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世纪的英国,女性的阅读是少数的、私下的、被局限的,仅限于有限的宗教读物。15世纪以来英国涌现出大量的新读者群,他们是贵族和职业人士等传统读者以下的阶层,其中一部分为具备一定读写能力的女性。18世纪中期英国废除报刊许可制后,报刊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出现女性杂志,专门以女性为消费对象,吸引了大批女性读者,女性订阅杂志者的数量和比例显示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中产阶级女性开始写作,通过文字传达出自己的声音,这也吸引了更多的女性阅读相关的作品。英国的女性成为小说制造业的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其中才华横溢的四大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谱写了英国小说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她们在作品中创造了全新的女性形象——追求独立的意识,拥有独立的人格与思想。

——摘编自李林芸、苏英杰等《英国近代女性阅读群体微观》


近代英国女性的阅读史是一部社会发展史,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2 . 放眼世界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非凡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现在,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了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现代全球经济治理模式的框架形成,主要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的利益主导。这一框架历经7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由最初的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制度基础,逐渐发展成发达国家主导的超主权经济合作和治理决策机制……这种治理机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一带一路”合作机制通过其开放性、包容性和共赢性的制度选择,成为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重塑的趋势下,深度参与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转型的必由之路。

——摘自隋广军、查婷俊《全球经济治理转型: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①的名称,并概括世界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3 . 原光明日报社李桂海编审指出:“从历史发展的动态过程看,必然性与偶然性结合的模式大体上有三种类型,即螺旋推进型、筛选进化型和几率优选型。”以下对应最为合理的是
选项类型螺旋推进型筛选进化型几率优选型
A德国统一战争到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历程1789年以后法国政体不断更迭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B罗马法发展的历程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沿革辛亥革命的历程
C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趋势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沿革美国独立战争后国家结构形式的演变
D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1640年以后英国政体的演变历程秦国到秦朝的演变的历程

A.AB.BC.CD.D
2021-05-07更新 | 61次组卷 | 6卷引用:考点0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4 . 英美两国是最早实行文官培训制度的国家,他们的文官培训制度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以后,随着政府规模与责任的增大,特别是文官职业化趋势的发展,对文官进行培训成为美国联邦政府文官管理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案》。这一法律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了由联邦政府出资对文官进行职业培训的尝试,并从此开始了美国联邦政府文官培训管理与建立培训制度的历程。此时,美国工业领域正在兴起一场“科学管理”运动,为现代工业的生产与管理提出了极富效率的方法与原则,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果。这使一些长期关注文官制度改革的人看到了“官僚体系采用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并将其应用于文官管理之中”的重要性。美国文官培训工作得到了包括联邦政府在内的社会诸多方面的关注写重视。在借鉴英国文官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美国联邦政府做出了一些较为具体的准备性工作,推动文官培训活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二战后培训制度的完善与推广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石庆环《美国联邦政府文官培训制度的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之后,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普遍重视文官培训工作。英国文官培训包括一般性的行政管理知识与行政技术,也有政策执行和制定所需的基本能力。其核心目的是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既有专家、学者指导下的系统性培训,还有自己指定教材、独立阅读资料的自学。通过制定《就业与训练法》等相关法律,政府将文官培训作为一个专门领域进行了具体规定。鉴于通才型文官难以造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英国强化和提高专业技术性文官的地位,培训多注重政治、法律等基础知识。文官培训工作不再由政府垄断,而多借助社会力量完成。在美国,效率成为驱动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文官培训课程涉及法律、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包括在岗培训、岗位轮换、案例研究等培训方式。政府通过政令或立法的方式为文官培训活动提供了严格的立法保障。美国坚持以培养专家型文官为导向,注重提高文官的专业技能,强调文官独特工作领域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专门知识的虽然各类大学和私营机构的培训工作有一定的自主空间,但政府拥有文官培训活动的最终决定权,掌握“文官培训总方案的设计和总预算的下拨以及使用”。两国文官培训活动均取得显著成效。对20世纪的代以来的中国公务员培训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贯料《20世纪英美文官培训发展与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前期美国文官培训活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英美文官的培训活动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美文官培训活动对当的中国公务员培训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

公元年代世界人口中国人口估计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最高估计数最低估计数
13.27亿1.70亿0.60亿18.35%一35.29%
7002.07亿0.58亿27.05%
11003.20亿3.01亿1.00亿31.25%一33.22%
14003.74亿3.50亿0.75亿20.05%一21.43%
16005.79亿5.45亿2.00亿34.54%—36.70%
17006.79亿6.10亿1.50亿22.09%一24.59%
180011.24亿8.14亿3.40亿30.25%一41.77%

——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口在1400~1800年增长的经济因素。
6 . “中国”探源
“中国”的称谓始于何时,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后来又有什么变化,是学界关注的问题。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探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1)寻找“中国”一词的来源,同学们想到商朝的__________,(单选)但只找到了“中”字,没有找到“国”字。
A.石器B.陶器C.玉器D.甲骨文
(2)接着在西周的何尊铭文中,同学们找到了“宅兹中国”四个字,它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__________。(单选)但何尊铭文记事简略,只提供了关于“中国”地域范围的一种认知。
1A.实物证据B.图像证据C.口传史料
(3)探究“中国”的含义,需查阅更多材料。

A.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

——《国语·越语》

B.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

——《史记·天官书》

C.皇帝(刘邦)继五帝三王之业,统天下,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

——《汉书·陆贾传》

D.将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界:河之南岸属于中国,河之北岸属于鄂罗斯。

——(清)《平定罗刹方略界碑文》


以上材料里的“中国”含义不尽相同。体现文化含义的材料是__________;体现政治疆域含义的材料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
至此,同学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含义不断丰富。
(4)秦汉时代,政府创设和推行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中国”一词逐渐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代名词。结合所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列举具体内容各一。
政治方面:中央:__________
地方:__________
经济方面:__________
文化方面:__________
(5)在“中国”探源过程中,有同学认为:对古史研究最有价值的是考古资料,它是通向历史真实的唯一大道。这引起大家的争论。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4-22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

公元年代世界人口中国人口估计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最高估计数最低估计数
1
700
1100
1400
1600
1700
1800
3.27亿
2.07亿
3.20亿
3.74亿
5.79亿
6.79亿
11.24亿
1.70亿
   
3.01亿
3.50亿
5.45亿
6.10亿
8.14亿
0.60亿
0.58亿
1.00亿
0.75亿
2.00亿
1.50亿
3.40亿
18.35%—35.29%
27.05%
31.25%—33.22%
20.05%—21.43%
34.54%—36.70%
22.09%—24.59%
30.25%—41.77%

——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口在1400~1800年增长的经济因素。
2021-10-13更新 | 338次组卷 | 13卷引用:纲要上第14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8 .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思想界肯定和认可王安石变法,甚至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对王安石的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诠释。这一变化表明
A.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B.历史真相还原需要考辨史料
C.历史结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解释呈现客观性的特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 条约后,于1841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材料三 对于这些,我们必须分别先后缓急,给以正当的 解决。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 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 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 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 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在做了这些以后,中国 人民就在帝国主义面前站立起来了,剩下的帝国主义的 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可以让它们暂时存在,由我们加以 监督和管制,以待我们在全国胜利以后再去解决。

——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 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外交特点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这一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
(3)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外交的认识。
2021-08-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以前,由于没有安全的消毒和保存手段,牛奶是一种伴随着高风险的食品。直接挤出的奶常常被细菌污染,在炎热的季节,几个小时就足以令牛奶变质。因此,几百年中,被称为“白肉”的牛奶和奶酪是穷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有钱人对其敬而远之,经常食用乳制品甚至被认为是贫困的标志。19世纪早期,工业化使职业妇女数目增加,母乳喂养的减少相应增大了人们对牛奶的需求,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着乳制品行业的繁荣。1871年,巴斯德灭菌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牛奶的安全程度,奶制品的消费更加旺盛。19世纪末期,肉类消费需求量的提高间接地带动了乳业农场的发展。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20世纪,冰箱的普及使得奶类的保存更便利。第一次爆发使得牛奶制品的市场需求猛增,罐装牛奶、炼乳被用来改善士兵的营养失调问题;各国的农业产区纷纷响应号召,大量生产乳品罐头;战时大批妇女外出工作也使得母乳喂养大范围减少,婴儿的牛奶消费日益增长。加之这一时期也正是营销学和广告宣传学出现的时候,三者的结合,将牛奶塑造成了一种“完美食物”。1906年,美国通过第一部《食品和药品法》,包括牛奶在内的食品、药品有了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1943年又通过立法,专门拨款开展学生餐和学生饮用奶计划。1954年,时任法国国民议会主席的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宣布:每个小学生每天将可以享受一杯加糖牛奶,好让他们“读书更用功,身体更结实、强壮、充满活力”。日本政府从1964年开始,要求每所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午餐中,必须包括牛奶。1961年国际牛奶联合会(即IDF)将每年5月第三周的周二定为“国际牛奶日”。

——摘编自武锐、邸笑飞《被神化的牛奶》等


(1)根据材料,指出牛奶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牛奶流行的主要科技成果,说明牛奶在哪些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