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的相关文献记载,说明了古代中国
A.注意对生产经验的总结B.注意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C.注意通过立法发展农业D.具有了初步的人文意识
2021-05-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摘编自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


上表为古代中国关于“西方”名称变迁的主要历程。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战国时期,国君普遍采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派遣使者,官吏任免以玺为凭,任命时发给,免职时收回,军队调动都要用兵符。战国时期玺符制度的推行
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了行政权力的集中
C.成为官僚政治的开端D.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
2021-01-19更新 | 240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唐安史之乱后,元和年间(806年——820年)10道所属府、州、县的具体数量表


——摘编自《新唐书》卷38至卷43

材料二   1978年全国小城镇仅为2176座,至2000年则猛增至20312座,表明有近90%的小城镇是在1978年之后出现的,平均每年增加820个以上;以中、大、特大城市为例:从1978年至2003年,全国20万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从59个增加到213个.50万至10。万人口的大城市从27个增加到78个,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从13个增加到49个。……以作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最高形态的城市群为例,目前已纳入中国城市群竞争力排名榜、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群已达15个,依次是: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丰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中源城市群、徐州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哈尔滨城市群、关中城市群、长春城市群、合肥城市群。

——摘编自刘士林《以“大都市”与“城市群”的拔节声作证——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府州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2020-09-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域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形势,主客之形,皆适相符(相等),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李鸿章奏折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所做的准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对中国现状的认识,并归纳中外现代化的实质差异。
2020-09-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晚清外交重臣伍廷芳主持修订的《中墨通商条约)中规定:领事必有认准文凭,方能视事,如办事不合,违背地方条例,可将文凭收回;遗照欧美通例,凡侨居他国人民遇有控告案件均归地方官审断。据此可知,伍廷芳
A.敢于质疑晚清条约的合法性B.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具有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观念D.积极探索中外交往的新模式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平定边疆叛乱、收复台湾等军事斗争的需要,清朝前期十分重视西方火器技术的引进和仿造。康熙朝设内外火器营,各省设乌枪营,由满洲和蒙古兵组成。此时的火器专家戴梓发明出可连发28发的连珠火铳(机关枪的早期形制)和类似于榴弹炮的子母炮等先进火器。乾隆以后,社会比较稳定,国防科技逐渐衰落。到鸦片战争前夕,清军的火药技术依然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火炮管理混乱,没有形成定,期造换制度。舰船装备性能落后,实战经验严重不足。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惊醒了国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军事自强”成为了洋务派的重要工作。清政府先后创办了.

30多个兵工厂;1866年,福州船政局的创办,标志着我国蒸汽规船建造工业的诞生:科学家龚振麟用新法铸造火炮,改进配制火药的工艺;1868年,江南制造慈局设翻译馆,其中与军事技术有关的译著还60多种200多卷;晚清政府还兴办了各种军事技术专业学堂,如1874年建立的操炮学堂等。

——据卢嘉锡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军事技术卷》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可能存在的核威胁,中共中央确定了发展核武器、导弹事业的方针。围绕“两弹一星”,1956年,毛泽东组织编制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原子核技术等6项需要率先突破的领域,触角伸向当时前沿高科技领域。中苏两国科学院、高教部门展开对口合作,相继建立了航天、航空、船舶和核工业,整顿了兵器工业。60年代以后,中国的武器装备生产开始步入自行设计、自行制造为主的新阶段。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科学家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为国防事业留下了重要的精神遗产。同一时期,新中国先后成立了原子能研究设计院等高水平研究机构,创办了军事工程学院等一批技术院校,培养了大批国防科技人才。

——摘编自刘祖爱<毛泽东与新中国国防科技基业的奠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国防科技的发展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国防科技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18661934)认为: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内藤湖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政治上的变化。唐宋政治上的变化主要是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出现。第二,经济上的变化。由于唐宋处在实物经济结束时期和货币经济开始交替之际,其间货币的形式和名称自然发生变化。第三,文学上,宋词等文学形式,不再以包含典故的古语为主而变为以俗语自由地表现。文学曾经属于贵族,从此变成为庶民之物。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根据材料及所学,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试对材料观点进行评析。(赞同、质疑、反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城市规划的制度和形式是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存在的,特别体现在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方面。城市规划的格局作为一种礼制,是统治者控制国家、巩固政权的手段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城市的形式是方正的,并且有一条中轴线,这与古代统治者推崇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隋唐长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

——摘编自张健、马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都城规划布局的特点,并分析古代中国都城规划中所体现的价值诉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中国都城规划相比,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对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