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089次组卷 | 24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论述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各个积极备战的民族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均势,在这种环境下,国家开始具有了三种维度:科学国家,目的在于利用科学、技术和发明为国家服务;战争国家,随时准备保卫该国的政治、经济和帝国的利益;社会国家,它专注于解决危险的阶级问题和确保国内稳定。国家的这三个面向并列发展:它们是同一种抱负的不同侧面,同一项事业的不同分支,从柏林到巴黎,从巴黎到伦敦,再从莫斯科到纽约,它们无处不在。

——据(印度)萨维帕里·戈帕尔等主编《人类文明史,第7卷:20世纪》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1914年至20世纪70年代国家发展“面向”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面向,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不少于两个面向,且不得与材料中的三个面向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06-16更新 | 569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考古与历史

材料一   金石学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为研究对象。司马迁写《史记》时曾遍访古迹,晋唐时期发现的石鼓等古物,也受到当时学者的关注。北宋时期,金石学成为专门的学问,金石学家希望通过研究古器物“明其制度”“正其文字”“补经传之阙亡”。清代金石考据之风更盛,在鉴别、分类及文字考证等方面多有成就。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田野调查和发掘为特征的近代考古学在欧美建立。20世纪20年代,田野考古方法引入中国,以殷墟发掘为代表的近代考古发现促成其与金石学的结合,形成了中国考古学。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的工作是以考古资料来阐明中国古代文明”,建设“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成为新时代的使命。

材料三   中国考古百年成就(部分成果)示意图



(1)简要说明中国考古学对金石学的继承与发展。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任选3个视角,简述考古成果对历史研究的贡献。
2021-09-06更新 | 2281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北京历史高考真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概况
1844年宁波女塾开办,这是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
19世纪60年代初至1876年教会学校数量增多,女生在学生中的比例增多。教会学校开放女子教育,促进了女子入学,实现男女教育平等。
早期改良派在近代西方男女平权观念的影响下,最早开始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倡导女子教育。
维新派康有为主张男女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女子应该上学。
梁启超重视女子教育,系统论述了女性受教育的必要性。
1898年梁启超、经元善创办经正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人自己创办的正规女子学校,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1902年,蔡元培开办上海爱国女学。此时的女性学堂多为私人兴办,未获统治者的直接肯定。
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及《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国女性教育正式被纳入中国教育制度的范畴。
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初等教育段不分设男校女校,中等教育段专门设立女子中学校,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限制。
1920年,北大校长蔡元培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开创了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的先例,不分性别进行教育。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实施其方针》,这是中国政府在历史上第一次对男女受教育机会平等进行法律上的明确规定,是中国女性教育的第一份法律成文。

―-摘编自徐颖《一文纵览中外女子教育的发展》 


该表反映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不断发展,指出其中一种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10-27更新 | 654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武王伐纣

材料一

出处内容
《史记·周本纪》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於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武王)陈师牧野……纣师皆倒兵以战……甲子日,纣兵败
《尚书·武成》甲子日昧爽(黎明)……会于牧野,(敌)前徒倒戈……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
《白虎通·礼乐》纣为恶日久,残贼天下,武王起兵,前歌后舞。克殷之后,民人大喜

材料二   图是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的青铜器利簋,簋腹内底铸铭文如下:“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官职)利(人名)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那天岁星(木星)正当其位的早晨灭亡了商。辛未那天,武王在军队驻地赏赐青铜给随从武王参加战争的利。利觉得很荣耀,为此铸造了这个青铜簋以作纪念。


材料三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专家采取碳14测年法,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框定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范围。天文学家依据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星”(木星)在中天的天象,用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表》,参照《国语·周语下》等文献记载的日月星辰位置的天象记录,结合文献、考古信息和天文条件的密合程度,在推算出的几个时间中,最终选定武王伐纣的最优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甲子日)。


(1)依据上述材料中的信息,简要介绍“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要求:表述成文,内容全面,逻辑清晰。
(2)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武王伐纣”时间界定研究过程的认识。
2021-05-05更新 | 1197次组卷 | 1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入党条件变迁(1921~1935年部分)

时期入党标准和要求
1921中共一大党纲明确规定,愿忠诚于党者,只要不跨党做官,不分国籍、性别皆可入党
1923中共三大党章取消了党员不能跨党和做官的限制;规定入党者只要有阶级觉悟及忠于革命,便可加入
1927中共中央在总结失败教训时认为失败的根源在于“党的指导机关的知识分子化”,于是要求改造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片面强调党员的工人成分比例
193512瓦窑堡会议明确指出“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是党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

——据孙明增《中国共产党的入党条件变迁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中任意一个时期入党标准和要求予以阐释。(要求:阐释充分,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2-05-09更新 | 572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中国的世界史研究

时间主要研究内容
19世纪中后期埃及、土耳其等国的亡国史研究
20世纪初世界各国革命史研究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史研究
20世纪5070年代各国人民友谊史研究
1978年以来全球史研究

——据于沛《学术史研究是建构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的源头活水》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特点,并选择其中两个阶段加以说明。
8 .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发展,工业文明冲击着内外交困的清王朝。


请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相关史实,论述:19世纪50~70年代,东西方世界发展的不同进程。(要求:史论结合;紧扣主题;逻辑严谨;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2021-12-27更新 | 146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考前真题重组导向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科学中心国家转移成就
第一个意大利
1504~1610年)
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伽利略奠定(地面)近代力学的基础
第二个英国
1660~1750年)
第一次转移实现了以牛顿《原理》(1687)发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学大综合,发生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三个法国
1760~1840年)
第二次转移创办了一系列新的军事院校、医学院校、技工学校和一些新的大学;改造巴黎科学院,使院士们成了真正的职业科学家。此外,还形成了集中型科学组织
第四个德国
1875~1920年)
第三次转移实现了第二次科学理论的大综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特性开始显现,科技、工业和社会发展的互动更加明显
第五个美国
1920年至今)
第四次转移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以电子技术广泛运用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策源地

——摘编自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密)
2022-08-06更新 | 41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到图3反映了我国计时器的使用历程。



图1

图2

图3

1所示为日晷。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采用干支计时,从上古沿用至明清。

2所示为铜镀金珐琅人物画自鸣钟,18世纪英国造,现藏故宫博物院。据记载,17世纪上半叶的自鸣钟“中样者每架价银五十两,大者及小而精工者价值甚多”,这个价格在后来或许有所下降,但中国最便宜的计时器香漏“一盘香可用二十四小时,所费不过三文”。

3所示为1939年亨达利洋行在报纸上刊登的修理钟表广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计时器的变迁”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2-03-13更新 | 435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卷小论文题专项指导与训练——图表信息类(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