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权意识

出处内容摘要
邱伟云、严程《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边疆概念群研究》宋代虽然有海界之说,但却没有将海洋本身纳入对国家疆域的思考;明代虽然已经十分关注东南沿海问题,但仍然作为“海域”,而非“海疆”问题进行讨论;近代“海疆”作为一个概念,成型于清代晚期。
张峥荣《清末治边政策的转变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晚清时,以“西北史地学”为代表的边疆治理研究掀起第一次高潮,时人开始认识到重核心区轻边缘区的思路不能适应时代需要, “海塞并重”的观念逐渐占据主导。
郑剑顺《严复的海权观及海军建设思考》严复认为,中国历朝历代满足于陆地农耕生计,忽视海权,自弃海洋大利,结果导致国家落后,遭受列强侵略。如果中国有的强大海权,就能获得海洋利益,也可避免被强敌侵扰。
曹立、何广顺《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权观。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提取上表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海权意识的状况加以解释。
2024-02-2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双语学校2024届高三1月学科素养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学者们对于如何看待与编纂世界近代历史有着不同的见解,以下罗列其中部分观点:观点1:世界近代史是西欧各国发展为现代化发展树立标尺,后发国家效仿借鉴西欧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观点2:近代史中所谓东方是由西方国家创造的一个概念,带有殖民主义色彩。观点3:世界近代史是由英美法德日俄等大国创造的国别体汇编。观点4:人类文明有超越国家的共性,国家不是单独存在的,气候、食物、资本的传播影响也可以展现近代世界历史。观点5:世界近代史便是一段人类不断打破局限的历史。


上述观点给了你启发,请根据你的看法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4-01-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学联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国际海洋法权不断发展完善。下表是其中的部分史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史实
15-16世纪1494年西班牙、葡萄牙两国订立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划定一条称为“教皇子午线”的分界线,线以西归西班牙,线以东归葡萄牙。1529年两国订立《萨拉戈萨条约》,在太平洋中再划一线,将全球海域划分为二,两国垄断海洋通航权。
17-18世纪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发表《海上自由论》,提出海洋自由原则,遭到以英国人塞尔顿为代表的海洋闭锁论的反对。18世纪后,英国放弃“海上控制论”转而支持主张把海洋划分为领海与公海的主张。此后公海观念逐渐被普遍接受,相应的立法和规则也不断涌现。
19-20世纪在经过了欧洲国家一系列的海战后,1856年欧洲七国签订《巴黎海战宣言》,宣布废除私掠船制度,确立保护中立船和海上封锁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提出海权论,海洋大国开始重视对制海权、海上贸易运输规则、海战规则以及海战人道主义保护立法。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第三世界国家捍卫海洋权益运动的兴起,《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出台。它重申传统自由航行与领海主权原则,对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海洋污染处理等事项做出了规定。但某些海洋强国却动辄利用强大的海上力量构建《公约》之外的海洋法律秩序。

——摘编自马得懿《海洋法律秩序生成:历史脉络、法治困境与海洋法权》


据材料,围绕“近代国际海洋法权的变迁”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
2024-01-19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学习,离不开正确的历史观指导。大历史观看待历史问题的视野,首先要坚持长时段,历史需要岁月的洗礼和沉淀,历史只有拉长了看,才能看得更加真切。其次在于空间视野宽广,只有放到足够宽广的空间视野中去考察,才能看得更为立体。历史的构成,除了时间、空间因素,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历史活动主体。考察和研究历史,既钻进去考察细节又跳出来把握整体,在此基础上抓住其主流本质,细察其中蕴含的历史规律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掌握历史主动,推动历史发展。

——摘编自高长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大历史观看待中国共产党的100年》


阅读材料,运用大历史观的理论,围绕某一历史主题拟定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5 . 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从不缺乏兴学育人之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物主要事迹
范仲淹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教育思想,把“兴学”当作是培养人才、救世济民的根本手段,他办学堂、设义田、建义学,对族中子弟实行免费教育,激劝“读书之美”。范氏义学在教化族众、安定社会、优化风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开启了中国古代基础教育阶段免费教育的新风尚。
李渭明朝贵州思南府水德司人,著名的理学家,其任官期间,廉洁自守,尊爱百姓,晚年在家乡设“中和书院”讲学,兴学黔中,开黔北学风,使黔北文人蔚起,代不乏人。
田秋明朝贵州思南府城人,官至广东布政使,直言敢谏,廉洁奉公,他是贵州教育先贤,其功德卓著,业绩昭然,尤其是在贵州单独开科取士上,功不可没,此后贵州人才四起,一改贵州教育发展缓慢的局面。
蔡元培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革新北大,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使得北大成为世界一流高校,他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创办了多所学校,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张桂梅当代中国教育家,现任中国妇联副主席。情怀教育,心系学生,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2008年建校以来已帮助16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
根据以上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1-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实用性联考(二)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4年,有英国学者指出: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全球性,世界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则是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界限的全球史。他不仅认为欧洲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中已非中坚力量,而且认为自古以来,如果看不到亚洲、阿拉伯、拜占庭和斯拉夫民族的影响,看不到欧洲与广大世界的联系,也就无法理解西欧的历史,他指出,正在兴起的亚洲不久将把欧洲抛在后面。世界历史发展的最高时代不是欧洲或欧洲化的时代;欧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是太平洋时代。他倡导建立全球历史观,“不仅放眼世界、展示全球,而且不带成见和偏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的一切民族的建树”。

——摘编自【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1908—1984)《当代史纲要》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外交思想主要内容
19世纪40-50年代剿夷抚夷将英法视为传统的夷狄,先以武力“剿夷”,不敌之后再以议和“抚夷”,以“赏赐”的形式进行的割地赔款则是抚夷的必要手段
19世纪60-70年代商战抗夷“与各国通商宜以商战”“分洋商之利”“以商敌国”“寓兵于商”
19世纪80-90年代以夷制夷吸收欧洲均势外交思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相互制衡,如联德制法、联英制日、联俄制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外交思想的演变。
23-24高三上·江西·阶段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时期,中国的高校多实行自主招生。如表所示为19411942年中国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国文科作文题目。

时间学校作文题目
1941天津工商学院投考工科之动机与企望
1941辅仁大学读书志不在温饱论
1941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说
1942国立交通大学论抗战以来我国国防工程
1942国立商学院今之论者恒曰商战,夫行货岂有同于行军者耶?试详其说;古代六艺之教多合于体育,试详其说
1942国立湖南大学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论
1942国立中山大学士大夫无耻即为国耻说

——据么其璋、么其琮等编《民国老试卷》


根据材料,围绕“民国时期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紧扣主题,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12-24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 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与国际事务教授、东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纽约时报》知名记者罗斯·特里尔文笔流畅,他写的中国政治人物传记在西方颇有影响。他在《毛泽东传》一书中写道:“毛泽东喜欢读描写中国古代皇帝的书,对英雄的爱好使他想了解更多的伟大人物。其中有两个皇帝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一个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中国铁腕人物;另一个是汉武帝,是很有军事头脑的一代王朝的奠基人,他帝号中的‘武’字即来于此。”

——摘自黄进华、孙艺年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篇名著导读》


结合材料,以“我心目中的伟大人物”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2-0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历史记忆的载体多样多源,历史试题则用它独有的方式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表列举了近代以来中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时的部分历史(史地)类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年代

试题来源

试题内容

1922

北京大学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均为世界文明古国。何以均发源于大河流域地方?试言其理。

1927

交通大学入学考试历史试题我辈青年有志救国,究应取何途径为上策,试各述所见。

1935

浙江省高中会考历史试题试略述唐高宗时与明神宗时,中国对日本发生冲突之由来与结果。略述东晋与南宋两次民族迁移之由来与其影响。

1941

国立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及西南联合大学
四校联合招生考试史地类试题
日本在贸易经济方面,依赖于美国者甚多,试略述之。目前在德国控制下欧洲国家有几?试列举其名。
四川为中国民族复兴根据地,其故安在?试就地理、
地形、物产、人口诸端,分别说明之。

1956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
在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里,提出了什么样的土地改革方案?这个方案为什么不能实行?
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开始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为什么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1986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
举例说明在十九世纪晚期,科学成就应用于工业,在哪些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0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了哪些正确的方针?有何重要意义?

——整理自《民国老试卷》《试题里的历史记忆:事实·观念·情怀》等


提取任一时期材料所示历史试题反映的时代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提取时期可以是一年或几年,需明确写出所选时间和主题,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3-11-0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