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2022·上海浦东新·模拟预测
综合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地名背后的历史奥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1)请将材料一中三幅地图反映的时代进行时序排列:
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填写数字)

材料二   北京地名沿革表

朝代北京当时名称
幽州
南京幽都府
中都大兴府
①________
②________1368年,改名北平府,1403年改名京师(北京)顺天府

——(据戴均良主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整理归纳)


(2)完成表格中两处填空。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表格中“南京”、“中都”、“北平府”等不同称谓中“南”、“中”、“北”得名依据是什么?

材料三   幽州……《周礼·职方》:“东北曰幽州。”《释名》曰:“幽州在北,幽昧(昏暗不明)之地,故曰‘幽’。”……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范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幽州。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


(4)成书于北宋初年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了北宋初年全国政区建置情况和历史变化,却对于材料二中五代十国时期辽朝对北京的地名变更和行政级别升格只字未提,这一现象可以推测出作者怎样的心态?
(5)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从作者立场意图和史料价值的角度,你如何看待《太平寰宇记》对北京地名的处理?
2022-05-0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4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2022·上海浦东新·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代中国人的“亚洲观”

材料一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第二曰欧罗巴洲,中凡七十余国,而意大里亚居其一……其说荒渺莫考,然其国人充斥中土,则其地固有之,不可诬也。

——(清)张廷玉等编《明史》

材料二   西洋温带之地,则为地中海所占,而欧罗巴亦偏于冷带,利未亚(指非洲)亦偏于热带。故儒、道、佛、回教、天主教皆主阿细亚洲,天文算法亦皆创自阿细亚,而后流被于欧罗巴洲。

——(清)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同治年间(1862-1874)的进士平步青在《霞外捃屑》中,从《尔雅》和《说文解字》引经据典,称:“亚者,次也”(《尔雅释诂》)、“丑也”(《说文解字》)“细者,微也”(《说文解字》),故而“亚细亚”实为‘次小次洲’之意”,“明人甘受利玛窦之侮慢,而不之觉,曾无一人悟其奸者。”

——黄冬兰《亚洲的诞生》,刊《新史学》第二卷

材料四   呜呼!优必胜、劣必败,红黑棕三种,民质陋劣,已渐归淘汰矣。黄种开化最早,今且不白种若。岂白种果天骄之子耶?亚洲大陆,黄种所萃,联络而维持之,其庶免异种之蹂躏也夫。

——蔡郕编《高等小学新国文范本》,1915年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你认为清朝时的中国人对于利玛窦带来的“亚洲”知识的态度是否一致?简述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文史书籍对于“亚洲”形象的描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3)你怎样看待近代中国人的“亚洲观”?
2022-05-0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4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观察下列图片,完成下列小题。

A马噶尔尼使团访华

B《燕然山铭》石刻

C驻藏大臣令牌


D汉委奴国王金印

E井真成墓志拓片

F唐蕃会盟碑


(1)将上述表格内容按照时期分类(填写字母)。
秦汉________隋唐________明清________
(2)将上述表格内容按照内容分成两类,先写出类别,然后在类别后写出相关内容的字母。
2022-05-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二十世纪的国际组织

二十世纪是一个深刻变化的时代,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局势下,世界诞生多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在历史课上,历史老师出示了部分组织的标识图(如下)



(1)通过这些组织来认识20世纪世界局势变化的一些特点。
________和H,反映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冷战格局。
②B和________,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反映了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________和G,反映区域经济集团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
④A和________,推动________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国际组织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老师又出示了以下时间轴



(2)根据提示,完成时间轴中的相关内容填空。
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出示了以下资料



(3)如果以联合国成立为主题进行课堂讨论,你会选择其中哪些资料?说明理由。
2022-04-2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中外文化交流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在与外来文化交流中不断发展,也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以下是一组不同时期中外交流的史料:

A.《乾舆万国全图》

B.日本留学僧空海书法

C.《几何原本》

D.《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E.三大发明的西传

(1)将相应的史料的字母填入下列横线上。
①上述图片中反映唐代对外交往成果的是________;反映明清之际东西方交往成果的是________
②可以作为中国古代兼容外来宗教证据的是________
③体现了16世纪西方新的世界观的是________
④对欧洲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的是________
⑤可以作为东亚文化圈研究资料的是________
⑥为中国传统数学注入了新生机的是________
(2)若要考察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遗迹,最值得去的城市是________。(单选)
A.武汉   B.成都   C.上海   D.泉州
(3)依据所学知识,宋代对外交流较唐代有哪些新的变化?
(4)明朝至清前期,下列选项中与我国对外贸易有关的内容有________
A.朝贡贸易   B.十三行   C.“凿空”   D.榷场   E.丝银对流
2022-04-2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张堰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等级考历史试题
6 . 学习英国工业革命,可以从集证辨据入手,进而深入理解,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材料一:材料A

可怕的断肢从综合医院的登记数字看出,伯明翰工业居民发生的事故,非常严重,屡见不鲜。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工厂对维修工作重视不够,以致机器的护栏长期失修;还有不少事故是由于工人衣服松垂的部分被机器挂住,把不幸的受难者卷进机器中。女工的头巾及长发,男工和童工的围裙或松垂的衣袖常常是造成可怕断肢的原因。

《关于劳动居民卫生状况的报告(中译本)》·《上院文件》,英国国家档案,1842年,第27P208



若要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以上三则材料中属于原始史料:______;属于非原始史料:______。(填写字母)
2022-04-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中国”探源
“中国”的称谓始于何时,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后来又有什么变化,是学界关注的问题。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探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1)寻找“中国”一词的来源,同学们想到商朝的__________,(单选)但只找到了“中”字,没有找到“国”字。
A.石器B.陶器C.玉器D.甲骨文
(2)接着在西周的何尊铭文中,同学们找到了“宅兹中国”四个字,它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__________。(单选)但何尊铭文记事简略,只提供了关于“中国”地域范围的一种认知。
1A.实物证据B.图像证据C.口传史料
(3)探究“中国”的含义,需查阅更多材料。

A.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

——《国语·越语》

B.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

——《史记·天官书》

C.皇帝(刘邦)继五帝三王之业,统天下,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

——《汉书·陆贾传》

D.将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界:河之南岸属于中国,河之北岸属于鄂罗斯。

——(清)《平定罗刹方略界碑文》


以上材料里的“中国”含义不尽相同。体现文化含义的材料是__________;体现政治疆域含义的材料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
至此,同学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含义不断丰富。
(4)秦汉时代,政府创设和推行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中国”一词逐渐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代名词。结合所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列举具体内容各一。
政治方面:中央:__________
地方:__________
经济方面:__________
文化方面:__________
(5)在“中国”探源过程中,有同学认为:对古史研究最有价值的是考古资料,它是通向历史真实的唯一大道。这引起大家的争论。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题 | 适中(0.65) |
8 . 改革开放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为纪念改革开放,班级同学分组收集资料,对新中国改革开放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选择不同资料可以拟定不同研究主题,仿照示例,选择有关资料完成填空。
A.居民使用的各种票证
B.开放前后GDP增长的数据
C.安徽小岗村农业粮食收成的对比示意图
D.浦东开发开放前后的照片
E.人们60年代和80年代的衣食住行
F.改革开放前后的影视作品代表
……
示例:选择资料C,可以研究改革在农村取得突破。
选择资料______可以研究城市对外开放。
选择资料______可以研究______
9 . 目录呈现了一本书的结构和内容,也透露出丰富的历史信息。若将不同时期的史书目录进行比较,还能体现史学的变迁。

材料一:司马迁《史记》目录(部分)

五帝本纪第一夏本纪第二殷本纪第三12本纪
三代世表第一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六国年表第三10
礼书第一乐书第二律书第三8
吴太伯世家第一齐太公史家第二鲁周公史家第三30史家
伯夷列传第一管晏列传第二老子韩非列传第三70列传

材料二:吕思勉《中国通史》目录(部分)

——1939年第一版

上编中国文化史(共18章)下编中国政治史(共36章)
第一章婚姻第二十二章夏商周的事迹
第二章族制第二十三章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第三章政体第二十四章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第四章阶级第二十五章古代社会综述
第五章财产第二十六章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
第十八章宗教第五十四章革命途中的中国
(1)填空题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以______、表、______、世家、______的形式,叙述了上起______、下至______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首创了______体裁。
(2)作为一部历史正剧,《汉武大帝》的编剧主要依据《史记》和《汉书》等历史著作,说明(单选题)
A.这两部著作所述史实是绝对的信史B.这两部著作提供唯一有价值的史料
C.这两部著作具有很高文献史料价值D.影视作品的史料价值不亚于文献史料
(3)请根据目录,从体例、内容两个方面比较两部史书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4)结合两部史书的成书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两部史书异同的看法?
2022-04-21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虎年看虎

2022年是中国农历虎年,某校委托历史学社布置学校宣传栏。经学生讨论,决定选择不同时期“虎”形象的文物,制作“虎年看虎”主题展板。

第一步:精选典型文物;社团精选了不同时期四件“虎”形象的文物,并搜寻到相关历史信息。

出土时仅存左半符。符文字大意为:国君掌握右半符,杜地长官持有左半符。凡调动甲士50人以上,由国君派使者持右符与左符验合后,地方长
官按使者传达之命令行动。
后石家河文化地处江汉平原,受中原文化影响较为明显,其出土文物中屡屡出现玉虎形象。
A.杜虎符(战国秦)B.后石家河文化玉虎头(新石器时代)
位于河北的磁州窑是北方民窑代表。该枕为卧虎形,枕面绘有写意画,枕底墨书“大定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张家”。瓷虎枕是金代盛行用具,有辟邪寓意。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有虎头枕治疗睡眠相
关疾病记载。
出土于湖南地区的酒器。一般认为“虎食人”形象早已有之,但其承载的含义存在争议,有“震慑奴隶”“虎食厉鬼”等多种说法。
C.磁州窑白地黑花鹡鸰图虎枕(金)D.虎食人卣(商晚期)
(1)若以制作年代先后制作展板,以上文物排序应为:(填写字母)

第二步:解读历史信息;文物本身包含了许多历史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回答诸多历史疑问。


(2)根据以上文物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为同学答疑解惑:
①以上文物中,能够确定最精确制作时间的文物是
A.虎符   B.虎头   C.虎枕   D.虎卣
②从出土的杜虎符看,这枚左虎符的持有者是谁?他能否顺利调动50人以上军队?
A.国君,能   B.杜地长官,能   C.国君,否   D.杜地长官,否
③玉虎头、虎食人卣并非中原出土,却呈现出鲜明的中原文化和技术特征,说明这些地方与中原必然存在
A.人口流动   B.商贸活动   C.殖民侵略   D.战争交锋

第三步:确定展板主题;以上文物还可以主题形式设计展板


(3)将以上文物与相应研究主题对匹配,完成如表。(填写字母)
序号文物研究主题序号文物研究主题
(1)原始社会中原文化的辐射力(2)先秦时代的军事制度
(3)中国古代中医养生观念(4)中国饮酒习俗的形成

第四步:窥破时代特征;

根据社团指导老师的建议,社团补充了以下文物,并搜寻到相关历史信息。

该图中,雍正皇帝身着西洋装束、头戴西洋假发,持兵器猎虎。伏虎英雄崇拜的文化从原始狩猎时代一直延续至清代。加之清代大面积的山林被垦殖,破坏了虎的栖身之所和虎赖以生存的食物链,导致人虎争地,虎患盛行,猎虎行为在当时广为流行。
《胤禛行乐图册·刺虎页》(清)
(4)《刺虎页》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请完成如表。
2022-04-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