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12年2月26日,《人民日报》载文,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截至2011年年底,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项医保”的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超过13亿,比预定目标增加3000多万,参加率达到了95%左右,超过计划5个百分点。“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有利于
A.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英国在一些大的部门,在大臣以下,先后设立了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辅佐大臣在内阁的政务和部内事务。这样,英国政府机构里的官员逐渐分成了两类:政务官和文官。各部门的大臣、国务大臣、政务次官等少数官员是政务官,他们参加议会的活动,参与制定政策,与内阁共进退。常务次官以下的广大政府官员组成文官队伍,他们负责执行政策,是常任官员,其去留不受政潮的影响。法律规定:录用文官要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文官不得兼为议员,不得介入党派政治活动。

——摘编自程西筠《由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士-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中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主权在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而“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官吏既为人民之公仆,其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行政能力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孙中山认为只有经过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考试制度才能选拔出高素质的官员。政府官员掌握公共权力资源,应该遵从人民的意志行使职权。为防止官员贪污腐化、滥用职权,孙中山主张应当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只有人民拥有监督的权力,才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官员。

——摘编自李俊清《现代文官制度在中国的创构》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体现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现代文官制度的构想,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 . 对于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但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商品经济的发达才是“价格革命”的深刻根源。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对“价格革命”产生了催化剂作用。据此可知,对“价格革命”发生原因的认识
A.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B.不同视角的研究有利于史学发展
C.史学研究不必拘泥于传统观点D.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于全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5年4月,中华民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出版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该地图标出了南海的各个群岛,并首次在其周围用国界线标明,这就是今日中国南海地图上U形断续线的雏形。这一做法
A.有效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B.体现了政府主权意识加强
C.表明南海自古就是中国领土D.增强了政府对海疆的管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0~194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鲁豫边区因为日军残酷的“扫荡”,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党和边区政府发出了要“确保战时农产品自给”的号召,开展生产自救运动,通过奖励垦荒、科学种田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等手段增加粮食总量,提高边区自给水平。鉴于边区农业生产制度尚未成熟,边区政府积极着手完善生产建设制度,通过提供危机贷款,给受到自然灾害的农民购买粮种,以保障民众正常的农业生产,还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使农民的生产资料得到保障,压力减轻后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明显提升。根据地粮食产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使边区政府渡过了粮食危机。边区政府在应对粮食危机工作中的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受人民信任。

——摘编自刘长林、吴明怿《中共冀鲁豫根据地应对粮食危机措施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冀鲁豫边区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冀鲁豫边区政府应对粮食危机举措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是四川成都汉墓出土的画像砖“收获图”。画像砖形象地展现了六人的割穗、刈草、选种等神态,弥补了汉代史籍对水稻收割工序没有记述的缺陷。该画像砖
A.完全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原貌B.佐证了汉代史籍记述的错误
C.表明四川地区最早培植水稻D.体现了艺术性和史料性的统一
7 . “周秦之变”是指西周到秦朝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下列内容属于“周秦之变”的是
A.从嫡长子继承到世袭制B.从宗法分封到礼崩乐坏
C.从任人唯贤到任人唯亲D.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上记载:“甲有完城旦罪,未断,今甲疠,问甲何以论?当迁疠所处之。”西汉元始二年,出现了疫病,汉平帝下诏:“民疾疫者,空舍邸第,为置医药。”这表明秦汉时期
A.疫病防治手段多样B.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
C.疫病发生较为频繁D.采取了隔离救治的方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吴蔼宸在《华北国际五大问题》中提到:“(20世纪20年代)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交通进步推动城市化进程B.近代天津最早出现城市公交
C.华北的交通事业发展迅猛D.交通发展促进民族工业成长
2021-02-03更新 | 433次组卷 | 17卷引用:海南省琼中县华中师大琼中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213日,顾颉刚发表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掀起“中华民族”性质的大讨论,参与其中的著名学者不下十余人。顾颉刚认为,“民族”是“在一个政府之下营共同生活的人”,而中华民族实则就是中华民国的全体国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巩固中华民族理论构建成果的同时,形成“民族平等”的政治话语。但至20世纪80年代,“民族问题”再次成为国家治理的客观问题。曾经参与1939年论辩的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学者们一致认为,该理论“将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把汉族的研究与少数民族的研究结合起来,对中华民族构成的全局和中国的民族问题作了高层次的宏观的新概括”。

——摘编自刘永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辩与中华民族理论的建构》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议题出现的意义。
(2)简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提出的原因。
2021-02-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