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世纪,整个世界接受了一种社会模式,那就是西方的资本主义。20世纪以来,再也不存在什么世界性的社会模式,因为所有社会都处在深深的危机之中。当然我们可以从国外学习某些独特的技术,但就总的社会模式而论,却没有一个可鉴用。或许,我们应该记住毛泽东的劝告:我们能从反面经验中学到某些东西。的确,全世界有许多值得我们观察、考虑并可以从中得益的反面经验。每块大陆、每个地区的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问题,他们有责任拿出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

这是一种健康的、有前途的趋势。人类过去社会的变化,总是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变化。因为人们十分自然地欢迎和采纳那些能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新技术;但是,人们却拒绝接受新技术所必需的社会变化,因为采纳新思想、新制度和新做法总是令人不快的。在当今世界,技术革命与技术革命所需要的相应的社会革命之间的时间滞差是非常严重、非常可怕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拟订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

时间礼物说明
14051433年郑和代表皇帝,“贪赐丝绸、金银、瓷器等珍贵礼品”;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夷归附、万国来朝”,“贡品“包括象牙、宝石、珍禽异兽等。
17931794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乘坐“狮子号”等炮舰携带贺礼:天文地理仪器、蒸汽机模型、战舰模型等500多件,蒸汽机模型等贸礼被清政府束之高阁;乾隆帝赏赐丝绸、瓷器、五器及各类工艺品途3000件。
18531867年1853年,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将徐继畲《瀛寰志略》中赞美华盛顿的文字刻{碑送到美国,镶嵌在华盛顿纪念塔内。1867年美国政府将一幅华盛顿画像作为官方礼物送给总理衙门大臣徐继。
1941年11月宋氏姐妹代表国民政府将熊獅赠与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
1943年2月宋美龄将国宝邮票一册作为礼物送给罗斯福,并在美国发表精彩演讲
19491950年毛泽东访苏,准备了山东大葱、江西金桔、西湖龙井、湘绣被面等礼品;苏联赠了吉斯轿车等礼物。
1957年11月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带去了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项的模型,以及青花瓷等礼品
1972年2月中国赠送美国白玉提红釉大瓶、苏州双面绣等礼品,还表示将向美国赠与两只熊猫;尼克松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
1986年11月中美金融市场研讨会在京举行,邓小平会见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亚事长约翰范尔霖,并赠送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胶票,对方则赠送了组约证交所证章。
2014年9月习近平将国产品牌中兴手机作为国礼送给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与会代表。


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11-27更新 | 54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6届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三姐》由一个地方性、边缘性、分散性的民间传说,被发现、被改造成为一个代表广西乃至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与每一时期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刘三姐》的形象变化


古代关于刘三姐的传说在古代多见于传统精英文献之中,其人被称为“刘三妹”。清代《歌仙刘三姐传》,称刘三妹出身高贵,“七岁好笔墨……十二通经史,善为歌”。“擅读书、解音律”的白鹤乡少年张伟望不辞跋涉,登门叩访,李尊宾主,一唱一和,所对之歌皆为阳春白雪。
民国刘三妹常常被塑造为“贫家女儿,自制土歌,以卖歌为生”。1929年歌剧《刘三妹》围绕她和白鹤秀才的爱情故事展开,最后两人私奔并化石成仙,刘三妹成了为爱情奋斗的女性。
新中国建国后,“刘三妹”被改名为“刘三姐”,并强调其下层贫民的出身以及屡遭哥哥和地主迫害的悲惨身世,她用山歌歌唱劳动,痛斥邪恶,招来财主的怨恨,最终刘三姐在群众的帮助下远离地主的迫害,唱着山歌消失在美丽的漓江上。

——摘编自陈蕴茜《山歌如火:刘三姐的性别意识与阶级抗争》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1-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环境史根本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变迁,或者说它立足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和研究人们的思考、行为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变迁这个根本对象之下,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学者,他们研究的主题各有侧重,休斯将此宽泛的分为三大类:第一,环境因素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这类主题考虑的是环境本身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第二,人类行为造成的环境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反过来在人类社会变化进程中引起回响并对之产生影响的多种方式;第三,人类的环境思想史,以及人类的各种态度藉以激起影响环境之行为的方式。

——摘编自科研导刊《新兴史学——环境史》


结合世界史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其中一个观点或多个观点进行探讨,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加以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1-04-29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当作必然追求。这种追求的体现不仅在于构建以人民为本位的崭新政治运作模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且在于从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中,构建起满足人们现实利益并得以成长的民生发展体系。

——摘编自胡柳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百年探索与发展》


结合材料与中国近现代中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只是总括而言。如果画一条封建社会人口变化的曲线,就立刻可以看出它并不是平滑地缓慢上升,而是具有在一段时期内大起大落和在整个封建时期内做台阶式“跃迁”这样两个特点。大体上说,一个历时较久而又比较强大的封建王朝(如两汉、唐、两宋、明、清等)的初期,人口增长十分迅速,大约到中期达到高峰,而后停滞,到新旧王朝交替时期则急剧下降,人口的变化呈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在封建社会特定的生产力水平制约下,人口增长与土地之间的内在紧张和矛盾是无法避免的,当人口超过农业生产能力的极限时,劳动力不仅无法带来财富,还会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短缺造成相对过剩人口。人地紧张引发的阶级矛盾必然会引发激烈的冲突,历史上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是以人地矛盾为内涵的阶级冲突的表面化和激烈化。这种冲突的结果一方面是改朝换代式的政权更迭;另一方面是由战争导致的人口锐减和相对缓解了的人地关系。范文澜先生把人口的波段变化视为朝代的波段、政治的波段,用人口的增减说明古代朝代的盛衰。

——摘编自肖晓珍《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人口变化规律》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解释,蕴含了社会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1-01-0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二   如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

年代“天朝”使用频率“中国”使用频率
道光最初10年50余次不满10次
道光十六年(1836年
四月至十七年四月
6次5次
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6次14次
咸丰《筹办夷务始末》前五卷约5次逐渐取代天朝
光绪几乎不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内外称呼词语的变化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以后到清代,这是中国固有文化复兴和进步的时代。这时期,此前的贵族没落了,君主得以建立位裁政治,与此相应,中国官僚群体最后形成,并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文化回归到庶民手中,形成中国特色的近代。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摘编自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
材料二 如果把宋代放到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着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社会变迁过程。自古认为务农才走“本”,宋人却提出士农工商皆本业。官府热衷于审核交易契约,而不限制土地买卖。商人非常活跃,他们不仅促进都市有业的繁荣,还使商业的触角延伸到了农村。人们的家世身份背景趁于淡化,科举取士“不问阀阅”。书院提倡相时独立的教育理念、学术思想和人生价值。文化普及向民间渗透。蒙学不仅教儿童识字,更把儒家的理念、价值变成现实的社会规范,传达到百姓中去。从唐到宋,都市景观变化明显,宋代开封、临安展现出一种开放式的街市状态,官房、民户、商家泥杂毗邻。大都市海纳百川,城内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群众喜闻乐见的市井文化,在瓦舍、勾栏、街市通衡中热闹缤纷。
——《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关于宋代历史再认识的维度》
材料三 新教改革与君主国家的出现颠覆了欧洲的宗教和政治传统,同时,人口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生长,……商人和制造业者不再对地方行会言听计从,而是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组织挽划自己的生产与贸易。……私有主体组建了一系列配套组织机构和服务行业,推动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银行出现在欧洲所有重要商业城市中:它们创立基金,为商入、企业保管财产,提供贷款帮助他们进行新的商业投机。……迅速增长的财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也瓦解了长久以来一成不变的农村生活方式。……资本主又还引发了道德问题。中世纪神学家认为谋利活动是不道德的,将从事这种活动的人视作奸商.……需要有人来为此辩护,将资本主义描述成一种让整个社会都受益的经济体制,在早期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当中,最重要的是苏格兰哲学家亚当·斯密。他认为个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能够带来普遍的社会繁荣。……西欧在经历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变的同时,思想和文化上也经历了一场洗礼。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宋朝和西欧近代在社会变化方面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内藤湖南“近世史应从宋以后开始”这一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