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学者说,这号称十万片的卜辞,我们现在能见能用的不到五分之一,那批甲骨文能代表的殷商文化也不过百分之一。用这百分之一的材料,却希望能写出百分之一百的殷商文化史,那岂不是做梦?该学者(     
A.认为不能写出殷商文化史B.怀疑殷商文化的研究价值
C.主张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D.支持对甲骨文的继续研究
2023-01-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将“公使驻京”列为谈判的第一条款。大臣桂良认为“西人驻京,携带家眷为质子,必不长久,可从权允准”。咸丰帝则认为“驻京一节 ,为患最巨,断难允行。”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是为了推进中国外交近代化B.清朝政府缺少近代外交观念
C.公使入京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D.桂良维护了天朝上国的规制
2023-01-04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63年,陕西省宝鸡市出土了青铜器“何尊”。尊内底铸有12行、122字的铭文。文中“宅兹中国”,指的是周武王在世时决定建东都于洛邑(下图),与《尚书》等文献记载可互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铭文是研究“中国”名称起源的第一手资料
B.何尊是西周初年定都洛阳的历史见证
C.何尊出土地,应该是西周武王的墓地
D.《尚书》成书年代应该早于何尊铭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864年,普鲁士驻华公使在大沽口扣押丹麦货船并称“此地属万国律例准拿敌船之处”。总理衙门照会:“两国交战,中国是局外国,按照《万国公法》在局外者管辖所及之处,战国捕敌国船只为犯法。”这反映出清政府(     
A.被迫向西方侵略势力妥协B.传统夷夏观念受到冲击
C.注重运用国际法维护主权D.初步建立近代外交体系
2023-01-01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图所示是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接受降书时,何应钦是否弯腰?有众多不一样的解释。事件亲历者冷欣说:“中方桌子的宽度大约是日方的三倍大,何应钦正前方摆了一个方形的话筒,日方递交降书时身体不能过于靠前,以免碰到话筒,以致何应钦不得不弯下腰才能接到降书。"冈村宁次回忆说:"小林总参谋长呈交降书敬礼时,何总司令却不由得站起来作了答礼,看到我这位老朋友的温厚品格,毕竟是东方道德。”台湾作家李敖对何应钦进行了抨击:“怎么你打赢战争的人的腰弯得比这个打败了的人还多呢……丢人丢死了。”这说明(     
A.历史解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
B.历史解释要尽可能全面考察史实,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C."上帝就在细节里",一张照片足以还原整个历史事件
D.无论后人多么努力,都永远无法确知曾经发生了什么
2022-12-28更新 | 63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浙里卷天下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惨遭列强瓜分的中华大地和晚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大力推崇尚武精神培育的军国民教育理念进入中国。随着军国民教育思潮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展以兵操或兵式体操为形式的军事教育活动。1903年,年仅18 岁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邹容在《革命军》中强烈呼吁"全国男子有军国主义之义务"。1903年,南京陆师学堂成立了军国民教育会,陆师学生章士钊、林立山等人分任教练,志愿入会者共96人,分为8个小队,早晚训练。1904年清政府颁发了"癸卯学制",根据"癸卯学制”的规定,全国各类学校从小学堂到高等学堂,直至大学堂都要开设兵式体操课程,主要包括柔软体操、各个教练、小队教练、中队教练、枪剑术、野外演习及兵学等。1907 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接受国防教育的在校生为100万左右,民国初年则达到约293万人。

——摘编自陆华《清末学校国防教育的滥觞》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肃清反革命武装、恢复发展生产的同时,国家对民众进行爱国、保国、爱军、拥军和实行普遍民兵制的国防教育。朝鲜战争和和平解放西藏时,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国防教育。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几次边境战后,对全国军民进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主权和加强战备的国防教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和平建设时期的到来,国防教育进入新的阶段,如鼓励青年学生报考军事院校,高校和中学进行军事训练,地方党校把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课程,组织边防英雄模范人物巡回报告,确立国防教育日等,加大了全民国防教育力度。2001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国防教育法》。

——摘编自刘俊平《中国近现代国防思想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国防教育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后国防教育的影响。
2022-12-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普通高中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云是第一位向世界口述红军长征者。19351015日—22日,他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详细报告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和遵义会议情况。19366月,毛泽东等在陕北向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讲述长征,后被整理为《红星照耀中国》并出.版。在1936年的“长征亲历记"征稿中,征集到200多篇文稿,作者多是亲历长征的红军中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系统汇集红军将士回顾长征的文章,出版《星火燎原》等丛书。

——摘编自徐羿《长征著作概览》

材料二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注:该词为1935228日毛泽东在娄山关战役取得胜利后所作。

材料三   下图为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中共川陕省苍溪县委的旧址。门口对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是当时红军镌刻的标语。



(1)结合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口述史料对研究红军长征的必要性和意义。
(2)材料二、三对研究红军长征有何史料价值?除上述材料外,研究红军长征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红军长征留下的精神财富。
8 . 某中学老师研究中国赋税制度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每一次重要的税制改革都是为了把各种各样的赋税归类、统一,简化形式,减轻负担,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又重新出现了。如此反复,实际上等于农民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一直在加重。举例来说,唐代两税法实行之初,把庸和调合并到田租中,不再征收其他杂税,但是不久各种苛捐杂税就纷纷出炉;宋代更是在两税之外正式加收了身钱;明代中期一条鞭法已将各种杂税合并在一起,征收白银,但是后来又开始征收杂役、新饷、练饷等等,到了明末终于将三饷合并成为固定的税收。这就是著名的“黄宗羲定律”。

——摘编自金开诚《中国古代赋税徭役》

材料二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标志着在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田赋的终结。河北农民王三妮铸“告别田赋鼎”以记之,见下图。


(1)分别阐述上述两则材料对研究中国赋税制度的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赋税制度变化的因素。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中国赋税制度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2-12-26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对于官书与私记的史料价值高低问题,齐世荣先生曾在《史料五讲》有分析:第一派,“扬官书而贬私记”,诚如邓之诚“斯编取材,首重正史”,但是正史不仅“有书有不书”,而且“时有篡改、伪造和粉饰,出入很大”;第二派,“扬私记而贬官书”,诚如翦伯赞“杂史所记,多系耳闻目见之事,故其所论,较之正史,皆为真切”,但是“私家记载零散,狭恩怨,流于污妄”;第三派,则认为“官书与私记应当并重不可偏废”,诚如顾颉刚“虽然强调新史料的使用,但也很重视传统的正史二十四史”。这说明(     
A.官方史料是历史文献的主体,真实性比较强
B.私家史料敢于暴露史实真相,看事分明真切
C.二十四史与新史料价值同等,两者不可偏废
D.各类史料各有长短,互相参照方可接近真相
2022-12-24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南太湖霅书汇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宋部分诗文作品简表

人物籍贯名号作品
陆游越州
山阴人
放翁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五月一日作》)
人如虚市散,灯似晓星疏。(《抚州上元》)
欧阳修江南西路
吉州人
醉翁
六一居士
大雨虽霶霈,隔辙分晴阴……。宿麦已登实,新禾未抽秧。(《喜雨》)
苏轼眉州
眉山人
东坡居士杜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山村五绝》)
范仲淹苏州
吴县人
范仲淹居士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家有城南锦绣园,少年止以花为事。黄金用尽无他能,却作琼林苑中吏。(《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司马光陕州
夏县人
迂叟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涑水纪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历史人物的信息中提炼两宋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历史信息各一条,并分别简要说明。(要求:信息明确,说明简明扼要)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