆教授说:“这一发现改变了我对早期祖先的看法。忘记“石器时代”的标签,看看这些人在做什么:他们用木头制造了一些新的大型构件,他们用智慧、想象力和技能创造了一些从未存在过的东西。”对于这一考古发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时代越近人们对历史的研究越接近真相
B.新考古发现拓宽了人们对史前史的认识
C.考古发现可以推翻一切原来的研究成果
D.历史研究中考古学家比历史学家更重要
3 .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一则著名的历史典故,但在史学界却存在着疑与信两大派。

有学者认为“杯酒释兵权”“来自传闻,不可置信”。首先,如此重大事件,在北宋官修的《太祖实录》和《三朝国史》中不见片语。丁谓(966~1037年)的《谈录》可谓最早记载解除石守信、王审琦兵权的文献,但《谈录》只讲罢二人兵权,并无宴请情节。随后王曾(978~1038年)的《笔录》则增添了太祖设宴与宿将“道旧相乐”的场景。后世所谓“杯酒释兵权”一说,基本皆出于此。至神、哲宗时司马光的《速水纪闻》更是大事铺张“设宴道旧”情节,绘声绘影,恍如身历其境。据载“杯酒释兵权”发生于建隆二年(961年)七月,但当年六月初二杜太后病逝,七月初属国丧期间,不准宴饮。

更多学者认为,“杯酒释兵权”基本可信。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的军权确是在建隆二年七月后罢免的,北宋的官方文献,如《国史》《实录》对此均有明确记载。王曾与丁谓基本是同时代人,且王氏成书在先,论者指责王氏《笔录》所载为擅增情节,非稳妥之论。注重政治运作技巧,尽力营造便于解决问题的氛围,正是宋初政治的一大特色。因记录者未能身临其境,“杯酒”一事在某些细节的记载上可能不无渲染,却并非后人编造。《宋史·礼志》载:“皇太后杜氏崩……合随皇帝以日易月(注:一天等于一月)之制,二十五日释服。”即服丧时间实际只需二十四天,六月二十五日后已不禁宴饮。

(1)阅读材料,说明“疑”与“信”两派争论的角度及其与之对应的论据。
(2)谈谈你对“杯酒释兵权”的看法。
2023-11-13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教育

19世纪读写能力的普及首先是欧洲文化史的一个进程。其源头可追溯至宗教改革时代或18世纪倾向于实用性教育的全民启蒙运动时期。精英们对读写能力普及的反应是矛盾的。一方面,开启理智的阅读和规范文化实践,对普通民众进行启蒙祛除迷信,这似乎是自上而下的文明化、现代化的实施和对民族融合的促进;另一方面,精英对大众文化解放仍存有疑虑。大众文化解放的同时,也和提高大众的社会和政治地位的要求相勾连。权力和文化拥有者的疑虑不无道理。

——摘自[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概述“读写能力普及”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看待“精英们对读写能力普及的反应是矛盾的”,运用所学加以阐释说明。
要求: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问题。

(2)依据材料,评述20世纪初对“教育”的认识

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要紧任务。

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倡导全党全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3)请为上述四则不同时期的材料排序,并说明理由。
2023-03-31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 年11月在北京朝阳东坝地区的一次项目建设前的例行勘探中,意外发现古墓。发掘中突现的乾隆谕祭驮龙碑残碑中,有落款为乾隆四十一年“科尔沁和硕毅亲王固伦额附色布腾巴尔珠尔碑文”,与清代王坟研究专家冯其利先生的记载吻合,推断是清乾隆皇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及其后裔园寝。一次“意外”,收获良多,其中包括(     
①可从满蒙联姻入手,研究清朝建立的政治军事联盟
②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探索符合国情的协调发展
③明确言必有据、信而有征是学习历史的态度与方法
④得知实物史料是论证历史真实性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3-31更新 | 34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人痘、牛痘三千多年来,天花一直是人类面临的疫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的一大祸患。在现代牛痘疫苗使用之前,传统社会普遍采用人痘接种。在印度,主持人痘接种的是以婆罗门种姓为主的接种员,他们被看作是天花女神的供奉者,是祭司和医生的结合体。他们拥有固定的客户群体,接种率大约为印度人口的21%,形成了“完整”的人痘预防模式。

1802年英国殖民者将爱德华.詹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模式作为“理性和科学的代表”及实施“文明教化”的手段引入印度。他们认为“作为政府的税收来源,这里的每一条生命,每年的价值可达八先令;将牛痘疫苗与空气一样,免费授予印度民众,这将增强英国统治的合法性,是英国人道主义和对印度人民仁爱的象征;因此无论从慈善还是金钱的角度来看,拯救印度人的生命都是值得的”。印度严格的等级界限与女接种员的缺乏、高温潮湿的环境及大部分印度人把牛痘接种视为“恶意的英国人与受到侵犯和破坏威胁的印度人及其神圣事业之间的冲突”,从而引起.民众对牛痘接种的自发抵制。1850年殖民当局将人痘接种定性为“谋杀性交易”。接受西式教育的印度新式知识精英及其影响下的媒体是西方医疗事业的坚定支持者。通过一段摘引自古代医神檀梵陀利的文献,以及一首以梵文书写在旧纸上、据说是被发现的关于牛痘接种的短诗,印度知识精英利用自身的威望和能力巧妙地提出了牛痘疫苗实际上是人痘疫苗的一种改良或变种,在接种牛痘疫苗时,也应该怀着崇敬、信仰和纯洁之心举行宗教仪式。与此同时殖民当局收编人痘接种员组成了牛痘接种队伍。在天花肆虐的背景下,在确保生命安全与坚守宗教和传统之间,牛痘疫苗得到了有利的推广。

人们从不同角度研究这一现象,提出各自观点

科技史视角牛痘疫苗接种在印度的推广对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
社会史视角从印度民众对牛痘接种的反应,表现出在牛痘接种中,普通民众与精英的互动关系。
殖民史视角牛痘疫苗接种是西方殖民医学的典型代表,是英国殖民统治的工具。
全球史视角比较牛痘疫苗在欧美各国的传播和阻碍,凸显印度作为东方国家在疫苗传播方面的特殊性。

——王磊、申向洋《冲突与妥协:传统文化与英属印度牛痘疫苗的推广》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为以上四个研究视角提供依据。这一话题是探索殖民时期印度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切入点,说出你的看法。
2023-01-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浙东大饥,朱熹借常平米600石,在建宁府崇安县(今福建武夷山)开耀乡与乡绅刘如愚创办社仓一所,进行赈贷,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社仓事目》(即社仓章程),于淳熙八年(1181年)奏请孝宗批准推行全国。后人把这个《社仓事目》连同开耀乡社仓经营管理办法统称“朱子社仓法”。朱熹作为理学大师,创立“社仓”,其主要目的是(     
①维护社会稳定②灾年赈济,扶植生产
③解决全国百姓温饱问题④提供社会保障,造福百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11-27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救济与优抚

管仲相齐,行“九惠之教”

老老年七十以上,一子无征(免一子征役),三日有馈肉;八十以上二子无征(免二子征役),日有馈肉;九十以上,举家无征,日有酒肉。死,上共(供)棺椁。
慈幼有三幼者妇无征(免妇人征役),四幼者尽家无征,五幼又予之葆(保护),受二人之食,能事而后止。
恤孤属之其乡党、知识(友人)、故人。养一孤者一子无征,养二孤者二子无征,养三孤者尽家无征。掌孤(相关官员)数行问之,必知其食饮饥寒身之膌胜而哀怜之。
养疾聋、盲、喑、哑、跛躄、偏枯(偏瘫)、握递(两手屈拱而不能伸直的残疾),不耐自生者,上收而养之疾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
合独取鳏寡而合和之,予田宅而家室之,三年然后事之。
问病掌病以上令问之。九十以上,日一问;八十以上,二日一问;七十以上,三日一问;众庶五日一问。病甚者,以告上,身问之。掌病(相关官员)行于国中,以问病(探慰病人)为事。
通穷若有穷夫妇无居处,穷宾客绝粮食,居其乡党以闻者有赏,不以闻者有罚。
振困岁凶庸,人訾厉,多死丧、弛刑罚,赦有罪,散仓粟以食之。
接绝士死上事,死战事,使其知识故人,受资于上,而祠之。

(1)“九惠之教”被后世称为齐国民生治理的“顶层设计”。依据材料指出这一民生治理方案的特点。

执杖是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中常见的老人形象。早在西周时已将老者扶杖作为礼制推行。《续汉书·礼仪志》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受之以玉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音jiu)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欲老人不噎。”汉代朝廷颁行赐杖之制,以法定形式将鸠鸟形象与杖相结合,明确定为尊老重孝的标志。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出至汉朝,形成尊老敬老之风的原因。自此之后,历代在优抚养老方面还有哪些表现。(举两例加以说明)
2022-07-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中国拥有浩瀚的史学文献与久远的史学传统。“声罪致讨曰伐,潜师掠境曰侵,两兵相接曰战……杀无罪曰杀,杀有罪曰诛,下杀上曰弑……”。史书的编纂体现出(     
A.史学即史料B.注重修辞与文体
C.史学即正史学D.客观与主观统一
2022-07-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3世纪的伊朗刮起中国风



羚羊祥云纹织金锦
13-14世纪伊朗产纺织品 现藏于德国纽伦堡国家美术馆

在中国道教思想当中。云被认为是宇宙气息的积累。自唐朝起。云纹即被中国各民族吸收。西亚的纳石失(波斯语“Nasich”以金缕或金箔切成的金丝作纬线织制的锦)与联珠纹、葡萄纹与对鸟、对兽纹等都在中国纺织品上流行开来。当时的中国受到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袄教等多种宗教影响,也推动着当时中国和伊朗之间的纺织品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的巅峰。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3 - 14世纪出现纺织品文化交流空前繁荣现象的原因。
2022-07-0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