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下表是关于秦朝国家治理的相关记载
《过秦论》
(西汉贾谊)
《史记·秦始皇本纪》
(西汉司马迁)
《睡虎地秦墓竹简》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
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
比较表格中材料,得出的认识是(     
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B.历史真伪需进行史料的考辨
C.历史解释可直接判断历史真相D.考古材料更能反映历史全貌
2 . 美国学者伯格多尔在其著作《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描绘到: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这反映出法国
A.摆脱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困境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
C.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化新问题D.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受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和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许多华人华侨回厦办学的热情开始高涨,西方现代体育运动传播到国内。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学校修建标准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由于侨办学校大力普及体育教育,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陡增,逐渐催生了厦门的体育运动会。集美学校校长陈敬贤先生(陈嘉庚先生的胞弟)作为赞助员成为第三届运动会名誉董事。20世纪20年代称雄亚洲的栏王林绍洲、获得400米全国冠军的戴树国以及跳高名将余怀安等,都是从厦门体育运动会走出去的。

为了弘扬华夏民族尚武精神,1924年在华人华侨的鼎力支持下,厦门体育界成立了“厦门精武体育会”,在中山公园修建了精武体育馆。精武会会长刘金泉等应邀赴台湾,进行了轰动台湾的武术表演。1929年,“闽南国术团”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巡回演出,陈嘉庚先生在演出期间赠送了全套的武术器械和服装,并题写了对联“谁号东亚病夫此耻宜雪,且看中华国术我武维扬”来鼓舞国术团士气。表演结束后,“闽南国术团”的部分拳师被华人华侨邀请留在当地开设国术馆传授白鹤拳。

——摘编自毕金泽,林致诚《华人华侨与近代厦门体育的发展》


(1)根据材料,概括华人华侨在促进厦门近代体育发展方面的实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人华侨支持厦门体育发展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朝按户口多少,将县分为上、下二等。降及魏晋,调整为上、中、下三等。其后历代因循,时有变化。及至明朝,改以钱粮多寡,将府、州、县划分为上、中、下三等。

清雍正年间创设了新的政区等级划分“冲繁疲难”制度,“地当孔道曰冲,政务纷纭曰繁,赋多逋欠曰疲,民刁俗悍、命盗案多曰难”,即将交通、政务、赋税和治安四要素综合考虑,来确定州县等第。与这套政区分等制度相匹配,清朝另有一套最要、要、中、简缺等四缺分的选官任官制度,并将四等第与四缺分相联系,最终在乾隆年间形成了“冲繁疲难”四字与“最要、要、中、简缺”四缺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兼四字者为最要缺、兼三字者为要缺、兼两字者为中缺,一字或无字者为简缺,其中最要缺和要缺由督抚来题调,往往又合称“繁缺”,而中缺、简缺则由吏部铨选,往往又合称“简缺”。

——摘编自胡恒《清代政区分等与官僚资源调配的量化分析》等


(1)根据材料,指出由秦至清地方政区分等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冲繁疲难”制度的历史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晚清时期,中国人的领海主权观念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简介
1804加罗林号案发生后,美国商人向广东当局提交了抗议书,传达了领海管辖的概念,指出中国应在领海行使管辖权。可惜,这份抗议书根本没有送到中国地方大员手中,对中国近代领海观念的产生也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1863年前后《万国公法》首次向中国介绍了领水理论。这一理论在随后的普丹大沽口事件中得到了运用。当大沽口事件发生后,中方向德使提出抗议,指责其兵船在“中国洋面”扣留丹麦商船侵夺了中国权利。正是借助《万国公法》介绍的领海主权理论进行辩驳,总理衙门才感到理直气壮,迫使德方认错。
1868中美《续增条约》第一条   就详细规定了水面管辖权问题,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开始具备利用国际法知识来维护领水权力的朦胧意识。
1874年一1875荷兰公使提出由该国出面在中国设立救生船队。李鸿章明确提出船只必须由中方管辖,其理由是沿海离岸十里均归本国管辖。日舰到朝鲜沿海擅自测量其海道而被朝鲜炮台轰击,日本公使森有礼向中国提出抗议,李鸿章予以驳斥,认为兵船测量他国海岸违反了《万国公法》。这表明,李鸿章初步掌握了领海理论。
20世纪初期.在日俄战争中的领水中立权交涉、澳门水界交涉、中日二辰丸案交涉以及东沙岛交涉等事件中,都或多或少地能够看出清政府的领水主权观念已经大大超过了19世纪中后期的水平,运用领水理论来捍卫国家主权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了。

——摘编自刘利民《国际法的传播与晚清领海主权观念的嬗变》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晚清国人海权观念变化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据此可以认识到
A.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B.世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
C.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D.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
2021-09-12更新 | 3713次组卷 | 50卷引用:广西南宁市横州市横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古代中国与罗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
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2)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2021-08-09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八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历史人物评价常易引发讨论,如对商的王、曹操、武则天等人,古今史家众说纷纭。尤其是新材料的发现会引发新一波的讨论,以曹操墓的发现为例,一时曾有“不堪寂寞,曹操出土”的说辞。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方法,合理的是
A.知人论世,以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标准
B.与时俱进,以今日之价值标准全面衡量前人之是非
C.察言观行,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侧重动机而非效果
D.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运动趋势推动社会进步
2021-06-15更新 | 1738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以下是中国古代制度变迁简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汉代唐代、宋代
清代学者沈家本的《沈寄簃遗书》,以《汉书》《后汉书》所载为例,称“三辅及令、守、长,皆有专杀之权”唐高宗命人编纂的《唐律疏议》中载“刑宪之司,执行殊异。大理(寺)当其死坐,刑部处以流刑,一州断以徒年,一县将为杖罚”
宋代章如愚的《山堂考索后集》称“汉之用人,不分流品。视其才能勋绩,等而上之,无有限格”,薛宣出身书佐,魏相出身卒吏,最终晋升宰相宋代学者李心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称宋代胥吏可根据政绩晋升为品官,但设有上限,如制度规定“吏职补官至从政郎(从八品)止”
A.唐代地方长官职权较汉代有所提高B.汉代选官重门第,唐宋取士重才学
C.唐宋对官僚职权和升迁的规定更加细致严谨D.私人笔记的可信度不高,不可凭此得出结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期间的耕地面积有了很大的增加,据学者推算,宋代的最高垦田数大约是7.2亿亩。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经过唐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发,农田水利有了很大的发展,耕作水平也有了显著进步。宋太宗时,开始在南方水稻区扩种麦豆类作物,同时在江淮之间推广水稻,以充分利用地力,防止水旱灾害的影响。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长江下游和淮河流域大早,真宗下令从福建运送三万斛早熟耐旱的占城稻种,到受早地区推广;并在宫中试种,让百官了解新品种的效益。…吴越国旧地元丰年间的户数与唐朝开元时相比,增长率是相当高的,其与江南各州的户数分别是开元时的138%和325%。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全盘学习苏联,反对避孕和节育,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人口补偿性增长的需要……由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公报显示的数据可知,195363024时,我国的人口数量为58260万人,不到四年就比新中国成立时估计的“四万万七千五百万”多出一亿多。这一数字一经公布,就引起了舆论界的哗然,要求节制生育的呼声远比二三十年代更为强烈,因为这当中融入子越来越多的来自人民大众的声音。政务院在19538月要求卫生部推行帮助群众节育的运动。19552月,卫生部报送了《关于节制生育问题向党中央的报告》。同年31日,中央做出批示:“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的问题。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国家、家庭和新生一代的利益,我们党是赞成适当地节制生育的。”

——摘编自李文《再谈毛泽东与计划生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江南地区户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