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科技成就走在世界的前端,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称它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在数学、传统医学、传统天文学、法医学、传统农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政府推动出版了一系列的科技作品如《梦溪笔谈》《圣济录》《洗冤集录》《统天历》《农书》等。四大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用于军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以罕见的篇幅来讨论朱熹的科学思想。

——摘编自刘芹《儒学与中国古代科技——以宋明为例》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的政治转变,为近代科技体制化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詹天佑等人倡导成立了“中华工程师学会”,出版了《中华工程师学会学报》;留美科学家任鸿隽等创立中国科学社,发行《科学》杂志;1915年,中华医学会也宣告成立,并发行《中华医学》杂志。同时,各种全国性的研究机构也相继建立,如丁文江创设的国立地质调查所,中国科学社在南京设立的生物研究所等等。

——摘编自段治文《中国科技的近代化历程》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民大飞机C919、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摘编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并结合知识分析宋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科技发展的作用。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发展科技的启示。
2 . 2018年,欧洲率先提出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限制了网络企业对个人用户数据的使用权限,约束了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向。欧洲这一举动从侧面说明
A.科学技术发展束缚人的个性
B.科技领域内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C.欧洲开始反思“科学万能论”
D.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伦理规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年,中共二大时期的党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1928年,中共六大党章第二章规定“凡承认共产国际和本党党纲及党章,加入党的组织之一,在其中积极工作,服从共产国际和本党一切决议案且经常缴纳党费者,均得为本党党员”,这是按照列宁建党思想对党员资格作了更为完整的表述。

材料二   1945年,中共七大党章是我党独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总结了党成立二十四年来的斗争经验,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且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1956年,中共八大修改的党章中,党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1992年,中共十四大修改的党章中,增加了关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进程的表述,阐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是我们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断前进的历史。新党章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及一系列方针载入党章,并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新要求。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共中央组织部《共产党员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改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改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改的历史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学者研究认为,秦朝时期的中国是第一个发现有诸多岛屿的国家:汉武帝时期国家在地图上将南沙的岛、礁、沙、滩一一标明,并划出南海诸多岛屿与异国的疆界。元朝政府设立白沙水军,负责南海海域巡逻。清朝前期,整个南海诸岛海域都在海口、崖州和儋州营的巡逻、防守范围之内。以上材料反映了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海南诸岛自古是中国领土
C.中国历代重视维护领海主权D.古代在海南岛实行郡县制
5 . 属国制度是两汉政府对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实行的一种地方民族管理体制,属国居民“因其故俗”,允许保留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由政府任命属国都尉领护。这一制度
A.是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度的延伸B.开创了改土归流政策的先河
C.使边疆管理与内地趋向一体化D.有利于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40年,史学家翦伯赞认为民族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产物,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之前是没有民族主义而只有种族主义,即大汉族主义。此观点
A.提出了民族问题的解决办法B.蕴含着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C.激发了民众民族意识的高涨D.体现政府对民族危机的重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代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德才兼备、以德优先的官员考核制度,从而使选官制度不再是单纯的考试制度,而是在社会上发挥着无形统合功能的行政管理制度。其“统合功能”
A.有处于维护文明的稳定和连续B.保证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C.有利于促进各阶层的均衡发展D.有利于选拔较高素质的人才
8 . 2002年史学家孟席斯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书中作者通过一些绘制于15世纪前期至16世纪前期的模糊不清的海图或地图,肯定这些地图反映的地图知识是当时欧洲人尚未掌握的一些地名标识的地方,是欧洲人没有到过的,因而他推断只有郑和的船队才具备到达这些地方并精确绘制在地图的可能,最后得出了是郑和船队发现了新大陆的结论。历史学家姚大力认为支持作者的基础极其脆弱,因为只要其中一项被否定或不能成立,结论就变得毫无意义。而且历史学家所谓的发现并不是指一般的到达,而是指到达后引起的有影响的变化。这说明
A.历史事实虽然只有一个,但历史解释需要大胆合理的想象
B.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C.历史解释包含着深层次的因果关系,并非简单的历史事实
D.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敢于挑战历史的权威
2021-05-12更新 | 888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历史》是古希腊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一公元前425年)的作品。据统计,书中引用神谕八十五次,涉及四十三个故事,但书中不同的人对神谕的理解,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可能引起完全相反的结果。据此解释合理的是
A.《历史》史学价值颇高B.希罗多德否定神的作用
C.《历史》蕴含人本特征D.希罗多德认同民主政治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内外交困的清廷不得不下诏变法,年已花甲的沈家本临危受命修订旧律,针对当时盲目崇外与排外的两种法律心态,他秉着“我法之不善者当去之,当去而不去,是谓之悖。彼法之善者当取之,当取而不取,是谓之愚”的观念,历经十余年最终推动《大清新刑律》颁布。该法典废除了传统的凌迟、枭首、戮尸、缘坐、刺字等酷刑恶法;大量删减传统律例的死罪条款,将死刑的执行方式由公开执行改为在专门场所执行;打破旧有的法律差别,积极推进男女同罚、满汉一致与身份平等。虽然从大端而言,这仍是一部旧式的刑法,但正是这部过渡时期的法典的制定意味着传统法制创新的开始。

——摘编自陈新宇《沈家本:中国近代具体法治的践行者》


(1)根据材料,概括沈家本修订旧律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修订旧律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沈家本在法治方面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