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从1960年开始,围绕东京城市外围的高速铁路站点不断增多,每年都有几十公顷住宅区被开发出来,由于住宅空间设计与环境比市区更优越,价格更便宜,设施更齐全,这些区域吸引了大量居民迁入,东京城市外围逐渐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综合性城市。这一现象说明(     
A.现代交通促进城市化发展B.东京城市的发展潜力削弱
C.大城市社会问题得以解决D.社会资源实现更优化配置
2 . 西方学者推测,农业出现于距今大约1.2万年至1万年间的两河流域,而后向东传入中国。1990年代,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江西省仙人洞等遗址的居民,在距今1.6万年前已经以采集野生稻为主要粮食,至晚在距今九千年前定居的稻作农业已经开始。据此可知(     
A.科学研究可以更新历史认识B.中国先民与外部地区没有交流
C.水稻是人类最早驯化的植物D.原始农业最早出现在中国南方
3 . 按照《史记·殷本纪》的记载,自“契卒,子昭明立”开始,至“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止,凡十四世,是先商时期。王国维利用甲骨文资料对《史记》所记——进行考订,发现甲骨文所述商之先公先王世次与《史记·殷本纪》所记相合,从而得出结论:“《史记》之实录,且得于今日证之。”由此可知(     
A.实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B.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加可靠
C.西汉政府重视史学研究D.实物史料是史学研究必要条件
4 . 下边为解放战争期间东北鼠疫流行范围及其死亡人数相关情况统计,据此可知(       
东北解放区鼠疫防疫情况统计表

时间

死亡人数死亡率

1947年

8

25

93

633

23171人76.4%

1948年

2

26

75

333

3928人71.5%

1949年

1

17

39

96

4272人61.1%
A.东北地区防疫体系逐步建立B.经济发展推动防疫工作开展
C.战场形势变化促进防疫进步D.鼠疫防治医疗科技取得突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西欧最初的民族主义以反对分裂、鼓吹统一,反对教权、尊奉王权为主要内容,提出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可以称之为“民族国家主义”。民族国家主义首先是以理论的形式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中出现的。卢梭以民主及共和理论为基础的民族主义思想富有建设性,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激发出全体法国人高昂的爱国热情,显示出巨大的革命意义,可以称之为“民主民族主义”。19世纪上半期,民族主义从意识形态领域进入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政治领域,争取民主和民族平等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欧洲几乎所有处于政治分裂状态或异族压迫下的民族都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摘编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日益深重的民族压迫,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不仅加强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融合,也激起了中华民族誓死抗击外族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和信心,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民族国家在中国一步步地建立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国家成为了人民的国家,国家获得了全民族的认同。这样的国家,已经是标准的民族国家了。

——摘编自周平《论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
6 . 服饰作为文化的外在表现,可以反映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幂篱。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永徽之后,皆用帏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帏帽大行。中宗后(女子)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开元末,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衣胡服。

——摘编自《旧唐书·舆服志》

材料二   图是唐代张萱所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景。

材料三   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升平,而玄宗以声色犬马为羁縻诸王之策,重以蕃将大盛,异族人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

——摘编自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阐述三则材料对研究唐代服饰的价值。
(2)依据三则材料,概括唐代服饰发展呈现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时代风貌。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唐代服饰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
2023-06-28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中美两国的抗疫策略与效果截然不同。这种差异的背后隐藏着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密码。

材料一   表:中美抗疫策略对比

抗疫阶段中国美国
第一阶段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同时采取积极抗疫策略。州政府积极抗疫,联邦政府抗疫不力,州政府与联邦政府互相指责。
第二阶段人民群众服从抗疫指挥,从大局出发,牺牲个人利益。联邦政府甩锅责任,为争取民众选票采取多项措施。
第三阶段以牺牲部分经济发展为代价换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面胜利。美国在疫情尚未控制的情况下急于复工复产。

资料来源:中国抗疫信息来源于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美国抗疫信息来源于《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CNN等美国媒体

材料二   中美两国抗疫效果截然不同,表面上看是抗疫策略选择问题,本质上是国家治理理念、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民众思想意识等方面的根本差异。中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总体战、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既是对中国国家治理理念、政治制度、国民性的一次考验,更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一次成功检验。

——谢地、王齐《从“三方博弈”看中美两国抗疫的策略、效果及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抗疫的差异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取得抗疫阶段性胜利的原因。
8 . 【写一写】

东西方传统农业结构

材料   衣着原料取之于自然,属于植物的有麻类和棉花等,始于动物的则有毛皮和蚕丝等。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衣着原料因地而异。东方的中国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以蚕丝和大麻为主,丝为富人和老人享用,麻为平民百姓穿戴。到宋元以后,改为以棉花为主,则“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贱皆赖之”(丘浚《大学衍义补·贡赋之常》)。动物的皮毛虽然也被用作衣着原料,但极不普遍,除给富人充作奢侈品外,普通百姓难以得到。西方,特别是英国则正好相反。史前时代开始就以毛皮和亚麻(特别是羊毛)作为衣着原料。……衣着原料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在中国则为养蚕,在英国则为养羊,但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养蚕和养羊都不能单独存在,而必须与谷物种植相结合,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农业结构。在中国,农业结构的主体是农桑结合,在西方则是农牧并举。

——摘编自曾雄生《中西农业结构及其发展问题之比较》


依据材料,比较东西方农业结构的不同,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3-05-0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9 . 椐美国城市规划师贝利的研究,“逆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城镇向农村转移以及部分人滞留农村的现象。“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化发展水平越高“逆城市化”趋势越强,据此推断,“逆城市化”(     
A.意味着城市化水平的下降B.特征是城市人口停止增长
C.使货源开始转向中小城市D.最早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
10 . 据统计,1912~1925年,上海工部局共颁发了81903份建筑许可证,与清末相比,增加了47.2%。新崛起的建筑物,一部分是工业用房,另一部分用于城市新市民的居住。这反映出该时期的上海(     
A.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B.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C.城市贫困问题得到解决D.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2023-04-14更新 | 406次组卷 | 7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2)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