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华夏”探源

历史学习中,“华夏”的称谓始于何时?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引起了某班同学们的兴趣,他们围绕“华夏”的探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1)同学们在调查初期因溯源考虑,找寻了商代卜辞中________的记载,发现了“夏”字,指代夏朝遗民之族群;“华”字像一棵树上满是花枝的样子。(单选)(     
A.陶文B.甲骨文C.金文D.小篆
(2)随后,他们发现《尚书·周书·武成》中出现了“华夏”二字:“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这是目前认为记录了“华夏”一词最早的___________。(单选)(     
A.实物史料B.图像史料C.口传史料D.文献史料
(3)为探究“华夏”的含义,他们寻找了更多材料:

A.(西域高昌国)其风俗政令,与华夏略同,……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

——《北史·卷九十七·列传第八十五》

B.臣闻……明王创业,必先(治理)华夏而后(治理)夷狄,广诸德化,不事遐荒。

——《贞观政要·安边第三十六》

C.天监否德,于是命运世祖肇基朔漠,入统华夏,生民赖以安靖七十余年。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二》

D.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以上材料体现了“华夏”的哪些不同的含义?请简要说明。
(4)自秦朝建立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后,各民族在频繁的交往与交流中,不断认同“华夏”这个民族称号。结合所学,从以下几个时期列举有利于促进民族之间交融的史实各一例:
秦朝:全国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汉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晋南北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华夏”探源过程中,有同学认为:对古代史研究最有价值的是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它是通向历史真实的唯一大道,传世文献资料处于从属的地位。这个观点引起大家的争论。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说明理由。
2023-04-13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等级班)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是人”与“斯人”。

近来,语文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也”,成为热门话题,该文节选自《孟子》。由此引出的学术争议,成为某校史学社团的探究课题,他们拟定了如下步骤

步骤一:了解《孟子》成书与版本变迁的情况。

材料一   现存可供研究的材料如下

《孟子》原文本现存较早的有:宋刻本《孟子》一卷,藏于国家图书馆;宋刻石经《孟子》,存浙江杭州;元刻本《孟子》二卷,藏于上海图书馆;清人补刻唐石经《孟子》七卷,藏于南京图书馆。

《孟子》注释本现存的有汉末赵岐与南宋朱熹分别著述的《孟子章句》。《孟子章句》是今人能看到的最早完整注本,但历经千年的传抄、刊刻,版本错综复杂,目前可追溯到多种宋元刻本,和清朝乾嘉学派考据的版本。汉代刘向、郑玄等人的注本,现仅存清朝的辑本。随朱熹学说地位不断提升,《四书集注》影响巨大,版本众多,现常见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四书章句集注》。


(1)《孟子》最初成书于什么时期?提出了什么社会治理的政治主张?
(2)《孟子》的版本在宋以后日益繁多的原因有哪些?

步骤二:分析相关学者的观点,推理判断。

材料二   关于这个问题,国家语文教材主编在微博上做出解释(节选)

“是人”还是“斯人”?近日网上又在议论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孟子一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为何改为“是人”,其实并没有改,本就是“是人”。课文所选的是中华书局的《孟子译注》。我还查过宋代朱熹《四书章句》,也是“是人”。另查十三经注疏(汉代赵岐注),同样是“是人”,并非“斯人”。古诗文大都有不同版本,字词有差异并不奇怪,所以要校勘。而语文统编教材所选的都是权威版本,不可能随意改动。这是需要说明的。


(3)依据材料二,说明该主编对教材选择的解释运用了什么史学方法?
(4)该主编的解释并未能平复争议,若要对其提出质疑,请谈谈你的理由。
2023-01-14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一座城池

城市,亦有“记忆”。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以上图片所示历史事件都发生于
A.北京B.南京C.上海D.深圳
(2)依时序先后,为上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填写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3)仅凭图B,可用以研究
A.近代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事实B.中英双方对具体条款的诉求
C.作者对条约签订场景的认知D.清政府外事活动的一般流程
(4)为更连贯地呈现这座城市发展的面貌,你认为应再增补哪一时期的历史资料?解释你的回答。
(5)有人用“屈辱与荣光”定义这座城市。结合史事,对此定义作出解释。
2022-05-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21-2022学高三下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2022·上海浦东新·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近代中国人的“亚洲观”

材料一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第二曰欧罗巴洲,中凡七十余国,而意大里亚居其一……其说荒渺莫考,然其国人充斥中土,则其地固有之,不可诬也。

——(清)张廷玉等编《明史》

材料二   西洋温带之地,则为地中海所占,而欧罗巴亦偏于冷带,利未亚(指非洲)亦偏于热带。故儒、道、佛、回教、天主教皆主阿细亚洲,天文算法亦皆创自阿细亚,而后流被于欧罗巴洲。

——(清)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同治年间(1862-1874)的进士平步青在《霞外捃屑》中,从《尔雅》和《说文解字》引经据典,称:“亚者,次也”(《尔雅释诂》)、“丑也”(《说文解字》)“细者,微也”(《说文解字》),故而“亚细亚”实为‘次小次洲’之意”,“明人甘受利玛窦之侮慢,而不之觉,曾无一人悟其奸者。”

——黄冬兰《亚洲的诞生》,刊《新史学》第二卷

材料四   呜呼!优必胜、劣必败,红黑棕三种,民质陋劣,已渐归淘汰矣。黄种开化最早,今且不白种若。岂白种果天骄之子耶?亚洲大陆,黄种所萃,联络而维持之,其庶免异种之蹂躏也夫。

——蔡郕编《高等小学新国文范本》,1915年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你认为清朝时的中国人对于利玛窦带来的“亚洲”知识的态度是否一致?简述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文史书籍对于“亚洲”形象的描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3)你怎样看待近代中国人的“亚洲观”?
2022-05-0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4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上海浦东新·模拟预测
综合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地名背后的历史奥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1)请将材料一中三幅地图反映的时代进行时序排列:
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填写数字)

材料二   北京地名沿革表

朝代北京当时名称
幽州
南京幽都府
中都大兴府
①________
②________1368年,改名北平府,1403年改名京师(北京)顺天府

——(据戴均良主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整理归纳)


(2)完成表格中两处填空。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表格中“南京”、“中都”、“北平府”等不同称谓中“南”、“中”、“北”得名依据是什么?

材料三   幽州……《周礼·职方》:“东北曰幽州。”《释名》曰:“幽州在北,幽昧(昏暗不明)之地,故曰‘幽’。”……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范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幽州。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


(4)成书于北宋初年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了北宋初年全国政区建置情况和历史变化,却对于材料二中五代十国时期辽朝对北京的地名变更和行政级别升格只字未提,这一现象可以推测出作者怎样的心态?
(5)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从作者立场意图和史料价值的角度,你如何看待《太平寰宇记》对北京地名的处理?
2022-05-0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4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史实与史观
下列表述中,有些属于“史实”,有些属于“观点”,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字母:
表述史实观点
A.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  
B.我国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  
C.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了伟大成就  
D.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E.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F.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史实__________;观点____________
2021-04-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建国大业
请将表中左侧的“重大举措”与右侧的“历史意义”相匹配(请填写表中数字)
重大举措历史意义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①结束连续十几年物价飞涨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B.土地改革②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造就了国内前所未有的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
C.“银元之战”“米棉之战”③基本上实现了生产关系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三大改造④使农民从分拣土地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中国实现工业化扫清障碍
E.抗美援朝⑤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F.《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⑥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G.亚非会议⑦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H.日内瓦会议⑧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A. ________             B. ___________       C. __________       D. ___________
E._________             F. ___________       G.___________       H. ____________
2021-04-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