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安德鲁·罗伯茨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认为落后的中国在那场高度机械化战争中贡献不大,对于中国战场几乎是一笔带过。利德尔·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40章中关于太平洋和远东战争仅有寥寥5章。丘吉尔密友马丁·吉尔伯特所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52章中仅有34章提及东方战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主编的11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关于远东地区内容仅有1卷,但该套丛书对于战况不甚激烈的中东战场乃至于战时中立国,却各有独立1卷加以叙述。号称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所著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在长达12卷的回忆当中,仅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汇编为《日本的猛攻》1卷,对中国战场视而不见。即使是拉纳·米特所著《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一书对中国战场的关注也仅仅限于淞沪会战、豫湘桂战役等少数几个战役。

被《伦敦时报》誉为“一本迄今为止描写‘二战’史最好的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以德国入侵波兰作为“二战”开始的标志,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视为其全面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史学界)大多将中国战场作为太平洋战场的从属战场。服部卓四郎的《太平洋战争全史》刻意淡化中国战场价值,将日军在华视作太平洋战场的组成部分,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军击败视为其战败的主要原因。美海军陆战队弗兰克·霍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争夺战》一书中,详细记录了太平洋战场反攻阶段美军从夺取瓜达尔卡纳尔岛到冲绳岛最后一战的战斗历程,似乎东方战场只由太平洋战场单独构成。

——摘编自王安中《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东方主战场地位》

关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是我国史学界在“二战”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运用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谈谈在研究中如何建构正确的史学话语体系。(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31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中学校高三第三次自测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后期,中国出口的茶叶几乎垄断整个国际茶叶市场。与茶叶对外贸易相随而行、相辅相成的,是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国茶热饮法和饮茶文化的传播,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衍生出的异域茶文化成为世界性的文化。随着饮茶在世界的推广与普及,与茶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不断产生,世界茶文学艺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同样,中国茶文化淬炼出的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对人类文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茶叶源源不断输往世界不同地区,成为中国连接全球的纽带,开启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与当地社会文化相结合,发展出新的茶文化形态,丰富了不同国家地区人们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

——摘编自夏良玉《中国茶为什么是世界“通用语”》


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茶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6-0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411月,孙中山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郑重宣告"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19386 月,东北抗日联军第1 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创作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军歌"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打出去日本强盗,推翻'满洲国',进行民族革命正义的战争,完成那民,族解放运动"。19813 月,北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成为 20世纪80年代激励中国人奋发图强的磅礴精神力量。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命题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3-1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社会学家w.茨阿波夫提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是一种“特殊性”,他们对全球不具有普遍意义,不是众多国家可以模仿的路径。他说“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而且道路还不是直线,是渐进的,对于后进国家来说也不只有一条卓有成效的实现转型的道路。”虽然后发国家还可以从西方学到许多东西,但是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美国化和西方化,各个国家都应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曹诏根《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您对材料观点的认识,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公元前202—220年中国西安、洛阳
罗马
6世纪以后中国
13世纪以后逐渐向西方转移
18世纪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阐述“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以后到清代,这是中国固有文化复兴和进步的时代。这时期,此前的贵族没落了,君主得以建立位裁政治,与此相应,中国官僚群体最后形成,并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文化回归到庶民手中,形成中国特色的近代。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摘编自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
材料二 如果把宋代放到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着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社会变迁过程。自古认为务农才走“本”,宋人却提出士农工商皆本业。官府热衷于审核交易契约,而不限制土地买卖。商人非常活跃,他们不仅促进都市有业的繁荣,还使商业的触角延伸到了农村。人们的家世身份背景趁于淡化,科举取士“不问阀阅”。书院提倡相时独立的教育理念、学术思想和人生价值。文化普及向民间渗透。蒙学不仅教儿童识字,更把儒家的理念、价值变成现实的社会规范,传达到百姓中去。从唐到宋,都市景观变化明显,宋代开封、临安展现出一种开放式的街市状态,官房、民户、商家泥杂毗邻。大都市海纳百川,城内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群众喜闻乐见的市井文化,在瓦舍、勾栏、街市通衡中热闹缤纷。
——《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关于宋代历史再认识的维度》
材料三 新教改革与君主国家的出现颠覆了欧洲的宗教和政治传统,同时,人口的迅速膨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生长,……商人和制造业者不再对地方行会言听计从,而是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组织挽划自己的生产与贸易。……私有主体组建了一系列配套组织机构和服务行业,推动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银行出现在欧洲所有重要商业城市中:它们创立基金,为商入、企业保管财产,提供贷款帮助他们进行新的商业投机。……迅速增长的财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也瓦解了长久以来一成不变的农村生活方式。……资本主又还引发了道德问题。中世纪神学家认为谋利活动是不道德的,将从事这种活动的人视作奸商.……需要有人来为此辩护,将资本主义描述成一种让整个社会都受益的经济体制,在早期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当中,最重要的是苏格兰哲学家亚当·斯密。他认为个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能够带来普遍的社会繁荣。……西欧在经历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变的同时,思想和文化上也经历了一场洗礼。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宋朝和西欧近代在社会变化方面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内藤湖南“近世史应从宋以后开始”这一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