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坚持“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司马光治史,不大究天人之际,而始终注意人事,区分人物的贤奸善恶。《资治通鉴》中记述各种人物,无论是君还是臣,都视其修心治国、立身处世如何,而论其善恶得失。“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于史实,“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

——摘编自吴怀祺《<资治通鉴>的价值和司马光的历史观》等

材料二   章太炎认为,“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若“人人以旧史为不足信”,则“国之本实蹶也”。“如我学人,废经不习,忘民族之大闲(防),则必沦胥以尽,终为奴虏而已矣。”“民族主义,如稼穑然,要以史籍所载人物制度、地理风俗之类为之灌溉,则蔚然以兴矣。不然,徒知主义之可贵,而不知民族之可爱,吾恐其渐就萎黄也。孔氏之教,本以历史为宗。宗孔氏者,当……取前王陈迹可以感怀者,流连弗替。”

——据《章太炎全集》

材料三   伯赞同志说,过去,在反动统治下,写历史文章就像制造炮弹,总想使它具有尽可能大的打击敌人的威力,总要千方百计地把历史同政治斗争的需要直接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必要的。因此,有时候就以古喻今……他认为解放后社会条件起了根本变化,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因此,可以也应当对历史科学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坚持斗争精神而又避免出现过去的毛病,这样才能使历史科学繁荣起来……他反复强调,要使历史科学具有战斗力,能够不断地战胜非无产阶级思想,首要条件是严格按照历史实际来分析和研究历史,切忌削足适履。

——田余庆《坚持真理无畏无私——深切怀念翦伯赞同志》


(1)以具体史实说明“孔氏之教,本以历史为宗”。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光、章太炎和翦伯赞三人观点的共通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改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理。传统中国的正式官僚体制只能到地方州县一级,州县以下的基层社会则是以士绅、宗族等地方精英为主导的地方自治。中国自秦以后形成以地缘为特征的乡里组织是封建王朝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延伸,是官府控制地方的重要工具,其职能主要是负责征派赋税徭役、掌管教化治安等。其他诸如公益活动、社会救助、水利设施等地方公共事务,则主要依托基层社会力量来完成。广泛存在于基层社会的宗族组织(族权)与地方势力(绅权),以及各类民间会社组织,在构建地方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在以血缘、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宗族与士绅的协助下,使得古代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稳固而难以瓦解。

——摘编自杨国安《“天高皇帝远”?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

材料二   晚清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家必须从社会中汲取更多的资源以及进行社会动员。传统的乡村精英一方面需要充当国家收取税费、社会动员的先行官;另一方面作为乡村社会的领袖,族长、乡绅被认为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力量,被受到西式教育成长的年轻一代的批判和反叛。以改造社会为目标的革命力量更是直接将矛头对准基层社会的宗法伦理体制,不断地通过斗争来瓦解宗法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基础。传统的乡村精英无法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原有的功能,逐渐退出了乡村治理的舞台。乡村社会的狠人、恶人、地痞等“土豪劣绅”便趁机登上了乡村治理的舞台,成为国家在基层的代理人。新乡村精英对基层资源的大肆汲取激化了基层社会的矛盾,基层社会逐渐失序。

——摘编自郭亮《家国关系: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基层治理变迁的一个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基层治理相比近代基层治理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博览会举办情况介绍(部分)

时间(年)主办国名称主题或特点
1851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展馆水晶宫
1867法国第二届巴黎世界博览会首次增加文化内容
1876美国费城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
1925法国巴黎国际装饰美术博览会宣传文艺新风尚
1958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主题“科学、文明和人性”
1962美国西雅图二十一世纪博览会主题“太空时代的人类”
1974美国斯波坎环境世界博览会主题“无污染的进步”
1985日本筑波万国科技博览会主题“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86加拿大温哥华国际交通与通讯博览会主题“交通与通讯——人类发展和未来
1990日本大阪万国花卉博览会主题“花与绿——人类与自然”
19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2韩国丽水世博会主题“生机勃勃的海洋及海岸:资源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精髓是和谐城市。“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国的先秦诸子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的社会。“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和谐城市”的理念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这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摘编自《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博会的特点,并根据表中所列的主题或特点指出发展趋势。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海世博会以“和谐城市”为主题精髓的原因和成功举办的影响。
2021-05-06更新 | 37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选必2同步练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