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医科大学的余云岫发表文章,彻底否定中医理论,引发了20世纪20年代的中西医之争。余氏称中医的“阴阳五行十二经脉等都是说谎”,是“非科学的”,要“一切打空”。恽铁樵从方法论的高度揭示了中医理论,回击了余氏的攻击。在他的影响下,许多中医也纷纷著书立说,回应余云岫的挑战。

1925年,教育界决定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遭到了西医界的坚决抵制。此后中西医界关系迅速恶化,西医界称中医为旧医,称自己是新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先进与落后之争;而中医界称自己为国医,称西医为西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中西之争”。双方讥讽之言与谩骂之词日趋激烈。

19292月,西医界代表提出了废止中医的议案。在中医界、舆论界及工商界的努力下,议案未获通过。但中医之生存危机并没有消除。在论战中,中医不合科学之特性已被充分揭示出来。经历了此次生死抗争的中医界不少有识之士,也深刻意识到中医革新、中医科学化的迫切性。

——摘编自左玉河《学理讨论,还是生存抗争-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评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对“20世纪20年代的中西医之争”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3-10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世界史著作的三种体系

种类版本主要观点
第一种苏联学者编写的13卷本《世界通史》把主要国家、民族的历史都按照五种生产方式(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则编写而成。
第二种美国学者麦克尼尔所写的《西方的兴起》世界历史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各文明、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而高技术地区向低技术地区的传播是其主要表现,因此世界历史的发展道路就是欧美文明的胜利进军。
第三种中国学者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6卷本《世界史》世界史所研究的是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即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历程,这是纵向发展;而在发展过程中也相互作用,由相对孤立闭塞而走向紧密联系,这是横向发展。

——摘编自马克垚《困境与反思:“欧洲中心论”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3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传统的汉文文献认为中国人种起源于中原地区,然后向周边扩散。明代中西交通后,一度认为西方文明来源于中国。19世纪末,随着中西交往的加深,“中国人种起源”作为一个特殊的“问题”出现。1894 年,法国人拉克伯里在其出版的《早期中国文明的西方起源》中,列举了中国和古巴比伦在天文历法、语言文字、科技发明和政治制度方面近百种相似之处,断定中国文明是从古巴比伦东迁而来,即“西来说”。中国的一些学者,如刘师培、章太炎、丁谦、黄节等人都曾著文介绍这一学说,从中国古籍中搜罗证据,为之证明。由此,西来说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学说,被较多的中国人所接受。到了20世纪20年代,西来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怀疑。缪凤林分析了当时认可中国人种西来说的原因:“中土学者,于此新来之说,复不能审思明辨……甚且并巴比伦史亦不知研究,徒拾彼等所说之一二以相矜夸。”但这些怀疑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这种向西方寻求民族自信心的民族溯源,随着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和民族意识的高扬,以及大量考古发现的出现,终至抛弃。

——据刘超《危机与认同:中国民族溯源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知识界对中国人种“西来说”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闪耀着光荣和梦想,也充满着奋斗和牺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未退却、从未动摇。202166日和67日,新华网连续发文《宣言: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和《宣言: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评析新华网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结论不重复材料中的观点)
2022-02-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1924年)一文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不断的进步,人们对于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去年的真理,到了今年,便不是真理了;昨日的真理,到了今日,又不成为真理了。同一历史事实,昔人的解释与今人的解释不同;同一人也,对于同一的史实,昔年的解释与今年的解释亦异。此果何故?即以吾人对于史实的知识与解喻,日在发展中,日在进步中故。”


对材料中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进行评析,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9-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9月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神话中的英雄是“德性”的,他们有着“挟山超海”的能力,但绝不率性而为、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崇尚集体主义。“三皇五帝”作为人祖,以救民于水火而著称,就是身体微弱如“精卫”者也是通过“填海”与人方便。因此,英雄们是与广大百姓命运与共、心气互洽。“夸父”“莫邪”以及“太阳”“土地”这些神性的意象,无不是集体力量的象征,给民族整体以激情、信心和动力。

——摘编自刘长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新文学书写》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4-19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7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需要的不只是研究本身要有进展,更需要科学、政治和经济彼此相互强化。如果没有政治和经济组织提供资源,科学研究几乎就不可能成功。反过来说,科学研究也为赞助者带来新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取得新的资源,而部分就会再用来研发新的能力。

——摘自[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93年佛罗伦斯凯利对《伊利诺伊工厂车间巡视法案》的提案:

第一条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和妇女不得在工时超过单日8小时或单周48小时的任何工厂或车间受雇。第二条妇女或16岁以下儿童不得在任何场所从事任何用于销售的大衣、马甲、长裤、外套,或任何用于销售目的任何款式的服饰的制作或边角处理、修改或修补工作。工厂法案被宣布违宪:伊利诺伊州最高法院,1895年3月18日根据宪法,妇女与男子同样享有不可否认的、就其劳动签订合同的平等权利。……在这些权利中包含并因此给予她的是签订和执行合同的权利。该法律给予她和其他公民依靠在人文、科学、专业技能和其他职业中的知识、诚实和勤奋谋生的权利不得因为性别之故被否定或损害。

——摘编自【美】约翰拉法格著《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结合世界近代史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并予以评析。(要求:信息提取准确,评价客观,史论结合)
2019-04-28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山西省祁县中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古已有之,民族主义则是伴随18世纪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建立的产物,是一种“现代现象”。“民族主义”一词,最早见于15世纪的德国,1836年首次被列入《牛津词典》,19世纪中叶开始被频繁使用。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目前,很多学者比较认可英国学者厄内斯特·盖尔纳的民族主义定义。他认为:“民族主义首先是一条政治原则,就是认为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致的。”“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绪或者一种运动,可以用这个原则作最恰当的界定。民族主义情绪是这一原则被违反时引起的愤怒感,或者是实现这一原则带来的满足感。民族主义运动,是这种情绪推动的一场运动。”

“人们谈及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很多都是直接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开始,而不是从它的更远的中世纪源头开始的”。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在历史中孕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日益壮大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最初的动力;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是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摆脱神权,追求人权,为民族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武器;当经济与政治条件都具备后,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建立的民族国家催生了最初的民族主义。

在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民族及民族国家的观念传遍欧洲,并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而传播到世界,民族主义由此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具备了全球性的意义。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评述欧洲近代“民族主义”。(要求:评述角度明确,论据充分,所用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1-19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来三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


——摘编自董惠敏《关于社会动员的扩展性评述》


从上图中任选两个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个阶段间社会动员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段,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5-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