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安德鲁·罗伯茨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认为落后的中国在那场高度机械化战争中贡献不大,对于中国战场几乎是一笔带过。利德尔·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40章中关于太平洋和远东战争仅有寥寥5章。丘吉尔密友马丁·吉尔伯特所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52章中仅有34章提及东方战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主编的11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关于远东地区内容仅有1卷,但该套丛书对于战况不甚激烈的中东战场乃至于战时中立国,却各有独立1卷加以叙述。号称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所著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在长达12卷的回忆当中,仅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汇编为《日本的猛攻》1卷,对中国战场视而不见。即使是拉纳·米特所著《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一书对中国战场的关注也仅仅限于淞沪会战、豫湘桂战役等少数几个战役。

被《伦敦时报》誉为“一本迄今为止描写‘二战’史最好的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以德国入侵波兰作为“二战”开始的标志,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视为其全面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史学界)大多将中国战场作为太平洋战场的从属战场。服部卓四郎的《太平洋战争全史》刻意淡化中国战场价值,将日军在华视作太平洋战场的组成部分,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军击败视为其战败的主要原因。美海军陆战队弗兰克·霍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争夺战》一书中,详细记录了太平洋战场反攻阶段美军从夺取瓜达尔卡纳尔岛到冲绳岛最后一战的战斗历程,似乎东方战场只由太平洋战场单独构成。

——摘编自王安中《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东方主战场地位》

关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是我国史学界在“二战”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运用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谈谈在研究中如何建构正确的史学话语体系。(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31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中学校高三第三次自测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学者吕思勉将中国古代社会划分为部落——封建——郡县三个时代,并指出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学者周谷城认为,古封建作为一种制度,是与奴隶制时代的历史发展相始终的;学者葛志毅提出周天子分封诸侯是国家形成的基本方式。据此可知(     
A.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B.不同视角的研究有利于史学的发展
C.史学研究不必拘泥于传统观点D.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的结论
2023-04-15更新 | 23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学党乐歌与时代主题】

材料

时间作者名称歌词内容(节选)
1902年李叔同《祖国歌》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
我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渡太平洋。
谁与我仗剑挥刀?······谁与我鼓吹庆升平?
1904年张之洞《学堂歌》庚子年,拳匪狂,北省兵火三次殃。
湖北省,和约倡,长江人民享安康。
派赔款,搜索忙,各省分派民与商。
湖北省,免捐项,就将此款兴学堂。
早兴学,民盼望,各省开办无定章。
湖北省,二百堂,武汉学生五千强。
派出洋,学外邦,各省官费数不广。
湖北省,采众长,四百余人东西洋。
我同学,生此方,切莫辜负好时光。
1907年秋瑾《勉女权》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愿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
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曙光新放文明侯,独去占头筹。愿奴隶根除,智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
1912年华航琛《共和国民》国民第一资格高,年纪无老小,讲求学问不辞劳,知识开通早。敦品励行重节操,道德真紧要。体育工夫深造,体健身强脑力好,共和程度一齐到,全球人称道。二十世纪我同胞,国民资格高。
学堂乐歌反映了鲜明的时代主题。请选择某一时代主题或社会现象,结合学堂乐歌和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说明充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当时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宋人尤其是宋代理学士人对书院教育各项制度的建设也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宋代私立书院教师多由创立者自己或聘请有成就的平民学者出任,而公立的书院由朝廷任命有声望的官员士大夫出任。书院的主管者称为山长,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书院,其下还有负责教学工作的“堂长"和“讲书"",及维持教学纪律的“堂正"和“学录”。南宋后期,官学化的书院对教师的选任更为严格,规定其必须是通过科举考试有出身的官员。……在书院讲学过程中理学思想体系也更加严密,更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故南宋后期理学再次兴盛之时,其势力遂不可阻挡,从而成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官方的统治思想。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材料二   13世纪末,人们开始以一种新颖的主动的态度来探讨教育问题。经过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洗礼以及欧洲各国世俗学校的普遍建立,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远远不限于神职人员,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应进行了重大调整。……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形成是对中世纪“一切为了上帝”的“以神为本"思想的批判与扬弃。……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把课程的重点由教材转向学生,主张学习者是教育的中心,强调课程的设计应完全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摘编自孙雪《从“神本"到“人本”的转型——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观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教育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夏禹推行“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运动,当时统计总数为1355万人。秦国商鞅下令将全国总人口按壮男、壮女、官吏、商人、读书人、残疾人等十三类分别统计,此乃著名的“强国知十三数”。秦始皇创立“上计制度”,即人口、钱根统计制度。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全国共有居民12222062户,59594978人,此为我国首次较为精确的人口普查。隋朝颁布“输籍法”,唐朝进一步改进。明朝推行“户帖制”,将居民人口逐户登记在册,内容包括姓名、籍贯、性别、年龄、住址、职业、产业状况等,还要注明是“军户”、“民户”还是“匠户”等。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统计为10684435户,56774561人。英国学者卡尔津看到这样的“户帖”后惊叹不已,称其为“全球最先推行全国人口普查的明证和榜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实行的人口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已经与现代人口普查一致。

——摘编于彭欣《中国古代的人口普查》等

材料二   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根据20106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10时。新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1949年毛泽东指出:“人多力量大”,至1980年,中国净增人口4.3亿。1982年人口普查的调查结果为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00818万人,首次采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是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同年,将计划生育定为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90年人口普查是为了查清中国人口在数量、地区分布、结构和素质方面的变化,为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检查人口政策执行情况提供可靠的资料。2015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6.6%,远超国际标准,故此政府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摘编于《全国人口普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人口普查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依据,并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普查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被史学家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是靠枪炮实现的,而是天花。15 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2000 ~ 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1507 年前后,天花被一个患病的黑人奴隶带到美洲,从此开始在美洲大地肆虐。随后,由欧洲传.来的腮腺炎、麻疹、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也接踵而至。新大陆的印第安人已同旧大陆的人类隔绝了上万年,对天花、麻疹、白喉、伤寒、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缺乏免疫机能,也缺乏防疫知识,很快就成群成群地倒下。清教徒英克里斯马瑟在几十年后回顾这段历史时称:“印第安人开始不断骚扰他们已经卖给英国人的领土的边境,但是上帝通过在印第安人中传播天花,结束了这场冲突。”

——摘编 自潘振华《人类史上历次大瘟疫》

材料二   一.二八淞沪战争不仅给上海造成了社会灾难,还导致瘟疫大流行,还被日本等国公布为霍乱、天花流行港,大大加剧了战争的破坏力度。面对传染病疫情,上海各医院较往年提前开门诊治患者,社会慈善人士增设时疫医院不下20所。上海卫生局特向汽车公司定制巡回诊病车3辆,以便巡回时沿路免费诊治病人。1932 年上海卫生试验所注射传染病疫苗的数量也远超往年,卫生局特发布“防疫要点”布告,劝告市民注射免费防疫针以保护自己生命;号召扑灭传染病菌的媒介-- 苍蝇;注意卫生,对污秽及便溺进行消毒。卫生局还定期通报卫生工作状况:注射人数、死亡人数、防疫手段和疫情,还包括患者居住地点、各时疫医院的诊疗情况、预防注射情况等。这些救助的结果是部分缓解了疫情。

——摘编自刘雪芹《一·二八淞沪战争与瘟疫》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6世纪美洲原住人口急剧减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与美洲地区引发疾病肆虐的共同原因,并概括民国时期的瘟疫救助方式。
2020-07-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模拟测试(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32年陕西潼关发生霍乱,因染病而死亡者超过30%。当地老中医说:贯众(中药名)泡水瓮中,通过泼酒可以消毒扑灭疫灾。这导致附近中药铺的贯众很快销售一空 ,许多青壮年进山挖贯众倒卖。这表明
A.瘟疫为一些人提供了“商机”B.国民政府没有进行医疗救助
C.中药有效制止了霍乱的流行D.近代卫生防疫制度开始建立
2020-07-05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模拟测试(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罗马帝国颁布的《民法大全》规定:“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禁止把妇女关进监狱。如果妇女被指控犯有严重的罪行,她将被送进修道院。”这一规定
A.表明妇女身心问题受到法律关注B.使罗马男女获得同等的社会地位
C.真正体现出“人人平等”的原则D.说明罗马妇女获得了部分公民权
9 . 有学者认为,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平均地权的理论来源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所谓“土地国有论”,是以“亨利·乔治的理论为基础,吸取了约翰·穆勒的方案”。也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的上述理论,明显源于古代中国传统的民生思想。由此可见
A.历史上的史实是可以不断修正改进
B.研究民生主义应立足于西学中国化
C.研究者研究的角度影响研究的结论
D.西方学者的观点反映出史料实证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以前讲战国合纵连横时,经常用《史记》等文献中苏秦和张仪斗争作为例证。但随着1973年《马王堆纵横家书》的出土,日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张仪比苏秦要早30年,两者不存在相互斗智。这说明
A.《史记》只是为主流的意识形态服务
B.应该随时代发展对史料进行新的诠释
C.出土文物比史学著作更具史料价值
D.不同时代的现实条件制约了历史解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