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如表为不同时期的学者对亚历山大的评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人物及著作评价
美国军事史学家阿彻·琼斯《西方战争艺术》没有亚历山大的天才,希腊人就不可能征服波斯帝国;但是,亚历山大对突击骑兵的出色运用,对征服行动所依靠的战术成功做出了重要乃至决定性的贡献
英国古典学家保罗·卡特利奇《亚历山大大帝:寻找新的历史》他是历史上播种能力最强的人之一。希腊文化通过视觉、文字等形式向非希腊地区传播已经有好几百年了…亚历山大加速了它的传播,并且使之传播到了更远更广的地方,使得这种传播成为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
中国学者李春元《外国历史名人传》亚历山大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亚历山大并不是“超人”,不应该将其理想化。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远征东方的胜利,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是当时的时势造成的
A.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评价B.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统一结论
C.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D.历史解释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针对中古时期英格兰原始森林的变化情况,四位同学发表了看法,正确的是(     

时间

英格兰原始森林状况

13世纪下半期被砍伐殆尽
14世纪后期和15世纪重新覆盖部分地区
15世纪晚期再遭到清理,变成村落、农地或牧地
A.甲同学:日耳曼人的迁徙引发了生态灾难
B.乙同学:体现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野蛮性
C.丙同学:黑死病流行与森林恢复同时,人地关系发人深思
D.丁同学:英法百年战争造成了森林的破坏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一直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国置于个人和天下间的位置,在国之上还有天下。传统的中国是一个王朝接连一个王朝的延续,虽然随着一个王朝的毁灭,另一个新王朝开始建立,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并没有覆灭,而是一直传承下来,以致于后来的我们一直喜欢向别的国家展现我们悠久的历史,喜欢以“天朝大国”的形象自居。传统中国没有用法律来规定自己的领土范围,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界定,与臣服于自己的周边国家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伦理似的关系。

——摘编自田庆建《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变化研究》

材料二   1840年后,林则徐等把视野从“皇朝”拓展至“海国”,通过编纂书籍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状况,客观上表达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念。19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民权平等思想的传入,无形中构成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尤其是国际公法的输入,不仅帮助国人认清列国并立的国际态势,也使废除领事裁判权、取消不平等条约的呼声此起彼伏。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志士在谋求国家变制的过程中不仅提出“国地”“国权”“国民”的理念,还发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的呐喊。20世纪初,孙中山则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完整地提出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构想,代表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国家观念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李华兴 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国家观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演变历程及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依其发展道路不同,出现不同类型的城市。上海、武汉、广州等城市一般处于沿海、沿江地带,由于不平等条约被开辟为商埠,水陆交通便利,城市格局开放,新兴的轻工业多集中于这些城市,商业贸易较发达。随着以轮船为主要运输工具的海上交通的发展,造就了第一批近代沿海城市,而近代交通的一大变革——铁路的出现,则使近代城市化向内地纵深发展。唐山、大冶、玉门、大同、鞍山等城市,因拥有某种丰富的矿藏而发展起来,它们由于铁路建设和资源开发,在官僚资本、民族资本的控制下,发展为单一生产型的城市,城市格局较简单,综合服务设施比较欠缺。因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有很强的殖民性和封建性,所以不可避免地使中国近代的城市化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摘编自陈艳涛《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化不再像之前那样受到政策的严密控制,人口流动性增强,且更多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国家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城市化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家对沿海地区提供的优惠政策极大地改变了城市化发展格局,使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和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加大和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城市化进程进入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摘编自陈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因素。
2022-05-3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府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习近平向“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发表书面致辞:”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建设更加紧密的'一带一路”伙伴关系,坚持走团结合作、互联互通、共同发展之路.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的建设体现了
A.开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B.深化拓展与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合作
C.加快了推进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D.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
2022-05-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法用战争打破清王朝对《南京条约》“一劳永逸”的愿望,并且《天津条约》明确规定条约“以十年为限”,可以“酌量更改”。随着眼界的打开,清朝君臣对修约逐渐有了新认识。《马关条约》签订后,一些开明的官员纷纷上奏呼吁修约。1898年,总理衙门更是向英国提出“希望修改税则和条约中的通商各款”,虽未成功但迫使英国正面回应了中国的修约诉求。

——摘编自李育民《晚清时期条约关系观念的演变》等

材料二   中华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大事记

时间事件
1924年下半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取消所有不平等条约的宣言,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反帝废约运动
1928711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并先后签订《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中比友好通商条约》等
20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掀起一股要求立即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热潮,国民政府与英美分别签订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提出修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进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从晚清到中华民国修废条约历史进程的主要因素。
2022-04-30更新 | 441次组卷 | 1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美国学者伯格多尔在其著作《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描绘到: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这反映出法国
A.摆脱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困境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
C.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新问题D.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8 . 明初百年间,中国对外关系经历了从“四夷来朝”到“四夷来商”的演变,发展至明中期,统治者对“四夷”的认知,仍然沿袭“小、穷、弱”的观念。这一现象
A.标志着传统朝贡体系的瓦解B.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C.反映传统认知落后发展潮流D.有利于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
2022-03-13更新 | 1426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道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深适的意义。除此以外,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西域的葡萄、石榴、苜稽、胡丘、胡麻、胡瓜、胡蒜、胡桃等植物,陆续向东土移植;西域的良马、索驼、各种奇禽异兽以及名贵的毛贸品,也都源源东来。以后,佛教和佛教艺术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对于中国文化发生了根大的影响。中原地区则向西域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畲井(包括并渠)的技术传到西域。这种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汉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下)册》

材料二 宋朝对外贸易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西汉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
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
2021-11-09更新 | 1330次组卷 | 45卷引用: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历史质量检测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