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为切齿者,海军水师提督丁汝昌身荷厚思,委以重任。今年又蒙思赏尚书衔,当如何尽心图报。题闻其带船出洋以未遇敌舟无从接仗,退守威海,藉口固防,并欲告病求退,李鸿章亦未参奏。

——摘自《礼部右侍郎志锐有关方伯谦接统丁汝昌之船之奏招》

日本防卫厅所存《黄海海战彼我阵形略图解》(第六号)、《黄海海战两国舰队队形图》第七号、第八号原始记录:3幅图标记时间清楚(均为日本东京时间,早北京1小时);每图均有古日文记叙;另有各舰航行轨迹;其中第八号标画很清楚,在第八图日本第一游击队吉、高、秋、浪等四舰追击经、甲、济等3舰,其中4时30分击沉经远,至5时30分改南航归与本队汇合。

——摘编自林伟功《新发现的中日甲午战争史料及思考》

材料二   陈独秀曾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国土的割让,使举国上下如大梦初醒,稍有知识者大多承认了富强之策。”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外媒却评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

——摘编自施亚英《中国的觉醒与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则材料史料价值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这句话。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五代时期的平民妇女是社会中妇女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力量。从事农业生产与家务劳动是历代农家妇女的共同特征。如杜甫的《兵车行》“纵有健妇把犁锄,禾生陇亩无东西”;王梵志《贫穷田舍汉》诗中“妇则客春捣,夫则客扶犁”。唐朝天宝年间,朝廷一年征收的纺织品绢达740万匹,丝185万吨,麻布1605万端,各地进贡的名贵纺织品有几十种名色之多。这些数量巨大的纺织品,主要是出自劳动妇女之手。唐代各阶层的妇女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到饮食原料市场和饮食成品市场,主要经营餐饮、娱乐、家内服务、小商贩等,她们有的沿街或上门贩卖各种货物,尤其是闺阁女子日常所用之物,跨地区长途贩运及经商的经济活动较少。

——摘编自李连秀《隋唐五代时期下层妇女的社会生活研究》

材料二   五四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职业岗位,一些新的职业领域开始出现,如铁路、银行、海关、电信局、邮电局等,除银行、商店外,照相馆、电话局也陆续招收女职员,甚至大学教授、政府官吏等,也有以女子充任的职位。19131919年间,一系列涉及女子职业教育的法律规章制度相继出台。1917年第三次全国教育联合会议通过了《推广女子教育案》,分培养师资与增设女子中小学两项。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首开“女禁”,公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正式取消国家文官考试中的性别限制。胡适认为女子问题的先决,便是要先有经济权力与经济能力;王端麟也指出女子必须能独立生活,方可提高自己的人格。同时,许多妇女逐渐认识到“男女平等,各有独立之权”,他们向往西方国家的妇女在教育、法律、工作、婚姻,甚至参政等方面的权利。在1931年的一项小范围调查中,关于已婚妇女从事家外之业务者,男子赞成的达81.82%,女子赞成的达84.44%。上海21个工厂工人之生活程度的调查显示:妇女和女童共补助家庭总工资的53.3%,男子对家庭的工资补助占46.7%。

——摘编自仪亚敏《民国时期女子就业观与就业实践(191219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平民妇女经济活动的特点及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子就业实践获得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和近代女性就业实践对当代女性职业观的启示。
2023-06-03更新 | 265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决战新高考(大联考)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效的科技创新管理是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之后众多科学研究学会得以建立。18世纪中期,英国每年批准专利不到300项,19世纪中期上升到4500项左右。这些专利被迅速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推动了众多行业的进步。这一时期,英国大学实行教育内容改革,把科学技术引入大学教育。与此同时,大量的英国专业技术人员到欧洲留学,技术移民尤其是熟练工也从欧洲其他地方来到英国参与工业发展。

——摘编自常娜《英国应对近代大变局的经验和启示》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技创新举国体制。1949年11月,党中央组建中国科学院,承担全国科技事业管理工作。通过构建计划引领、统筹分配、组织动员,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我国建成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举国体制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任务,我国实现了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跃升。中共十四大后,运用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摘编自唐亚林、郝文强《新型举国体制:历史演变、时代特征与模式构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科技创新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演变过程,并分析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以来的科技创新管理,谈谈你的认识。
2023-03-07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是蹴鞠的鼎盛时代,其形式多样,活动主体广泛。宋代蹴鞠活动集娱乐、健身、军事为一体,并深入到市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元代以后,妇女踢球作为一种伎艺供人欣赏。明代以来,随着社会文弱之风盛行,蹴鞠运动受到了严重影响。清朝建立后,实行弱民政策,原来的蹴鞠运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田志生《中国古代蹴鞠发展演变的研究》等

材料二   一般认为,现代足球出现于英国。1863年伦敦多家俱乐部和学院代表们召开会议,统一了足球规则并创立了足球组织-英格兰足球协会。此后,越来越多的男性群体特别是工人阶层开始关注足球。同时,城市交通的改善也使得足球比赛可以在本地以外进行,尤其是随着蒸汽火车的出现,这项运动可以更为容易地推广和普及。

——摘编自马志刚《英国体育文化研究》等

材料三   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节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载于1917年《新青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以来中国古代蹴鞠运动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足球运动在英国兴起的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
2022-02-08更新 | 38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木渎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联合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产阶级家庭的理想是男主外、女主内,妇女远离职场的竞争。而在实际上,19世纪有大量的中产阶级妇女进入教师、护士、职员等行业,也有许多中产阶级妇女参与投资和经营活动:投资运河、铁路、海运业、政府债券、银行保险、经营商业和工业企业等。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以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拥有独立财产权的开始。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投资经营活动规模和数量虽然很有限,但它不仅发挥了在英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扩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女性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影响力,由此推动了社会向两性平等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潘迎华《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活动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014月,《中外日报》刊出的一篇题为《拟上海女学会说》文章,作者认为身为女性“有改革之责,发言之权”“中国之积弱由于女权之放失,女权之放失由于女学之式微”“倡兴的'女学',不只是为了‘强国’,还为了争取‘女权’。女学者,全国文明之母;女权者,万权之元素”。1904年,天津《大公报》上发表女子吕碧城诗文,她继续提倡女学和女权,认为倡办女学的目标,不只是使女子“助国家之公益”。还在于“激发个人之权利".

——李长莉《晚清知识女性的“新妇女观”》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角色变化,概括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这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女性解放运动初兴时期“新妇女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妇女解放的认识。
2021-11-09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对中国来说,有一个共同的怪现象∶中国是正义的战胜国,却不能完全收回被列强侵占的领土主权。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在英国的支持下出兵占领了胶济铁路和青岛。在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抢占的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各种权利,但是英、法、美三国操纵会议,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19452月,美、英、苏三国签订《关于日本的协定》。其主要内容之一是∶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必须保证战后"恢复"沙俄在日俄战争中于"满洲"失去的全部特权,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应设立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同年8月,国民政府迫于美国的外交压力,及换取"苏联支持国民党政府,不给国民党政府的国内敌人以任何帮助的(口头)保证",完全接受了已经拟定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件,苏联以"租借"的形式接管了大战期间被日本侵占的中国旅顺、大连和中东铁路。

——摘编自王春良《论国际关系中的山东、旅大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在山东、旅大问题上一度失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上述现象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