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部分史学家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性质的观点

史学家

观点

范文澜、胡绳

单纯农民战争或农民革命

郭毅生

资产阶级性的农民革命或市民革命

章开沅

单纯农民战争兼具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据表可知,这些观点(     

A.源于对当时中国经济和阶级状况的不同认识
B.尚未形成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斗争的共识
C.表明权威史家对历史问题的论述更全面客观
D.证明只有史学讨论能推动历史解释的多元化
2024-03-2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之前,魏吴两国均有各自的官修史书记载。所以陈寿《三国志》的“魏书”部分,便借鉴了王沈的《魏书》,只不过该书是曹魏官修,所以自然要站在曹魏的角度来立论,凸显本朝的圣明与繁荣,压低吴蜀二国。再且王沈又是司马家族的势力,自然又要为司马氏说话,而陈寿却在很多地方参考或直接摘录其原文。由此可知(     
A.官修史书因受到政治影响普遍缺乏公信力
B.历史研究应尽量避免从正史中选取史料
C.史书的客观性基于史家掌握史料的丰富性
D.史书之间的承袭可能会造成记述的失真
3 .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出现了环境恶劣、住房奇缺、公共空间匮乏等“城市病”。19世纪30年代的霍乱疫情最终使英国政府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的城市治理政策,以1848年《公共卫生法》的颁布为标志,英国开始干预城市发展,进入以公共卫生为中心的城市规划阶段。这说明当时英国(     
A.疫病流行阻碍了工业化进程B.“城市病”催生城市治理新模式
C.以干预主义应对城市化问题D.开始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4 . 据史书记载,“1587年,京城疫气盛行,(帝)命选太医院精医,分拨五城地方诊视给药,每家给予银六分,钱十文”。一个月左右,“不但贫民得生,且与平民之家更益普济,此天地生成之仁也”。这反映出明代防疫措施 (     
A.提高平民的生活水平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C.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D.成为后世防疫的典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19世纪上半叶的伦敦,人满为患,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1831年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上升到30.8%。这反映了(     
A.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B.工业生产逐渐向中小城市集中
C.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有所降低D.资本家与工人的贫富差距拉大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9年,赢得日俄战争胜利的日本人为了巩固其在“南满”的统治,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实施了城市“电气铁道"筹建计划早期有轨电车有1921年生产的带空气制动器的“41型",有19255月生产的带转向架的“301型”,还有19286月生产的“满铁”。白色电车专供外国人乘坐,中国人只能乘坐红色低级“劳工车”——侵略者将现代交通的文明成果带到这座城市的同时,也将殖民地的耻导深深地烙在大连人民的心里。

——摘编自老海《大连百年有轨电车》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大连市交通公司的带领下,大连有轨电车得到了大规模修复和发展。20世纪5060年代是大连有轨电车发展的巅峰时期,总长48.9千米,车辆144台,职工5000余人,日均客运量45.33万人次。所有市民均可乘坐,为人津津乐道。大连有轨电车成为当时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据《大连公交110周年》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大连电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大连电车服务恢复与发展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是晚清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变化图,据图可知
A.反清革命已经成为时代主流思潮
B.甲午战争刺激留日学生迅速增长
C.时局变化影响国人对日本的认知
D.清政府开始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2022-02-04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社会大致先后交替出现了三种价值观体系。第一种体系,称之为“觅食价值观”,因为与它相关的社会主要通过采集野生植物和狩猎野生动物来维生。觅食者(Foragers)倾向于看重平等而非大多数类型的等级制度,也比较能够容忍暴力。第二种体系,称之为“农业价值观”,因为与它相关的社会主要靠驯化的动植物来维持生计。农耕者(Farmers)倾向于更看重等级制度而非平等,比较不能客忍暴力。第三种体系,称之为“化石燃料价值观”,它所关联的社会主要以已经转变为煤、天然气和石油的化石的能量来增加现存动植物的能量。化石燃料使用者(Fossil Fuels)倾向于看重大多数类型的平等而非等级制度,且非常不能容忍暴力。

——摘编自伊恩·莫里斯《人类的演变:采集者、农夫和大工业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能量获取方式与人类价值观的关系",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从世界史角度进行阐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1-05-0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建立文明以来,社会治理结构表现形式各异。中世纪的欧洲,代表教权的教皇、主教和代表世俗的国王、贵族和骑士各把持一部分统治权,统治阶层依靠世袭获得权力和头衔,国家管理人才是在非常小的范围内挑选,造成管理者脱离民众,最终导致文明的停滞。中国隋朝开创了人才选拔体制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方式选拔官员,使诸多中小地主等普通大众进入国家管理机构。唐代以后各朝继承完善科举,四书五经作为科考的必读之作,将孔孟贤哲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灌输给读书人,形成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独立人格。国家开科取士,网罗人才,政府官员均出自科举,保证中华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明朝时,通过传教士,科举制度被介绍到欧洲,19世纪英国按照科举制度的原则选取公务员且沿用至今。

——摘编自邱甫钰《从中国古代发明创造谈中国文化自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与古代中国在社会治理上的差异。并概况中国科举制度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

材料二   对于中国来说,19世纪中叶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内忧外患双重矛盾的交织下,中华民族面临着发展道路的重新选择。唯我独尊的天朝上国的封建农业文明逐渐无法抵御更加开放、更具掠夺性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野蛮侵略,中国逐渐陷入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潭,日益沦为西方侵略者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场所,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在西方列强炮火的震撼下,在被“蕞尔小国”羞辱劫掠后,走什么样的道路一次次摆在了各个阶层、各个团体的面前。基于旧邦新造理念下的道路选择总是显得进退失据、趔趄笨拙。不过,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先进性。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国发展道路(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中华民族重新选择发展道路的原因。从不同的阶级角度,简述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的救国之路及其意义。
2021-05-0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