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中美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

——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   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1950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195419551956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
13.9452.5062.4469.3990.1681.6077.00
12.8640.4447.8249.0768.0257.91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12.1118.4815.3319.6427.0527.50
14.871.597.085.017.429.69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2021-06-13更新 | 9258次组卷 | 45卷引用:2021年全国甲卷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超的“新生"

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1920年,杭州女子师范在省女师操场举行了李超追悼会,“各界人士莅会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

——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121日、3日)

涵养与发挥情感是积极的道路。北京的妇女不来吊一吊李女士,却华装丽服坐汽车去满街跑,许多妇女并不要求妇女解放,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处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样指点问题,乃至把解决问题的道路都告诉他,他只是不理会!

——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晨报》19191222日)

对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制度上两大缺点:一是男系制,一是速产制。……

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

——(陈)独秀《男系制与遗产制》(《新青年)192011日)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李超之死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李超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2022-06-22更新 | 5312次组卷 | 26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2020-07-08更新 | 11298次组卷 | 133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关于“历史事实”,学界有多种见解。有学者将"历史事实”范畴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确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圆圈甲);史料中的历史事实,即历史本体的残存和遗迹(圆圈乙);史书中的历史事实(圆圈丙),并据此绘制了表示“历史事实”不同构成的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对图示中网格部分的“历史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A.客观发生过,且留有史料,但尚未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B.客观发生过,有确实的史料留存,又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C.客观发生过,却未留存史料,依靠类比推论等方法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D.未曾发生过,却错误地记载于史料之中,又被错误地当作历史真实而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
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
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
2021-07-08更新 | 6813次组卷 | 59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2届高三8月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绘画中的“透视法”,最基本的视觉效果是近大远小。(见图一)

图一:利用透视法画出的铁轨与车站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透视法,绘画以记录内容为主,景物无论大小远近,并排放置,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完成了从无到萌发的转折。有的画作已能看出一定的透视效果。这符合古典时代崇尚真实”的思想与风气。欧几里得的《光学》和托勒密的研究,为绘画透视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中古大部分时期,又几乎看不到透视法的运用了。画作主要服务于表现宗教故事或传达宗教信仰。可见,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是技艺发展史,也是观念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史。

1417世纪,在欧洲画坛上,透视法转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前人光学研究成果和艺术家实践经验基础上,意大利的阿尔贝蒂把定点透视理论纳入“绘画三要素”。随后越来越多的画作追求呈现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融透视表现方法与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见图二)

图二:拉斐尔《雅典学院》

1819世纪,透视法仍然受到很多艺术家的尊崇,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19世纪摄影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绘画还原现实的任务逐渐让位于照相机。此后出现了一些体现新的追求和理念的绘画流派,开辟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1)绘画透视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2)通过《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一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哪些写作“小史”的方法。
2023-01-07更新 | 1650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天津卷历史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定河属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频仍”。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直隶巡抚主持冶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竣工后,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清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有近2 000名河兵常年修守。改名永定河后的40年内,下游漫溢、决口达20次。清中期以后,在永定河修建17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到清末已成“墙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

——据(清)《永定河续志》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51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1957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经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

——据《海河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0-07-08更新 | 4743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2019-06-10更新 | 5658次组卷 | 115卷引用:专题0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艺术传神不易,借助艺术手段达到史事传神的目标更不易。对此,北宋王安石说得颇为透彻:“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这方面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清明时节从城郊到城内街市繁华热闹的市俗人事,被视为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重要佐证资料。这说明
A.艺术作品亦能成为传达真相、保留历史信息的工具
B.艺术作品的原创性,决定了其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真实而可信
C.文史哲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因此古画作不仅是艺术更是历史
D.历史真相虽已随岁月飘逝,但古代艺术作品却可穿越时空真实还原
2020-01-09更新 | 4630次组卷 | 42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1月第01期(考点15-21)
10 . 1884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在《荷马史诗》所说的“大城墙的梯林斯”遗址发现了一座坚固雄伟的宫殿残迹,它的正厅、门廊、庭院和整个轮廓与《荷马史诗》描述的奥德修斯等人的王宫非常相似。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文献资料的真伪必须经过考古证实B.《荷马史诗》的内容全部真实可信
C.考古发掘可以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D.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实的唯一途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